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内脏神经

人体解剖学内脏神经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中枢部 包括 周围部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周围部
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N
交感N(颈颅、部胸:、行腰于、动盆眼部N)、面N、舌咽N、迷走N 副交感N 内
围 部

呼吸运动调节中枢(延髓、脑桥)
间脑: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
内分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大脑: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
一、内脏运动神经
(一)内脏运动N与躯体运动N的区别
支配器官 纤维成分 神经元数目 纤维粗细 分布形式
内脏运动神经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不受意志控制) 2种:交感N、副交感N
→腹腔N节 • 穿过第10~12胸N节的节前f,组成内脏小N
→主A肾N节 •内脏最小N
3)腰部 有4对腰N节
节后Nf的分布:
• 随5对腰N分布 • 腰内脏N
4)盆部
2~3对骶N节、1个奇N节 节后Nf的分布:
• 随骶尾N分布 • 盆丛
1.来自脊髓T1~T5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更换神经元后, 其节后f支配头颈、胸腔器官和上肢血管、汗腺、竖毛肌
内脏感觉N
骶部:盆内脏N 脊N节 脑N节 膝N节、舌咽N下节、迷走N下节

脏 神 经
交感低级中枢(T1~L2或L3中间带外侧核)
脊髓 副交感低级中枢(S2~S4骶副交感核)

内脏感觉中继核(孤束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低级中枢:动眼N副核,
中 脑干
上、下泌涎核,迷走N背核)

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延髓)
(4)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
• 颈上N节 • 颈中N节
颈上N节
• 颈下N节
颈胸N节 第1胸N节 (星状N节)
节后Nf的分布: 颈中N节
随8对颈N分布 形成A丛,随A分支分布 咽丛 心丛
颈下N节 第1胸N节
2)胸部
胸神经节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每侧有10~12个
节后Nf的分布:
• 随12对胸N分布 • 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心丛等 • 穿过第6~9胸N节的节前f,组成内脏大N
胸部 腰部 骶部 尾部
椎前N节位于脊柱前方,腹主AFra bibliotek支 的根部,包括:
➢ 腹腔N节(2) ➢ 肠系膜上N节(1) ➢ 肠系膜下N节(1) ➢ 主动脉肾N节(2)
主动脉肾N节
腹腔N节
肠系膜 上N节
肠系膜 下N节
(2)交感干
椎旁神经节+节间支构成 颅底-尾骨
(3)交通支
➢ 白交通支
• 有髓的节前f,呈白色 • 连于T1~L3脊N前支与相应的 交感干N节之间
(1)交感N节根据位置不同,分为: •椎旁节 •椎前节
自主神经概观
椎旁N节(交感干N节)
➢ 位于脊柱两旁,借节间支连成 左右两条交感干
➢ 交感干全长可分为5部分, 每侧有19~24个N节: • 颈部3~4个 • 胸部10~12个 • 腰部4个 • 骶部2~3个 •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N节
奇N节
颈部
1、发自交感干N节的节后f经灰交通支返回脊N,随脊N分布至头颈部、 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31对脊N与交感干之间都有 灰交通支联系,脊N的分支一般都含有交感N节后f
2、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N丛(如颈内、外动脉丛, 腹腔丛,肠系膜上丛等),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3、由交感N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

副交感神经
脑干、脊髓骶部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广
范围小
互相拮抗又互相统一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比较:
心脏 瞳孔 支气管 胃肠 膀胱
交感神经
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散大 平滑肌松弛,口径加大
蠕动减慢 逼尿肌松弛、 尿道括约肌收缩(贮尿)
副交感神经
心跳减缓、血压下降
缩小 平滑肌收缩、口径缩窄
蠕动增强 逼尿肌收缩、 括约肌松弛(排尿)
节前N元、节后N元 薄髓(节前f)和无髓 (节后f)的细纤维 节后f以N丛形式分布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受意志控制)
只有一种
一级神经元 较粗的有髓纤维
以N干形式分布
(二)内脏神经分类
1.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脊髓T1~L3节段 灰质侧柱中间外侧核
周围部:交感干、交感N节和由N节 发出的分支、交感N丛等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 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皮肤传入纤维 脊髓丘脑侧束 (T1~T5)
皮区
T1~T5
胶状质
内脏传入纤维 (T1~T5)
2.来自脊髓T6~T12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更换N元后, 其节后f支配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3.来自脊髓L1~L3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更换N元后, 其节后f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器官和 下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1)低级中枢: 脑干→动眼N核、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迷走N经背核 脊髓→骶部第2~4节段骶副交感核 (2)周围部: 副交感N节→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腹腔脏器 (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睫状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耳神经节
迷走神经
骶副交感核 盆内脏神经 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结肠左曲以下 消化管及盆腔器官
盆内脏神经
盆丛
(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低级中枢 神经节位置
节前N元和节后N元的 比例
分布范围 作用
交感神经
脊髓胸腰部 椎旁N节、椎前N节
器官内节 颅部:睫状N节 翼腭N节
下颌下N节 耳N节
自主神经概观
动眼N副核→动眼N→ 睫状N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鼓索
上泌涎核 面神经
岩大神经
下颌下N节 翼腭N节
下颌下腺、舌下腺
泪腺,鼻腔、口腔、 腭的粘膜腺
下泌涎核→舌咽N的鼓室N→岩小N→耳N节→耳颞N→腮腺
迷走N背核→迷走N→ 器官旁节 → 胸腔脏器
1.心丛 2.肺丛 3.腹腔丛 4.腹主动脉丛 5.腹下丛 (1)上腹下丛 (2)下腹下丛即盆丛
•孤束核 中枢突
膝神经节 —周—围突—面神经
舌咽神经下节 迷走神经下节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内脏器官
•脊髓
中枢突
—周—围突—交感神经 脊神经节 ———骶部副交感神经
→内脏器官
(中间内侧核)
特点: 1. 痛阈较高。 2. 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
白交通支
➢ 灰交通支
灰交通支
• 无髓的节后f,色灰暗 • 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N前支之间
脊N 交感干N节
中间外侧核→前根→脊N干→白交通支→交感干
1、止于相应的椎旁N节并换元 2、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N节
(T1~T6)中间外侧核的节前f,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 在颈部椎旁N节换元 (T6~T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N节换元 (T11~L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N节换元 3、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N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