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传播神玉文化、弘扬和玉精神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0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再一次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复兴在于民族精神的复兴,民族精神的复兴在于人文精神的复兴,人文精神的复兴在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复兴在于文化的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也依赖于中华文化的复兴、繁荣与日益的昌盛。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问题、道德素养提升的问题显得愈发重要,建设关爱型社会、互助型社会、道德自律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显得愈发迫切,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完成和谐社会建设伟大战略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2010年3月7日,神玉艺术馆响应党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顺应时代潮流,经过数年的精心孕育在北京诞生。
神玉艺术馆以“传承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复兴。
”为使命,以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舞台,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阵地,文化创意产品传播的试验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美社会道德体系,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的殿堂”为自己的定位。
神玉艺术馆收集珍藏了我国历代遗散在民间的大量玉器艺术珍品,这些玉器珍品绝大部分曾经是宫廷珍藏,其中不乏绝世之作、传世之作、震撼制作,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八千年的沧桑、闪耀着圣哲先贤思想智慧的光芒、诉说着华夏先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描绘着华夏子孙的生活百态、展现着神州大地的万里江山,这些玉器艺术珍品不但凝聚着艺术大师与民间工匠的才智与心血,更是承载与传递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与文明。
神玉艺术馆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是现代人寻求智慧、传承文化、提升素养与历代先哲对话的圣坛。
“神玉文化”与“和玉精神”是神玉艺术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玉文化的继承、归纳、整合、凝炼、升华,结合文化传承、文明进步、科技发展、时代需求,创建的文化体系与推崇的时代精神。
“神玉文化”是以玉为承载,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玉文化为研究基础,以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成果为支撑,以神玉艺术馆为研究平台,为服务于“推动华夏民族复兴,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而创建的文化体系。
神玉文化体系的创建、研究与完善始终遵循了中华民族所秉承、追求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包容原则。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与时俱进的“神玉文化”是对传统玉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神”玉文化,是因为它是“神州”华夏所独有,是因为它蕴含的文化精神“神圣”而伟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玉是宇宙赠给人类的精神财富,玉作为一种矿物质先于人类而存在,在人类不断进化,认识自然,思考宇宙、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稀有性与自然形体、硬度、光泽、音质以及其形成的过程等,启发了人类的认知,提升了人类的智慧,塑造了人类的个性,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影响了人类的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所以我们说“玉是宇宙赠给人类的精神财富”。
玉堪称是大地的舍利,玉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地球生成、经历了熔岩高压、经历了沧海桑田、经历了严寒酷暑、受风吹雨打、得日精月华,可谓是历尽艰难、劫后存世,尽留精华。
佛教中所说的舍利包括舍利子与法身舍利,舍利子是物质的,是佛陀圆寂之后的遗留之物,佛教认为它是佛陀修持“戒定慧”功德的结晶。
法身舍利是精神的,是指佛教的根本教义。
按照佛教的说法,法身舍利(教义与经卷)与舍利子,代表着佛教的物质与精神,彰显佛陀的福德与智慧,是佛陀留给众生的宝贵遗产,是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渡化众生达到“彼岸”的最高圣物。
以玉的形成、玉的根本属性、器物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来看,玉和佛教中的舍利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所以我们说“玉是大地的舍利”。
玉是华夏祖先留给后辈儿孙的文化遗产,随着人类认知的丰富、文化与文明的演进,改造自然能力与手段的增加,人类通过雕琢赋予了玉更多的文化内涵、社会内涵、经济内涵。
人类与原生态的玉以及经人类雕琢而成的玉器建立了密切的文化、文明关系,人类借助于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稀有性等来说明人类的精神诉求,人类借助雕琢的玉器来表达宗教信仰、文化思想、艺术审美、哲学思辨,进而来完善社会结构、协调社会秩序、表达公信权利,并记录、传承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的认知,所以我们说“玉是华夏祖先留给后辈儿孙的文化遗产”。
玉是指引人们走向完美的精神北斗,玉的形成过程便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
玉的形成过程便是宗教信徒的修证过程、玉的形成过程便是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所以:经风霜雨雪,成良材美质;怀广大胸襟,和天地万物;秉宽容宏大,悟人间正道;蒙慈悲仁爱,得如玉人生。
这便是神玉文化对个人智慧提升、道德完美、人格完善乃至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启迪与教化价值。
所以我们说“玉是指引人们走向完美的精神北斗”。
玉是人类感悟‘天人合一’的媒介,人类是宇宙的产物,也是宇宙精华的凝结,人类的生命体与精神世界反映着宇宙的运行规律,并且与宇宙的万物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内在联系以及某些方面属性上的相同,如人类与水、碳、金属、微量元素、动植物、气象、天地、山河、日月、四季、自然规律等等。
因此,神玉文化赞同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玉也是宇宙的物质精华之一,其所具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等也是人类进化与自我完善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期盼,如:道德高尚、精神升华、健康长寿、社会和谐、平安久远等,因此,玉与人同,美玉就代表着完美的人格,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讲,玉是宇宙间离人类最近的物质,是人类的知音与挚友,这便是人类爱玉的原始与内在的原因,所以我们说,“玉是人类感悟‘天人合一’的媒介”。
玉还可以说是人类共同崇拜的‘圣物’,玉的纯洁性、稳定性、恒久性、稀有性成为宗教追求最高境界的象征物。
如:佛教当中的佛的含义就是至纯、恒久、觉悟、圆融,修持的过程(以戒定慧,灭贪嗔痴,得觉悟圆满)就是使个人的身心向纯洁(真、善、美、慧)的方向发展。
道教当中的神仙修炼,儒家的圣贤培育亦是如此。
因此,玉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了“觉者(佛)”、“神仙(道)”、“圣贤(儒)”的代名词。
玉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了具有“真、善、美、慧与觉悟、圆满”属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最高象征物。
我们常说“玉文化是华夏文化从未间断的文脉”的根源就在这里,所以说“玉是人类共同崇拜的‘圣物’”。
一部玉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在数万年的发展变迁中,“玉”经历了巫玉、王玉、民玉等几个不同历史阶段。
古往今来,玉是品鉴中华传统文化深刻内涵与弘扬传统智慧、见证中华文明瑰宝的至高境界,玉以其独有的特质成就万古渊流:玉之祭祖、玉之通神、玉之劳作、玉之兵伐、玉之王权、玉之礼仪、玉之尊荣、玉之雕琢、玉之美器、玉之祈福、玉之鉴赏、玉之传承、……玉与中华之美、中华之礼、中华之史交相融合、一脉共生,这是玉文化的发展与外延,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见证。
“玉文化”一路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进二十一世纪,也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以修身、玉以养性、玉以明心、玉以载德、玉以悟道、玉以包容、玉以和谐,玉与中华美德互为表里、水乳交融,这是玉文化独特的内涵与神韵,这也是神玉文化名称的由来,也唯此方可诠释玉文化之博大精深、唯此方可尽述玉文化之源远流长、唯此方可彰显中华文化象征之高远深邃!神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朽象征,它传播和提倡的不仅是玉文化本身的发展与外延,同时也希望籍由探寻玉文化的内涵与神韵,由此寻找中华民族文化之本与精神之根,通过提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兼容并包东西方文明,构建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体系。
为今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复兴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玉之成者、玉之史者、玉之美者、玉之德者,构成了神玉文化体系的主体纲领。
玉之成者,历沧海桑田,始成之基,烈焰焚躯,乃筑玉魄,万蚀其身,方为玉形。
吸纳日月精华、经历霜天晓雾,看尽风云变幻、世事桑田,“集天地之精华,凝日月之光辉,孕万物之丰采”,方为世间神玉,玉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诞生、发展何其相似!玉之史者,绵延万年的玉文化,伴随了中华文明的肇始期、发展期以及最终的形成期,玉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从“玄圭赐禹”到“比德于玉”,一直到今天的“以德治国”,从“自然崇拜、天人合一”、一直到今天我们提倡的“天地人和谐”;一部玉文化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发展史,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寄托。
玉之美者,亿万寒暑炼就莹润坚实的天然之美;和天地万籁形成的金声玉振之美,世代文明濡染下的人文之美;传世能工巨匠赋予的艺术之美;历代文人雅士赏玩的温润之美;等等。
玉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同时期的美学思想相互应证,其美学风格由抽象而逐渐过渡到写实,由神、礼而走向世俗。
玉器自始至终贯穿着其特有的象征意义,从尽其精微,致其广大的角度折射着中国古代伟大的美学思想,其丰厚的美学意蕴让人迷醉其间,物我交融。
玉之德者,玉有五德,“仁:仁爱和谐;义:正义奉公;礼:尚礼守法;智:崇智求真;信: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