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语言表达仿用句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仿写句子讲与练教学重点:仿写句子方法指导教学难点:审清所给例句在内容方面的“隐性要求”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仿用句式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属于修辞范围,因此高考常常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反问等相结合。

这类题目也经常同连贯题结合起来考查。

二、仿用句式的基本技能例1.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和“海鸥”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月亮说:;海鸥说:;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误例:月亮说:我放射的光芒最皎洁。

海鸥说:我雄健的舞姿最美好。

正例:月亮说:我坦荡的心灵最明亮;海鸥说:一生与风浪搏击最美好。

解析:在给定的例句中,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并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对应“青春”,所以“月亮”和“海鸥”应分别和“心灵”“人生”对应,仿写时应以“心灵”和“人生”作为陈述对象。

而误例中“月亮”“海鸥”回答的是“光芒”和“舞姿”,这样就和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不合,这就是脱离话题。

例2.在下文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提供的句子,续写句子。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去遐想;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

诗人作诗,,,;教师讲课,,,。

误例:诗人作诗,洋洋洒洒,感情挥洒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教师讲课,循循善诱,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如坐春风。

正例: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故意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解析:在给定的例句中,“画家画花”“留些天地”“音乐家演奏”“无声胜有声”,都体现了画画及演奏中的“空白艺术”,这也是例句的主旨,所以下文中“诗人作诗”“教师讲课”也应遵循这个主旨,即应体现“作诗”讲课"中的空白艺术,而误例中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是不合要求的。

归纳话题脱离: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

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例3.仿照例句的格式,任写一种事物。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误例:父亲额头上淌着汗水,啊,那是辛勤的汗水,那难道不是父亲辛苦劳作的见证吗?正例:教室前方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解析: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然后确定内容。

例句的结构格式是“事物+否定+想象”,并且最后一个分句用了比喻的形式,且有其象征意义。

而误例中首先没有用否定形式,并且后一分句没有用比喻形式,再次,后一分句用一反问句,也不符合例句中的陈述语气,因而仿写不符合要求。

归纳结构不一: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

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例4.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真诚,。

误例:真诚犹如一颗渺小的尘土,它带领着我们漫游天际;真诚如同一道溪流,激情就是溪流中的鹅卵石。

正例: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真诚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解析:运用比喻,喻体必须恰当;另外,从给定的两个句子来看,两个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在每一个比喻句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又必须衔接。

如将“人生”比作“爱出谜语的顽童”下面紧接着就写出其“爱出难题”;如将“人生”比作“旅行”,“理解是前进的火把”,说出了理解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而误例中第一分句比喻不成立,忽略了比喻的可比性;第二分句比喻成立,但解释语不搭配,因而不合要求。

例5.造一个“毅力(智慧、创新)是……”的句子(比喻)误例:第一组:①毅力是取得成功的钥匙。

②毅力是成功的台阶。

③毅力是指引前进方向的明灯。

④智慧是达到目的的航船。

第二组:①毅力是攀登高峰的动力。

②毅力是前进途中必需的能量。

③创新是打破禁錮的前提。

④智慧是我们争取的目标。

解析:(1)第一组的毛病是“喻体和本体缺乏本质联系”。

“钥匙”、“台阶”、“明灯”、“航船”分别有开启、逐步提升、照亮空间、载物前进等性质,与句中的本体性质没有多大关系。

可见,我们在做题时一旦构思到某一喻体,立即要揣摩它有无和本体相同的性质。

最好在草稿纸上作如下推绎: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产生动力……马达、推进器、风帆、舵桨创新(应为“创新精神”)……创造新事物的意识,推进引导改革……通往新世纪的桥梁、导航器、活泼的动脉血、打破禁锢的利器……智慧……有之则聪明、有力量、有勇气……火花、钥匙、阳光……(2)、第二组的毛病是“误将本体的性质或属概念当作喻体”,这种毛病在暗喻中特别严重,结果是写成一个判断句,用对付第一个毛病的方法亦可克服。

归纳修辞不符: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格,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也正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出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内容,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例5.依照例句的格式,根据提供的开头,仿写句子。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要没有理想,人生就像,,。

误例: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哼哼嗡嗡,到处乱撞。

正例: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折翅的苍鹰,跌跌撞撞,缺少目标。

解析:仿写的句子结构形式一致,属于假设关系的复句,并且也运用了比喻修辞格,点明了理想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但是整个句子缺乏美感,趣味不高,因而不合适。

例6.仿照例句形式,重新写两个句子。

金钱,能买来佳肴,买不来好胃口;能买来书籍,买不来知识。

误例:金钱,能买来佳人,买不来芳心;能买来婚姻,买不来幸福。

正例:金钱,能买来玫瑰;买不来爱情;能买来贺卡,买不来友谊。

解析:给定的例句的格式是"能买来……买不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并且前后两个分句的事物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误例尽管格式一致,并且分句的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但是整个句子立意格调不高,因此不合要求。

归纳色调不合:色调,即色彩和格调。

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相对于前三项要求而言,这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语言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

三、解题步骤一般分四步:首先是运用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字数四个方面答题,找出仿写时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要求,这是解题关键,也是前期准备;然后才是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这全部条件要求的句子,这是后期制作。

最后是检查。

四、巩固练习1.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

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

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2000年全国高考题第26题)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爱迪生)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契诃夫)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道题关键是明确题目的要求。

题干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⑴句式,仿写两个句子,要与所给的句式一致。

⑵修辞,运用类比。

⑶事理,即类比要恰当、符合事理。

⑷只用"友谊、勇敢、信任"中的一个词仿写。

有些考生因为弄不清题目要求而顾此失彼,如一、没用同一个词仿写“⑴勇敢和努力产生成功。

⑵花儿需要绿叶,白天需要夜晚,友谊需要信任。

”二、句式不符合要求“⑴勇敢和智慧产生英雄。

⑵鸡吃虫,猫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罪恶”三、不合事理“老鼠吃稻谷,锄吃泥,信任吃快乐”。

答案:⑴友谊和知识充实人生。

⑵蜜蜂酿造蜜糖,葡萄酿造美酒,友谊酿造幸福。

2.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⑴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年全国高考题第26题)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它在修辞方法、句式上都有限制。

修辞方法考生一眼就能看明白,句式要求除在题干上说明外,还在答案横线上用标点加以限制和暗示,“悲观者说”、“乐观者说”既是限制,也是引导。

这一点与我国传统的“对对子”有类似的地方。

对对子在限制中又有启发因素,它给应对者以诱导和刺激,同时又留有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本题也是这样,“悲观者说”、“乐观者说”含有哲理性,既是限制,也是引导,比较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希望是”、“风是”这类比喻性联想,也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相信考生完成这道题难度不是很大。

答案: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⑵(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以上只是举例,答案可以多种多样)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2004年全国高考湖南卷,第22题)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解析:该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及修辞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散句变整句,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排比修辞的限定。

要把它改好,首先就是队员句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把它组合成结构一致、整齐划一的一组排比句。

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