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硫与氯化铁反应的探讨

二氧化硫与氯化铁反应的探讨

SO2与FeCl3反应异常实验现象的探讨
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09)盛锡铭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讲授“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时补充了一个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小实验,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并非像有些资料上所讲的那样——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相反其颜色变得更深了——成为红棕色。

对此笔者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2 实验研究和分析
2.1 四组对照实验
见下表:
实验1:往10mL的1mol/L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饱和。

现象:FeCl3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红棕色,5min颜色不变化。

实验2:往10mL的1mol/L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饱和,再将混合溶液放置一天(12h)。

现象:FeCl3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红棕色,5分钟内颜色不变化;12h后溶液的颜色变成了浅绿色。

实验3:往10mL的1mol/L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浓盐酸,再通入SO2气体至饱和。

现象:FeCl3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5分钟颜色不变化。

实验4:往10mL的1mol/L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饱和,再给混合溶液微热3min。

现象:FeCl3溶液的颜色先由黄色变成红棕色,微热后溶液颜色变浅,成为浅绿色。

2.2 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
(1)实验1和2的现象说明,反应SO2+2H2O+2Fe3+=SO42-+4H++2Fe2+要完全进行需很长时间;实验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异常现象(颜色变深),可能是因为在反应完全进行之前存在着副反应。

(2)实验4说明,加热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该反应。

同时由实验4的结果可排除由于Fe3+水解产生Fe(OH)3胶体而使溶液颜色变深的情况。

如果是那样,加热可促进水解,溶液的颜色应变深而不是变浅。

(3)实验3说明,增强反应溶液的酸度可以避免异常现象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酸可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4)理论上的推理
查电极电势表得:
电对电极反应标准电极电势(v)
Fe(Ⅲ)-Fe(Ⅱ) Fe3++e=Fe2+0.770
S(Ⅵ)-S(Ⅳ) SO2-+
224
实验2和3的最终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溶液的颜色最终都变成了浅绿色。

3 异常现象的理论假设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推理,笔者对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理论上作了如下一种假设,其原理如下:
(1)SO2+H2O H2SO3
(2)H2SO3H++HS03-
(3)HS03-H++SO32-
(4)SO2+2H2O+2Fe3+=SO42-+4H++2Fe2+
(5)Fe2++ SO32-FeSO3↓(墨绿色)
反应(4)SO2+2H2O+2Fe3+=SO42-+4H++2Fe2+若要完全进行需很长时间。

笔者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反应产物Fe2+与反应物体系中的SO32-会发生一个可逆的副反应即反应(5):
Fe2++ SO32-FeSO3↓(墨绿色)
红棕色就是FeSO3(墨绿色)和FeCl3(黄色)的混合色。

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3分子逐渐减少,SO32-离子随之减少,反应(5)中的平稳就向左移动,于是FeSO3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与此同时,Fe3+也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转化为Fe2+。

最后,混合溶液的颜色就变成了Fe2+的颜色——浅绿色。

这个假设可解释上述实验3和4的现象:加热可以加快反应(4)的速度;酸可以抑制的FeSO3生成,因为FeSO3能溶于酸。

4 对假设的验证
为验证笔者的假设,笔者设计了如下一个实验:
(1)将1mL左右的饱和Na2SO3溶液逐滴滴加到4mL新制的1mol/L FeCl2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有墨绿色的絮状沉淀产生。

(2)振荡试管,使上述液体成为悬浊液,将悬浊液倒入5mL的1mol/L FeCl3溶液中,发现沉淀立即消失,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红棕色。

(3)上述溶液一分为二。

将其中一份溶液微热3min后,观察到溶液颜色呈浅绿色。

另一份溶液放置12h 后,发现溶液颜色也呈浅绿色。

该实验结果证实了笔者的假设是正确的。

5一点思考
实验1之所以出现异常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实验中溶液的酸度没
有能控制好的缘故。

由此可见实验条件的有效控制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


一点,我们在今后实验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Weast R.C.《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D-151,69th Edition,(1988-1989)
[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