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染研究述评

陈染研究述评


研究述评需要与研究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 , 等待关于对象 的认识具有足够系统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之后 , 后来学者在进入这一课题时 , 针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 , 评述前人的研究得失, 并进一步 确立 自己的研究角度。 目前陈染研究 的尴尬境地在于学界都意识到 了其 独特价值 , 但是还没有研究专
二、 孤独意识 早在 19 94年, 汪政、 晓华即将陈染小说的主题界定为孤独。他们采用存在 主义的理论介入这个陈

6 8・
染前期作品中的核心概念 , 认为“ 孤独存在于关系之中, 只有在个体与社会 与他人的交往之 中才体现出 来, 当个体无法或不愿进入社会和他者 , 而社会和他人也无法进入个体生活和内心世界时 , 孤独便产生 了。陈染的小说正是通过个体与社会 、 他人的多种关系的描绘来揭示个体 的孤独的。 C] ”1 接着作者又将 O 陈染笔下那个忧郁奇绝的文学世界中的个人与社会 、 个人与他人的关 系以及个人主体 内心的精神状态 条分缕析一番 , 并进一步分析 出陈染正是因为将 自己的生存体验汇入 了作品之中, 所以这种孤独也是 陈 染 自 的写作方式。 身 蒋丽认为这种弥漫在陈染作品中的孤独气氛同时也是她笔下系列人物的精神状态 , 这些女性人物 在家庭 、 情爱 、 两性中遭遇 了挫折与不满 , 另一方面转 向个人内心 , 开始心灵的远游 , 回忆 、 臆想、 梦魇成 为她们主要的意识活动 , 虚无感和幻灭意识也随之如影随形 。陈菡蓉捕捉住 陈染 由于这种孤独所形成 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叙事动力 ,倾 听 自我是陈染独具的写作姿态 , “ 一种孤绝的倾 听化作 了奇特诡异 的想 象和茫然无告的追忆 , 构成 了心灵文本的肌理。重要的不仅是 自我讲述的内容 , 而是倾听和回忆的方式 和情态。 H 也有学者分析陈染作 品中孤独意识 的成 因, ” 吴红光、 熊华勇的《 陈染孤独之原因论析》 从 ¨ 外在个人心路和身路历程和内在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来进行分析 。并认为陈染 的这种孤独是必然的。
而吴宁宁则认为这种孤独意识来源于陈染对生命残缺的认识。认为正是对生命残缺的深刻体验 , 陈染 更渴望灵魂的完整与人生的完整 , 而这是需要以一种旷世 的孤独 为代价 的。郑崇选的思路 同戴锦华的 类似 , 认为陈染 的这种孤独恰恰是来源于她 比平常人更为深刻地将传统 内在化了。在这种悖谬逻辑的
在早期 , 有些敏锐 的评论者已经发现这颗新星 , 如李劫将陈染称之为“ 现代主义童话作家” 】而邹忠民 “, 则将陈染的小镇系列称之为“ 现代志异 ”2, 【 这些评论可以说非常及时 , 且对 陈染重视个人生存经验、 】 而 注重个人探索等方面的概括有洞见之明。
其后陈骏涛为陈染的小说集《 嘴唇边的阳光》 作的跋对陈染前期作 品做 了总结 , 】也归纳出了陈染 的个人风格。这篇文章 已经涉及了陈染作品中偏爱表现 内心真实、 忧伤 、 孤冷 的情感和情绪、 富有才情 的想象力以及女性主义等因素 , 但他把这种表露只是作为个人风格的 自然延展 , 陈骏涛更为看重 的是作 为“ 遗落的一个文学新星” 的陈染在个人风格形成道路上“ 寂寥 而不安分” 的探索 , 这种探索既是个人经
如她 自己所说, 个人的就是人类的。她笔下 的这些女性在“ 误读” 和阐释之 中又具有 了象征意义 , 女性 认可 自 身的性别身份的执着 , 并且只忠实于 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而非其他 。
姜波将陈染私人小说最鲜 明的特征定义为 :对个体价值和精神 的尊重 , “ 对个人 欲望 的表达和肯 定, 对一个个具体生命体验的重视 ”8, 【 陈染以她女性特有的视角抒写女性意识 和人性的张扬 , 】 从而理
涵: 第一, 陈染 的小说中, 以父亲场景人手 , 恋父” 由“ 渐渐演变为“ 弑父” 第二 , ; 陈染小说中, 从女性的角
度和心理切人分析女性 的地位 ; 第三, 中还带有独特“ 小说 自叙传” 色彩。陈染为女性写作开启了另一 扇门。 当然也有人对 “ 个人化” 这个提法 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 廖炬先即认为陈染的小说 中对孤独境况 、 痛 失精神家园之感 、 人与人的隔膜等的抒写是非个人性的, 是当时时代语境下的其他青年知识分子所共有 的精神状态。
关乎陈染以后创作品格的要素 。同时从维熙、 王蒙等文坛前辈 的评价也恰 当地指 出了陈染风格的特殊 性 。王蒙甚至称其“ 陌生” “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陈染 !她有 自己的感觉 , 自己的语汇 , 自己的世界, 自己 的符号 ![ ”】 随着陈染将文学的触角伸 向更多的可能性 , 尝试用更多的作品来表达女性 内心的幽深情绪和对外 部世界的独特理解 , 学界也愈加清醒地认识到陈染的才能 , 将她作品的个人风格指认为“ 私语” 性质 的 “ 个人化写作” 个人化写作” 。“ 又称为“ 私小说” 或者“ , 私人化写作” 。强调 的一方面是陈染保持 内省 的姿态 , 执著抒写个人隐私性的生活经验 , 抵抗男性、 社会 、 历史等整齐划一的宏大叙事 , 以个人的方式 来抵达整个人类 的精神家园 , 另一方面则是指的陈染坚持 自己的个性 , 以个体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中保持 着边缘性的角色, 保持 自己的另类特色。陈晓明就说 : 陈染使写作 以从未有过 的形式 回到个人生活, “ 写作成为她的生活的一部分 , 生活成为她的写作 的一部分 , 这是一种绝 对的私小说。 【张延探究 了陈 ”5 染私语化风格的形成乃是个人经历与女性理论兴起以及社会转型发生共 同促使的。而张颐武及张宇光 更将陈染的这种探索视为作家本人主动地远离文坛中心 , 保持个人 自 我风格的尝试 , 认为这是陈染正在 努力形成一种真正属于 自我的风格 , 这表达正成为能够消解“ 标准化” 公共化” 与“ 的有效手段。
、0. 9 No 3 r12 .
陈 染






( 南开 大学 文学 院 , 天津 307 ) 00 1
[ 摘要】 被称为“ 个人化写作” 领军人物的陈染 , 坚持边缘性 的写作姿 态, 著于表达女性特有的 执
生存体验 , 以此抵达人类的精神 家园。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另类的艺术探 索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目前 已有不少研究文章, 尚未得到及 时的梳理 。本 文试 图从个人化 写作、 但 孤独 意识、 性别意识等陈染 写作 核 心 问题 归纳 , 以期展 现 学界 关 于 陈染的 文本 实践 的对话 , 勾勒 出陈 染研 究 的脉络 。 [ 关键词】 陈染 ; 个人化写作 ; 孤独意识 ; 性别意识 [ 中图分类号] 0 . I 6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 3 96 2 1 )3 0 7 5 17 - 3 (0 1 0 - 6- 2 0 0
求 能够呈现围绕陈染作品中的问题所展开的学界对话 , 以此展开陈染研究 的脉络。 个 人化 写作


在创作 的早期 , 陈染也尝试过多种风格 , 18 自 95年 7月第 一篇公开发表 的小说《 , 嗨 别那么丧气》 后, 她创作过几篇风格诡异奇谲的“ 小镇文学 ” 随后开始转向女性 内心世界 , , 书写女性经验 , 开始慢慢 聚拢成作家 的个人风格 , 被文学史 指认 。这大致经历 了一个从 写实体——神话体——情感体 的过渡。
2 1 年 8月 01
第 2 卷第 3 9 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nl f ha x U iesyo eh o g ( oi cecs ora o anl nvr t f c nlu . 0 1 g 2 1
作的独特价值 , 新世纪 以来 , 更多的学者 、 研究生也关注陈染 的文学创作 。目前来看 , 的文学史地位 陈染 已经基本得到认可 , 陈染创作的特点也 已形成基本的共识 , 围绕陈染作 品中的问题也 已产生大量 的论 述, 这些都在呼吁着我们对陈染 的研究做 系统 的梳理 , 以备后来的学者研究之用 。 本文试 图沿着这样一种思路进行 : 从核心问题 出发 , 不期求能够面面俱到复述每一篇研究文章, 只
话语处于紧张的对峙之中, 而这种生发于个体生命 的演说也增加了生命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 的兴起 , 批评家凭借新的理论视野 , 发现陈染 的个人化写作既是独特的, 同时也
是可以作为女性表达 自身经验感受以及深度存在的话语方式 , 她的写作也就放大为女性的某种存在样 态, 陈染的个人化与女性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论述的重点。这方面的研究以戴锦华为代表 , 她将陈染 的创作定位为 : 个人的和女性的书写。陈染一方面只是一个个案, 自己极强的个人风格 , 有 她个人的生 命体验和广博的内心世界使她并不需要认同 自己属于哪一个集体 , 她只是某一个人 , 她的写作可以称之 为“ 陈染式写作” 而非其它 ; , 另一方面“ 或许正是 由于这种极度的 自我关注与写作行 为的个人化, 陈染 的写作在其起始处便具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 。 川她在 自己的经验中发现 了女性的诸多秘密 , ” 正
著, 大多是将 陈染放在 19 年代或者女性写作群落中研究。甚至没有专题 的博士论文 , 90 也还没有对陈 染研究的整理述论 , 这些现象同女性创作的集体特征、 学院论 文的选题机 制要求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 , 也不能因此就否认现有陈染研究的不足。恰恰相反 , 陈染 自公开发表小说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 其后有 大量的研究文章。早在 19 年代 , 90 就已经有许多学者如戴锦华 、 陈晓明、 吴义勤 、 丁帆等意识到陈染创
陈染坚持个人化写作 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这方面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 。贺桂梅较为详尽地 分析了个体的经验关照、 作家的生存方式与普遍的人性主题这三者是如何借助着陈染独特的个人化 内 省写作方式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 并将陈染称为“ 严肃作家” 来表示对她个人化创作 的认可, 但贺桂 梅 同时也指出书写个体经验与追求形而上主题之间的张力问题 。这也是陈染在 日后的创作中认识到并 不断实践克服的重要主题。王宏图发掘的是陈染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的写作如何撼动 了主流意识形态 , 陈染作品充满了对群体 , 哪怕是亲友的恐慌和敌意 , 而陈染本人对商业化 的拒斥也在排除这个时代愈加 中产阶级化的主流话语 , 而同性之爱的书写则更具有颠覆性 , 这三种颠覆都使得陈染的私人话语 同主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