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二、一般治疗
预防感冒;局部按摩、热敷以增强鼻部血液循环;加强 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的应用
有急性发作迹象或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全身给抗生素 治疗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7
(二)局部治疗
.鼻腔用药 %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数次,以改善鼻腔通 气.促进鼻窦引流。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可选用不 同的抗生素滴鼻液。由于本病多与变态反应性因素有关,故滴鼻液中 可适量加入类固醇类激素以及色苷酸钠等抗变态反应药物。
嗅裂、后鼻孔、软腭背面或鼻咽顶部有脓者,多为后组鼻 窦炎;下鼻道有大量脓液者,应考虑慢性上颌窦炎;脓涕 不多时,可先作体位引流后再进行检查。
.粘膜病变 下鼻甲肿胀,也可表现为萎缩。中鼻甲 水肿明显,或呈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粘膜水肿,或有 息肉形成。鼻腔上部可有多发性息肉。有时可见中鼻道或 嗅裂内附有痂皮.筛泡粘膜肿胀明显。
()鼻窦手术 包括经典的鼻窦根治术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等, 现多趋向于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肺经风热,窦窍不利
证候 鼻涕粘黄,鼻塞;粘膜暗红。并见咳嗽,少寐。 舌稍红,苔薄黄,脉缓。
治法 宣肺清热,解郁通窍。
方药 清肺通窍汤加减。
6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慢性鼻炎相鉴别。慢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是鼻塞, 多呈双侧性,病理改变多在下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一般无 脓液,也无息肉形成,鼻窦检查呈阴性。
[治疗]
一、治疗思路
治疗措施主要针对窦口阻塞、炎症感染、变态反应等因 素。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恢复窦腔引流和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并重视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乳头状增生型 表现为粘膜上皮的移行性病变, 即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无纤毛的复层鳞状上皮, 表皮增厚突起呈乳头状。
.水肿型 又称肥厚型或息肉型,表现为粘膜固 有层剧烈水肿并增厚,伴中度或重度圆细胞浸润。 水肿日久可呈息肉样变,甚至形成假性囊肿。
.纤维型 又称瘢痕型或硬化型,表现为动脉管 壁增厚.其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末稍血管阻塞, 粘膜营养障碍,粘膜固有层中有坚实的纤维组织 形成。
.穿刺冲洗 此法多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冲洗后可向 窦腔内注入抗生素、激素或中药制剂。
.鼻窦置换疗法 可促进鼻窦引流,并将药液带入窦内,以达到 治疗目的。本法尤适用于后组鼻窦炎。
.手术治疗
()辅助性手术 即以窦口鼻道复合体为中心的鼻窦外围手术,如 中鼻甲成形术、摘除鼻腔尤其是中鼻道的息肉、咬除膨大的钩突与筛 泡、矫正鼻中隔偏曲等。总之,应以改善鼻窦通气引流、促进鼻窦炎 症消退为目的。
.胆腑郁热 胆腑郁热化火,失于疏泄,循经上犯鼻窍 而为病。
.脾虚湿滞 脾胃亏虚,清阳不升,湿浊上干,久滞鼻 窍。
.肺虚邪恋 肺气亏虚,失于清肃,邪毒留恋窦窍;
.肾虚寒凝 肾阳不足,督脉虚寒,湿浊上干,寒湿留 滞鼻窍。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
可见头昏、易倦、精神抑郁、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表现,尤以青年学生明显,但这些症 状多不十分显著。
4.肺虚邪恋,留滞窦窍 证候 鼻涕粘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鼻塞时轻时重,遇风寒则症
.腺体型 表现为腺体增生或腺管阻塞,后者可 形成囊肿,并可因感染进而成为脓囊肿。 .滤泡型 31.08.2019 在粘膜中的西医固临床有耳鼻喉层科学内,因淋巴细胞聚集 2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者为郁热,病在肺与胆;虚者为气虚 夹寒湿、病在肺、脾、肾。
.肺经郁热 反复感受风热邪毒,邪热郁肺,滞留鼻窍, 蒸腐窦窍肌膜。
.嗅觉障碍 多为暂时性嗅觉减退,少数为永久性。
.头痛 一侧头部沉重压迫之感,或钝痛、胀痛。其 发作规律与患窦部位有关。也可以不表现头痛症状。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4
三、鼻腔检查
鼻粘膜肿胀明显时,宜先用%—%麻黄素棉片收缩鼻 粘膜,然后仔细检查鼻腔各部。
.脓涕 中鼻道内有脓者,多为前组鼻窦炎;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3
二、局部症状
主要为鼻部症状。
.流脓涕 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其量多少不定,呈 粘脓性或脓性,色黄绿或灰绿。前组鼻窦炎的脓涕易从前 鼻孔溢出,部分可流向后鼻孔;后组鼻窦炎的脓涕量不多 时,易从后鼻孔流向鼻咽部,再经口咯出或咽入胃中。
.鼻塞 多呈持续性,患侧为重,擤鼻涕后可暂时改 善通气。鼻塞的程度随病变的轻重而有波动。伴鼻甲肥大、 鼻息肉者,鼻塞尤甚。
胆腑郁热,上犯窦窍
证候 鼻涕粘稠呈黄绿色.味臭,鼻塞.头昏重;鼻 粘膜红肿,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滑数。
治法 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 奇授霍香九加减。
脾虚湿滞,窦窍不清
证候 鼻涕粘白量多,无臭,鼻塞较重,嗅觉减退; 鼻粘膜晦暗,鼻甲肿大,或息肉样变。全身见头重,倦怠 31无.08.力2019,食少腹胀,便溏。中西舌医临质床耳淡鼻喉胖科学,苔白腻,脉濡弱。 9
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慢性化脓性 鼻窦炎。以常流脓涕为主要特征,多因急 性化脓性鼻窦炎转化而来;本病可单发于 一窦,但常为多窦受累。当一侧或双侧各 窦均发病时,称全鼻窦炎。中医称“慢鼻 渊”。
[病因病理]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31.08.2019
1
一、病理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按其上皮层及固有层病理变 化的特点,可分为以下诸型。
一、辨病要点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以常流脓涕为主 要特征,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积脓.伴有比较明 显的鼻腔粘膜病变,鼻窦影像学检查有阳性改变,全 身症状多不显著。
二、辨证要点
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为主。以
辨虚实为先,肺经郁热、胆腑郁热为实证,脾虚湿滞、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四、上颌窦穿刺冲洗
对于慢性上颌窦炎,穿刺冲洗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 治疗,其诊断价值可能优于鼻窦线片。
五、纤维镜或鼻窦内窥镜检查
31.08.2019
中西医临床耳鼻喉科学
5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鼻窦线片、扫描及检查
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变范围与程度。
二、鼻阻力计检查
可客观记录鼻腔通气功能受损情况。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