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作业答案
y
x
1
x max x min
( y max y min )
0 .6 20 4
1 60
( 5 1) 0 . 25 V
I o
2
PI I分量 P分量 12s Ti t(s)
基型调节器
1 0
2-7 某PID控制器(正作用)输入、输出信号均为 4mA~20mA,控制器的初始值Ii=Io=4mA,δ=200%, TI=TD=2min,KD=10。在t=0时输入⊿Ii=2mA的阶跃 信号,分别求取t=12s时:①PI工况下的输出值;② PD工况下的输出值。 解:①PI工况下 P分量=Ti时:P分量=I分量;则Ti时,PI分量=2mA Ti=2×60=120s PI直线过(0,1)和(120,2)两点 则t=12s时的输出变化量为:t=12s时的输出为Io=初值 +=4+1.1=5.1mA
前馈控制系统
画出该前馈-反馈系统方框图,并推导前馈调 节器 Wf(s)的表达式。
(1)前馈——反馈系统方框图
(2)前馈调节器Wf(s):
W d ( s ) W f ( s )W c ( s )W 0 ( s ) 0
W f (s) W d (s) W c ( s )W 0 ( s )
m1 m2ຫໍສະໝຸດ c1 c2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如下:
c1 2 m 1 3 m 2 c2 4 m1 m 2
(1)求相对增益矩阵。 (2)求正确的变量配对。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c1 2 m 1 3 m 2 c2 4 m1 m 2
I o (mA)
基型调节器
1 0 TD/KD=12
0.368
K D 1 I i KD P分量
t(s)
①PD工况下 1 K I I P分量= P分量= K I 1mA
P i
i
i
1 200 %
2 1 mA
解得
5
KD 1 KD
TD
2 60 10
变送器
Q1 (燃料)
1、燃料量Q1与热风Q2按比例配制Q2/Q1=2。 热风流量量程为0~3000m3/h。 燃料流量量程为0~1000m3/h。线性测量。 ①求比值器设定系数K’。 ②用DDZ-Ⅲ仪表。当燃料Q1=100m3/h,求 比值器输出电压。
比值控制系统
解:① Q 3000 3 ② 变送器输出电压为:
T
Q ( s ) Q o 1 ( s ) Q o 2 ( s ) CsH ( s ) i H (s) Q o1 ( s ) R1 H (s) Qo2 (s) R2
K R1 R 2 R1 R 2 R1 R 2 R1 R 2
C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2、某一温度-压力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步法整 定控制器参数,测得4:1衰减过程的参数为: δ 8% 、 100 s 、δ 40% 、 T 10 s T 主控制器采用PI控制规律,副控制器采用P控 制,确定系统整定参数。
s1
s1
s2
s2
(1)4:1衰减法参数整定表
(2)临界比例度法参数整定表
K K
'
Q 1 max
2
1000
2
2 max
U1
Q1 Q 1 max
( 5 1) 1
100 1000
4 1 1 . 4V
比值器输出电压U2:
U 2 K (U 1 1) 1
'
U2 1 U 1 1
K
'
2 3
(1 . 4 1) 1 1 . 27 V
74
R Z —
E
Wc(s)
M
s Wo(s)e
C +
Smith预估补偿器
Ws(s)
S +
下图为大滞后对象控制框图,其中Wo(s)为一 阶惯性。根据此图。 (1)推导Smith补偿器Ws(s)。 (2)设M点为阶跃信号,试定性画出C、S、Z点 波形。 (3)Smith补偿器的滞后补偿是针对系统输出C 还是对反馈Z? 滞后补偿是针对反馈Z。
开度 1.0 B A
A
B 12 20 I(mA)
分程控制系统
0 4
下图是由2个DDZ-Ⅲ调节阀组成的分程控制系统原理 图。试分析: (1)A、B两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答:A为气开阀;B为气关阀。 (2)I=7mA时,A和B两阀的开度分别是多少? 答:A阀的开度为B阀的开度为100%。 (3)如果在非分程情况下,I=7mA时,A和B两阀的 开度又是多少? (4)画出非分程情况下A和B两阀的输入-输出特性。
比值控制系统
2、如图所示一氧化氮生产串级比值控制系统, 要保证产品质量,需要稳定氧化炉出口温度。 回答以下问题 。 (1)图中除法器的输出代表什么? (2)系统中开方器有什么作用? (3)图中Q1是主流量还是副流量? (4)系统主副流量无变化,当扰动作用使氧 化炉出口温度偏离设定值时,系统如何调节?
解:(1)由式 c 2 4 m 1 m 2 ,得 代入 c 2 m 3 m 式中,得
1 1 2
m 2 c2 4 m1
c1 2 m 1 3 ( c 2 4 m 1 ) 3 c 2 14 m 1
则相对增益:
11
c1 m1 c1 m1
700 100
过程建模
1、如图所示单容水箱,负载阀的流阻为R2。 现以Q1为输入,Q2为输出,求Q2(s)/Q1(s)。
dh Q1 Q 2 C dt h Q2 R2
Q 1 ( s ) Q 2 ( s ) CsH ( s ) H (s) Q2 (s) R2
Smith预估补偿器
(1) Smith补偿器Ws(s) U(s)Wo(s)+U(s)Ws(s)= U(s) Wo(s) Wo(s)+ Ws(s)= Wo(s) W ( s )(1 e ) Ws(s) = (2)C、Z 、S点波形如下:
s
C
Z
S
0
t
0
t
0
t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c 2 const m 2 const
2 14
1 7
1 1 7 7 1 6 7 7 6 7 1 7
相对增益矩阵为:
11 1 11
1 1 11 7 1 11 1 7
比值控制系统
解:(1)图中除法器的输出代表氨气和空气的流量 比。 (2)系统中开方器使得输出的电信号与被测流量成 比例关系。 (3)图中Q1是副流量。 (4)系统主副流量无变化,当扰动作用使氧化炉出 口温度偏离设定值时,修改氨气和空气的流量比设定 值,通过调整实际氨气的流量使得实际比值跟随修正 后的设定比值,从而保证氧化炉出口温度达到设定值。
1、下图为造纸系统某一工艺段的温度串级控 制系统,以保持网前箱出口温度稳定。 (1)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
(2)如工艺要求在故障情况下切断蒸汽的供应,试 选择蒸汽阀的气开和气关方式。 答:气开阀。 (3)确定主副温度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答:主控制器反作用;副控制器反作用。 (4)结合图,试说明为什么串级控制方案比网前箱 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控制效果好。 答:该方案在滞后时间较小的混合箱出口设置了副温 度传感器,组成混合箱出口副温度控制器,把主要干 扰纳入了副回路,副回路通道短,滞后时间小,控制 作用及时,能够有效提高控制质量。
分程控制系统
答:非分程情况下: A、B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
开度(A) 1
开度(B) 1
0 4 20 I(mA)
0 4 20 I(mA)
I=7mA时,A阀的开度是:20 4 1 18 .75 % I=7mA时,B阀的开度是:20 7 1 81 .25 %
20 4
D
12 s
KD
则t=12s时的输出变化量为: t=12s时的输出为:Io=初值+ I o = 4 0 . 368 10 1 5 2 1 8 . 312 mA
10
I o 0 . 368
I i P分 量
变送器
测量某一温度变量,其变化范围是100-700oC, 采用DDZⅢ型变送器,仪表进行零点和量程调 整。 (1)求此温度变送器的最大转换系数。 20 4 Kf= 700 100 0 . 0267 mA / C (2)350oC时变送器的输出电流为: I= 20 4 ( 350 100 ) 4 10 . 7 mA
串级控制系统
副控制器比例度为:δ 2 40% 主控制器的比例度:δ1 1 . 2 δ s1 1 . 2 8% 9 . 6 %
主控制器的积分时间:T I1
0 . 5T s 1 0 . 5 100 50 s
比值器 K'
—
调节器
调节阀
对象
Q2 (风)
变送器
比值控制系统
dh Q i Q o1 Q o 2 C dt h Q o1 R1 h Qo2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