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行政诉讼证据

第五章 行政诉讼证据


1书证。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案等形式记载的, 能够表达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够证明案 件事实的物品。


行政诉讼中,书证表现形式很多。
如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许可决定书、营业执照、当事人提 交的申请书、产权证等。
2物证 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部特征、存在 状况(外形、规格、质量和特征)等来证 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和痕迹。

(二)原告的举证责任 不负举证责任?
1.初始证明责任: 原告应当提供其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相应 证据材料。



证明内容包括:
①自己是适格的原告; ②有明确的被告; 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④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 院管辖。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被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收集证据。 当然,被告的代理人也同样不得在行政诉讼中收 集证据。 简言之,被告或其代理人在作出行政行为以后自 行收集到的证据,法院一律不予采信。


3.被告怠不举证的补救。
在行政案件中,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 提供证据的,原则上应当视为没有证据,其将依 法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3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利用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高科技设备取得音响图像材料和利用电脑等设备取得和存 储的数据材料。

视听资料的缺点是容易被拷贝和删改。
真的视听资料一定被采纳?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
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符合下 列要求:

(1)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 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2)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3)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概述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含义和种类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含义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 事实的一切材料和手段。

证据就是一种事实——江伟教授

这些材料和事实要用来揭示案件事实真相。 在当事人提供的和法院收集到的上述形式的证据中,有的 是真实的,有的可能是虚假的,有的可能是伪造的,只有 其中真实可靠的证据才可作为法院判案的根据。 这部分证据称为“可定案证据”。
被告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符合以 下要求: (1)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 (2)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 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 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



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称某公安分局在他不在家的情 况下,撬锁对其租住的住房进行治安检查,之后未采取任 何保护措施即离开,致使其丢失现金5000元,要求被告赔 偿损失。甲向法院提供了其工资收入证明、银行取款凭证 复印件、家中有现金的同乡证言和房东听到其丢失现金的 证言。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2003年试卷二第27 题) A上述证据均系直接证据 B银行取款凭证复印件应加盖银行的印章 C房东的证言必须有房东的签名和租房协议原件 D上述证据在开庭审理前提交法院才有效 B


3合法性,或称为法律性。
合法:作为定案证据的事实和材料的适格性和可得性。 即证据必须合法,包括取证的程序合法和证据的形式合法。 姜明安教授:来源、内容、形式以及取得的方式和程序。

证据的合法性要求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 (1)证据的收集、调查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的程序;


例如:第三十五条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
案件事实+法律问题


由于当事人与案件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所以,当事人陈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虚假 性。 法院对待当事人陈述应当认真审查判断,去伪存 真,确保当事人陈述的真实可靠。
7.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是指接受法院的指派、聘请或者当事人 聘请的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案件事 实材料,对需要鉴定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 别和判断之后得出的书面意见。
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2)某些事实必须具有法律所要求的特定 形式,例如法律对证人证言的提供形式就 有要求;
(3)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 据。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证 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 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特有)。


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所特有的独立的证据形式, 它以其记录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书证相同;但它必须是行 政诉讼开始前存在于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书面证据, 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制作的证据,因此,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书证。 现场笔录和勘验笔录这两种笔录都必须由行使一 定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制作。 现场笔录是与其他诉讼比较,属于行政诉讼特有 的证据类型。
第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此处的正当理由的范围比较宽泛,只要能 够进行合理说明,法院就应当予以支持。



例 张某在诉区工商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称,其向工商 局提出办理工商执照申请后,工商局没有向其出具任何接 收书面凭证,拒绝颁发执照并不说明任何理由。 原告张某提供不出证据证明其曾经提出了申请,但向法院 反映被告没有规范的登记程序。 法院要求被告提供当天受理申请的登记册,被告无法提供。 法院据此推定原告提出了申请。 本案中,行政机关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就属于法 律规定的“正当理由”。
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 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 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 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 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行政复议维持案件的举证责任。复议维持案件中, 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 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因为原行为是原机关作出 并经过复议机关维持的,所以原机关和复议机关 共同都应当就原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但可以由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还就 复议程序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4.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非本案 诉讼参加人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义务还是权利?


证人原则上应当出庭作证,接受法庭质证。

提交证人证言是证人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形。当事人向法院 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2)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3)注明出具日期。 (4)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法律预 先规定)。


概念:案件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 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举出证据证明 自己的主张是成立的,否则将承担败诉的 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由谁负责提供证据证明特定的案件事实,即 举证责任的分配; 二是不能履行举证责任时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



但是,如果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的, 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向法院 提供; 第三人对无法提供的证据,可以申请法院调取; 法院在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 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也可以依职权调 取证据。 如果第三人提供或者法院调取的证据能够证明行 政行为合法的,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 求。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 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 料。 也有例外:




第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 的。

李某在广场上散步时遭到歹徒的殴打和抢劫,这一过程被 正在巡逻的区公安分局警察孙某发现,孙某不仅没有上前 制止歹徒,而是自顾自逃离现场。事后,李某以行政不作 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公安局承担赔偿责任,因为 警察应当依职权主动保护李某的人身财产安全,李某无须 证明自己向警察求救。


5.电子数据。
电子数据是修法新增加的证据种类。

电子数据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其他类似手
段生成、发送、接受或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事实 的一种证据。

包括短信、微信、微博、光盘、网页、电 子交易信息、网络IP地址、通讯记录、电子 邮件等电子数据。


电子数据具有以下特征:
(1)复合性。 随着网络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不 再局限于单一的方式,而是综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动 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信息,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 证据的类型。


与勘验笔录相比,它着重于对执法过程和处理结果的记录, 而勘验笔录则是对案件现场或物品静态的全面综合的勘查、 检验记录。


行政执法经常需要作现场笔录,如公安机关对违 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人进行讯问所作的笔录、 价格管理机关对违反价格法的有关单位或公民进 行查处时所作的笔录等。 如《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第14 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制作现场笔录,旨在克服以 后再取证的困难并防止行政相对人事后翻供情况 的发生。因此,现场笔录通常成为行政机关当场 处罚或及时处理的依据,同时在行政诉讼中提出 现场笔录这种证据形式的主体只能是行政诉讼中 的被告。



例 县工商局许可在城郊建一家化工厂,甲、乙二人 同时申请,县工商局许可甲拒绝了乙。 乙不服起诉,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县工商局向甲发 放的许可,诉讼过程中,被告县工商局无正当理 由怠于举证。 则甲作为被许可的行政相对人,可以以第三人的 身份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获得的许可合法。 其也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如果能够证明许可 合法,则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乙的诉讼请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