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摘要: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因
此针对建筑技术的现状,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化建设中相应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满足施工的多方面要求,更要与现代城市的结构和要求同步发展,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技术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阐述了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
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相关企业的市场前景变得相当广阔。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
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能异军突起? 怎样才能勇立潮头而激流勇进? 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
峻而又现实的问题。
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管理。
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企业因忽视了技术管理,而导致经营效益的下降。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
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全面的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建筑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防止施工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问题。
2、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企业的竞争实力。
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两者相辅相成。
3、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正确的施工技术管理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 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
因此, 从广义上讲, 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应当以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所确立的管理关系, 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2、做好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1)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 gb)和部(专业)标准。
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这两种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 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地进行。
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 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的检验、试验、测定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 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 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 施工日记等。
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3)技术档案管理。
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工作。
技术档案包括: 施工图;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施工方案或大纲;施工图放样; 技术措施等。
(4)技术信息、情报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施工技术不断革新, 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得到应用, 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
因此, 必须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努力结合实际, 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 提高企业的
市场竞争力。
(5)计量工作。
内容包括: 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 测量计量。
计量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应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计量工作: 一是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
要求和考核办法; 二是正确配置并合理使用、保管计量器具, 按规定进行定期检定, 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 三是开展计量知识的教
育和培训, 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3、建立并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图纸审查制度。
图纸审查必须提前完成,以实现以下目的: 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 深化有关人员对图纸的理解; 检查设计中
存在的问题, 例如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 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 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有无错误等; 审查设计图纸
是否与合同相矛盾; 通过审查图纸, 明确在工程施工条件下进行
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
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 必须做详细记录, 并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
(2)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制度必须健全,其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正式施工前, 对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事项有较详细的了解。
交底内容应包括: 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 了解设计意图,包括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 使所有的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 掌握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 设计变更必须及时向
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交底; 新技术项目交底, 详细交待该技术所
涉及的材料、工艺、具体操作方法等, 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进行现场督导。
(4)技术复核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技术的准确性, 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
技术复核应包括以下内容: 定位轴线;标高; 尺寸; 配合比; 门窗洞口尺寸; 预留洞; 预埋件的材质; 吊装预制构件的强度等。
以上工作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核时做好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工程项目开工前, 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 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 包括合同条件、现场条件和法规条件, 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 批准后方能具体实施。
5、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要力求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的状况、动态过程,包括每天的气象、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能力效率、质量例行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结果等。
记录规范的施工日记有助于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
6、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
在工程施工前或施工中, 由于设计的原因或业主的需要及现场条件的变化等, 会导致施工图的变更设计, 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依据的变化, 而且涉及到工程量的增减。
因此, 必须按规定程序处理变更问题, 一般是由设计单位签证确认、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令、企业或现场技术部门备案后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的某些技术问题有异议或提出改善性的建议, 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
提出, 由设计部门出具设计变更图方能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
准确地按图施工, 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方文华.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途径[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4)
[2] 陈洪华.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策略[j]. 科技创新
导报. 2008(10)
[3] 苏玉莹.合同管理在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5)
[4] 李运华.小议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
科技(下旬刊). 2010(10)
[5] 池帮多.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党建工作的加强和改进[j]. 山西建筑. 2010(34)
[6] 华惠琼.施工企业定额的测定方法及应用[j]. 广东建材.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