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本科毕业论文学 校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专 业 工程造价年 级 10级姓 名 刘鹏飞论文(设计)题目 绿色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导教师 闫振琳 职称 讲师2012年9月2日学号: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1)1.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2)2.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3.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 (3)3.1建筑节能 (3)3.2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3)3.3太阳能光热利用 (3)3.4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 (4)4.目前存在问题 (4)4.1认识不足 (4)4.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4)4.3行政监督体系薄弱 (4)4.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4)4.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 (5)5、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5)5.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 (5)5.2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 (5)5.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 (5)5.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 (6)5.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6)6.结语 (6)参考文献 (6)绿色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姓名:刘鹏飞学号:10052147系别:工程经济系专业:工程造价指导教师:闫振林职称:讲师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situations in our country, point ou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green building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Key words:gree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建筑和建筑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乐和舒服的同时,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建筑活动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
对于我国而言,人口数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尤为重要。
1.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能大户。
据统计,每年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
全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8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在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照此计算,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不仅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
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
然而,我国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又严重短缺。
从能源供求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
从土地、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2.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以1986年颁布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为标志。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有了长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已初步建立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
二是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
三是通过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有效带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四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在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进行了绿色建筑的实践活动。
3.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绿色建筑的两个作用:其一,提升产品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二,树立公司企业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目前已经推广应用的绿色技术:(1)建筑节能(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3)太阳能光热利用(4)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
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绿色技术(1)太阳能与地源热泵(2)自遮阳饰面砖。
3.1建筑节能建筑节能理论与构造已经在项目中全面应用:低层住宅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填充墙为加气砼砌块,外饰面可以贴面砖;多层和小高层住宅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加气砼砌块,外饰面可以贴面砖;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内置方法,外围护竖向结构为短肢剪力墙,填充墙为加气砼砌块,外饰面可以贴面砖。
3.2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人工湿地是处理生活污水的适宜方法,其特点是:水源稳定;工作可靠;运行费用低廉;水质良好,处理后的杂质水用于绿化;地面冲洗。
目前大多数绿色建筑都采用了该系统。
雨水收集方法,直接收集雨水的工艺已经在5年前的一期使用至今,运行良好。
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收集雨水成本较高,目前采用渗水路基和透水垫层的方法。
高品质中水可以回用冲厕,鲸山别墅已经有两年的运行案例使用情况良好。
3.3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热利用是目前推广的重点,第一个采用的项目是鲸山别墅,运行两年效果很好,目前已经在大多数各低层住宅项目中推广。
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中的原则是:集中光热系统;分户辐射加热。
3.4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溶液除湿新风机组:新风;除湿与加湿;除尘;消毒;冷热回收等项功能与一体。
高温冷水机组:18°C,9°C。
4.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4.1认识不足目前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达到广泛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将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4.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主体必须参与,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
此外,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4.3行政监管体系薄弱。
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未给予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
4.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4.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
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
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
5、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5.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
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5.2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
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
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
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
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水量。
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
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5.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
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
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
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