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术论文
本文由yulongjuige贡献
计算机学术论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中的应用 [摘一要] 文章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中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入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一种新的尝试,它将带来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关键词] 行动导向;探索创新;新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创新教育是教育主要内容。
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闪光的灵感都是发明创造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中把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贯穿在日常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我们尝试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索、研究,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充分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1、创设情景,展示任务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和项目的设计、选择,是整个实施过程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任务或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
1.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在特定情境中所激起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1.2 展示任务。
任务的设计必须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并以此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坚定学生专业对专业发展的信心,又能引起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
比如,根据 AutoCAD 在机械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可以设计出零件加工和制作和等项目。
任务和项目的确定,必须能将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能运用它去解决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内容,是以任务和项目为主线,任务和项目确定了,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了。
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中的三维绘图部分,和实习中的钳工机件结合起来讲授,让学生绘制零件的精确图形,自主建立图层,测量尺寸、设定中轴线、绘制图形,把学生绘制的零件图形,拿到实习车间按照图形加工零件,把学生的成就感渗透到课堂当中,使创作的情境具有真实性让学生自己看实物绘图,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
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实训现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的教学内容。
只有把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方针和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和追求新技术知识的人才。
2、知识讲解,分析任务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例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实例本__身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教师通过导入实例,作简单提示性思考建议,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对实例进行分析,分解出所引用的知识和技能,引出理论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由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比如,在绘制轴承图形中,首先组织学生
根据图形进行讨论,让学生搞懂绘制这个复杂零件所需要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根据不同组学生所得到的方法,组
织学生一起通过“方法和步骤” 进行分析,一起完成整个活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把感悟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
3、探索创新,拓展任务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设计富有职业活动特点的问题,营造特定的思维氛围,来挖掘更深、更广的思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一些复杂图形的绘制过程中,没有唯一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让学生自己找寻、摸索。
自主探究,积极创新。
教师只是跟踪学生的设计思路,加以引导和引领。
如在画三维立体的练习中,要尽可能找一些具有同一视图的不同物体结构模型进行引导讲解,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并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总结经验规律,培养空间形体的分析能力,将具有规律性的方法重点讲解,从而求得绘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观察分析,勇于探索,创造新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进教法,以便推陈出新,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
4、取长补短,交流任务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对任务、项目的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各小组将绘制图形的思路进行介绍展示,包括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收获与感受等方面。
其他小组、学生个人及教师就任务计划的合理性、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合作精神、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在项目学习中的优点,以及了解自己在理论和技巧上的不足,完善以后的学习。
在作品的
评价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在评价激励中获得提高。
5、查疑补漏,总结任务《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由以最大的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任务、项目展开教学,让任务、项目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让
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过程当中,还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反思。
6、教学反思6.1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还应是教学的组织者、职业实操能力的教练员、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素质是教育的基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6.2 教学任务的设计。
一个好的任务,既要体现职业行动能力,同时又要贯穿相关的知识点。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职业特点,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6.3 善于运用表现性评价。
评价的作用在于反思和激励,在评价中,既要强调教学目标,归纳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尽量找出作品的亮点加以肯定。
一个正面评价,能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情感,对专业教学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并使之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均得到发展。
随着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相信,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