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生产学

饲料生产学

一、名词解释:1、寡肽:也称小肽,主要指由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二肽或三肽。

寡肽中的二肽或三肽在动物肠道被直接吸收。

2、粗纤维: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动物最难消化的化合物。

3、净能:饲料净能是饲料能量中能用于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产品的有效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减去饲料能量在体内的热增耗。

4、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饲料是维持动物健康,动物赖以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5、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6、饲料养分:7、代谢试验:代谢实验是用来研究营养物质或能量的食入与排出和沉积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的实验。

也称平衡试验。

8、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每千克饲料含干物质代谢能1.05MJ以上的饲料原料称为能量饲料。

9最低需要含糖量:乳酸菌形成乳酸、使PH达到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

二、填空题:1、国际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为八大类,其中第四类是能量饲料。

2、脂肪的酸败作用有两种类型,即:氢化作用和氧化型酸败。

3、按照矿物质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的不同,一般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4、饲料营养价值经常用原样基础、风干基础和绝干基础三种存在状态来表示。

5、某实验室在一个试验中测得某种饲料原料的总能为18MJ,用猪做代谢试验时粪能为 3.6MJ,尿能为0.5MJ,则猪对该种饲料原料的DE为 14.4 MJ,ME为 13.9 MJ。

6、肉质的理化基础主要包括肉色、嫩度、肌肉的多汁性和风味。

7、出生乳猪小肠和胰脏分泌的蔗糖酶极微,在生后1周内只能利用乳糖和葡萄糖。

喂蔗糖、果糖,则可引起乳猪严重下痢。

8、用指示剂法测定养分消化率时,要求指示剂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在饲料中、粪便中均匀分布,有很高的回收率,同时对动物没有毒副作用。

9、饲料消化能等于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后剩余的能量10、哺乳动物尿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尿素,禽类尿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尿酸。

11、酶制剂按其特性及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源消化酶,包括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不是。

其作用时补充幼龄动物如仔猪、犊牛、雏禽和幼鱼等体内消化酶分泌不足,促进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另一类是外源降解酶,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主要功能是动物难于消化或完全不能消化的,提高饲料转化率。

12、油菜种子中,硫葡萄糖苷本身并不具有毒性,只是其水解产物具有毒性,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可引起甲状腺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

13、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的蛋白质被称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蛋白质称为瘤胃非降解蛋白质。

14、谷物籽实中虽然含磷较多,但大部分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宜被畜禽利用。

15、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消化实验、代谢实验和饲养试验。

判断题:1、代谢实验和消化实验除了尿液收集和测定外,其他操作都一样。

(×)2、最好的动物蛋白饲料是血粉,最好的植物蛋白饲料是豆粕。

(×)3、在氮平衡试验中,存留氮=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外产品氮。

当存留氮大于零时,称为氮的正平衡;存留氮小于零时,则称为氮的负平衡;存留氮等于零,则称为氮的零平衡。

(√)4、饲料经过适宜的加工处理,可明显提高其营养价值,目前,粗饲料加工调制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

(√)5、常量矿物质饲料包括钙源性饲料、磷源性饲料、钠氯源性饲料。

(√)6、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B1、B2、B6、B12、C、泛酸、烟酸、生物素、胆碱等。

(√)7、生产草粉时,对牧草刈割期的选择尤为重要,过早刈割时牧草质量好但产量低,过迟刈割虽产量高,但因木质化严重,影响草及草粉的品质。

(√)8、饲料的能量消化率与其中粗纤维、木质素、粗灰分等非营养物质呈正相关,与粗蛋白质、粗脂肪、糖类和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

(×)选择题:1、糊化淀粉缓慢冷却或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后变得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此现象即称为淀粉的(B),一般直链淀粉易发生上述现象,从而使淀粉难以被淀粉酶水解,不利于动物消化利用。

A、糊化B、老化C、胶化D、熟化2、对青贮有益的微生物主要是(A)A、乳酸菌B、酪酸菌C、醋酸菌D、霉菌3、根据净能的用途,可以将其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A),其主要包括用于基础代谢、保持体温恒定、随意活动等所需能量。

第二部分为生产净能,包括用于增重、产蛋、产奶、产毛、繁殖等部分。

A、维持净能B、产脂净能C、增重净能D、产蛋净能4、饲喂鱼粉可使猪肉和禽肉产生鱼腥味,原因是与鱼粉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产生下列那种物质,其含量超出机体代谢和排泄能力时,在机体内蓄积而产生鱼腥味。

A、谷氨酰胺B、三甲胺C、氨D、肌苷酸5、以下不属于豆科牧草的是(D)A、苜蓿 B紫云英 C、三叶草 D、苏丹草6、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现行用作畜禽饲粮氨基酸平衡的合成氨基酸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合成氨基酸:(C)A、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和苏氨酸B、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C、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D、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7、植酸和植酸盐是一只天然抗营养因子,在猪禽的植物性饲料中添加(B)可以显著提高饲粮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粮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粪磷对环境的污染。

A、木聚糖酶B、植酸酶C、脂肪酶D、蛋白酶8、维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宜钙磷比例为()A、1-2:1B、3-4:1C、4-5:1D、5-6: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青绿饲料的特点的是(B)A、水分含量很高B、是家畜廉价的蛋白质来源C、粗纤维含量很高D、含维生素丰10、下列哪种糖不能被单位动物消化道酶分解,但能被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利用。

(B)A、甘露糖B、甘露聚糖C、蔗糖D、果糖11、“青草痉挛”是反刍动物缺乏(C)的典型缺乏症。

A、钠B、硫C、镁D、铁12、花生仁粕是猪的优良蛋白质饲料,适口性较好,但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为防止肉和体脂变软,对育肥猪的用量不宜太高;为防止下列哪种物质中毒,哺乳仔猪做好不用。

(C)A、氢氰酸B、食盐C、黄曲霉毒素D、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3、下列哪种动物胃中含大量分解粗纤维的纤维分解菌,因此,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较高。

A、牛、羊B、猪C、鸡D、鸭14、鱼粉加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或运输、贮藏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氧化过程,都会使鱼粉中的组胺与赖氨酸结合,产生下列哪种物质,从而影响鸡的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

(B)A、组胺B、肌胃糜烂素C、赖氨酸D、动物性蛋白因子15、下列哪种饲料在肥育猪饲粮中添加过多会使猪脂变软,肉质下降。

(A)A、米糠B、小麦C、大麦D、NPN简答题:1、简述饲料青贮的原理和步骤。

答:青贮原理:在密闭的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使饲料的pH下降,抑制所有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存饲料。

青贮的步骤:青贮的操作要点,概括起来要做到“六随三要”,即随割、随运、随切、随装、随踩、随封,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原料要切短、装填要踩实、窖顶要封严。

具体步骤:一、原料的适时收割。

一般收割宁早勿迟,随收随贮。

二、切短。

三、装填压紧。

青贮料紧实程度是青贮成败的关键之一,青贮紧实度适当,发酵完成后饲料下沉要不超过深度的10%。

四、密封。

严格密封、防止漏水漏气是调制优良青贮饲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简述鱼粉的营养特性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1)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齐全、平衡,赖氨酸含量高。

(2)鱼粉含有6%~12%的脂类,能值较高。

(3)钙、磷含量高,比例适宜,(4)富含B族维生素,尤以维生素B12,维生素B2为多。

鱼粉还含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

(5)含有未知生长因子(6)鱼粉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肌胃糜烂素(gizzerosine)、组胺(histamine)。

3、简述动物饲料养分的主要消化方式。

4、简述谷食类饲料有哪些营养特点。

答:①富含无氮浸出物,一般都在70%以上;②粗纤维含量少,多在5%以内,带颖壳的大麦、燕麦、水稻和粟可达10%左右;③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不及10%,但大麦、小麦等可达甚至超过12%;④谷食蛋白质的品质较差,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含量较少;⑤钙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磷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差;⑥维生素E、维生素B1较丰富,但维生素C、维生素D贫乏;⑦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因而有效能值也较高。

5、影响尿素利用的因素。

答:(1)饲粮中易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数量是影响尿素利用的最主要因素。

(2)供给反刍动物适量的天然饲料蛋白质,其水平应占饲粮的9%-12%,以促进菌体蛋白的合成。

粗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不利于利用尿素的微生物的繁殖,也达不到充分使用尿素的目的。

(3)供给适量的硫、钴、锌、铜、猛等微量元素,可为微生物合成硫基氨酸和吸收利用氮素提供有利条件。

(4)供给适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D,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活性。

(5)控制尿素在瘤胃中分解的速度。

(6)尿素的饲喂对象为6个月以上的反刍动物,用量不能超过饲粮总氮量的1/3,或占精料补充料干物质的1%。

产奶量高于27㎏/d的奶牛饲粮中不应添加。

备注:以上答案不一定准确,可能会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另外,此卷为11年考卷,且整理不完全,不可作为唯一参考资料,否则后果自负。

饲料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 考试知识点:⑴饲料工业的发展历史⑵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⑶本课程学习的目的、意义及内容2. 考试要求:⑴了解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⑵掌握饲料科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二章饲料化学1. 考试知识点⑴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类的分类及性质⑵矿物质、维生素的分类、性质及作用2. 考试要求⑴掌握寡肽、NSP、CP、NPN的概念⑵掌握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必需矿物质元素、抗营养因子的概念⑶了解寡肽的营养作用⑷理解脂肪的酸败的过程⑸理解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第三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1. 考试知识点⑴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⑵能量营养价值评定⑶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2. 考试要求⑴掌握养分消化率、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可消化总养分的概念⑵掌握淀粉价、饲料单位、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概念⑶了解概略养分分析法⑷了解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⑸了解饲料能量营养价值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第四章饲料分类1. 考试知识点⑴国际饲料分类法⑵中国饲料分类法2. 考试要求⑴了解国际饲料分类的原则、种类、饲料特征、编号方法和目的⑵了解中国饲料分类法与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关系和区别第五章青绿饲料1. 考试知识点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2. 考试要求掌握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第六章青贮饲料1. 考试知识点⑴青贮制作⑵青贮饲料的的质量评定及利用2. 考试要求⑴掌握青贮原理和青贮方法⑵掌握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⑶了解青贮饲料品质鉴定⑷了解青贮饲料的利用第七章粗饲料1. 考试知识点⑴青干草与草粉⑵粗饲料的加工调制2. 考试要求⑴掌握青干草、草粉的概念⑵掌握青干草的营养特性⑶了解加工调制对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⑷理解秸秆氨化的营养作用第八章能量饲料1. 考试知识点⑴谷实类饲料⑵糠麸类饲料⑶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⑷油脂和乳清粉2. 考试要求⑴掌握能量饲料的种类、共同的营养特性以谷实类饲料为重点,其中主要介绍玉米的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其他饲料的营养特性以相对玉米来介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