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 产品做工精美B. 生产不计成本C. 质量管理严格D. 产品不入市场25.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这一时期应该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
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育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
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的真实意图在于A. 阐明唐灭亡的真实原因B.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C. 为清朝统治者献计献策D. 设方镇减少封建郡县的弊端27.除化学家制造家……考有新物新法,因创为新字,自应各从其本字外,凡通用名词自不宜剿袭搀杂。
近日少年习气,每喜于文字间袭用外国名词谚语。
如:组织、冲突、运动等字……迂曲难晓……中国自有通用名词,何必拾人牙慧。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 洋务运动倡导者B. 维新思想家C.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D. 马克思主义倡导者28.“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主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D. 授受了社会主义思想29.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B.“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民工潮”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3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中国加入了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阵线和竞争者的行列,中国在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
尼克松的访问为中国开辟了与美帝国主义及其同伙和解与联合的道路。
同时……与美国结盟标志着中国领导层已脱离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脱离了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体现了A. 全球史观B. 社会史观C. 文明史观D. 革命史观31.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A. 承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有效地保障了帝国的社会稳定C. 保障帝国境内所有公民的权利D. 体系完备程序严谨并且得到确实执行32.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
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
“经验主义”、“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A. 英法B.法德C. 美德D. 英俄33.19世纪前期托克斯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新英格兰,规定由各乡镇的行政委员负责提出陪审员名单。
但在法国,如对一个公务人员授予如此可怕的权利,不管他怎样去执行,人们必定认为老百姓的生命和自由处于危险之中了。
”托克维尔的意思是A. 美国赋予行政人员的权利过大易造成专制B. 法国社会基层民众享有的政治权利多于美国C. 行政人员权利过大现象在法国难以被广泛接受D. 美国政治实践中行政机构有权管理司法机构34.1873—190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五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频繁化和深刻化加速了部分企业的破产,使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 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B.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C. 工业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D. 国家干预经济占据主导35.印度学者Prabir De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换句话说,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
由此可以看出,该学者A. 认为国际比较优势取决于交通、通讯等的进步B. 倡导世界各国积极主导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集团C. 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利D. 强调国家比较优势与地区内在联系程度成正比40.(25分)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主题一追溯源头古代中西文明的对比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
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主张?(2分)各自的背景是什么?(2分)探究主题二分道扬镳东西方的启蒙思想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黄宗羲与卢梭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思想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探究主题三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3)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自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
填写下表(10分)(4)通过本节课学习,就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谈谈你的想法。
(3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
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
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
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八八、铜一二,即含纯银23.493448克。
银本位币每元重量及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之下,公差不得超过0.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
同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元。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之交,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制难以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
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
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
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
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币制改革的背景。
(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
(9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
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
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
……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10分)(2)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
(5分)文综历史(一)试题答案24-28 CDDAC 29-33ADCAC 34-35CD40. 答案:(1)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