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第二讲
☺ 以阴阳二气、五行、八卦为基础的自然观体系初 步形成,成为此后数千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理 论基础。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商周时期,农业、青铜、陶瓷等生产技术有很大 提高,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某些学科,如天 文、数学、物候等有了初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 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阴 阳”、“五行”、“八卦”等学说开始出现。
关于墨家
☺《墨经》中包含丰富的科学内容和逻辑知 识。
☺墨家后学对几何学以及几何光学非常感兴 趣,论述涉及许多抽象的几何定义,以及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球面镜与 平面镜成像原理。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已经从原始的定性 描述向着定量化的目标前进。数学的十进 位值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至战国 末期,医学已经从春秋中期比较原始的理 论形态发展到比较完整的《内经》理论体 系。
▪ 历法已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内容——气、朔、闰、五星、交食 晷漏等,而天文仪器、天象记录以及宇宙理论等都形成了自己的 传统。
▪ 《九章算术》的出现则标志着以算为计算工具的、独具一格的数 学体系的形成。
▪ 纺织、造纸技术都有重大改进 ,漆器工艺得到高度发展,船舶制 造技术臻于成熟,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已有很高水平。
☺ 制作陶范的原材料主要是土、砂、植物纤维、草木灰、熟 料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通过加入砂来提高耐火 度,加入熟料减小收缩量,加入植物纤维和草木灰提高透 气性。
陶范法的主要流程
1. 雕塑待铸造的泥模; 2. 烘培泥模变硬,在泥模上分块制作外范; 3. 在外范上补课纹饰; 4. 形成空腔; 5. 制作铭文泥模,嵌入泥芯; 6. 合范,将外范与泥芯组合到一起; 7. 阴干陶范后,加热到600摄氏度-900摄氏度; 8. 浇筑青铜液,冷却后清除外范和泥芯,精整并抛
秦汉时期
☺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 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农业方面,奠基于战国时期的轮作制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的技术措施得到了确立。
▪ 医学方面,《神农本草经》奠定了后世本草学的基础;《伤寒杂 病论》确立了理、法、方、药具备的辩证论治的医疗原则,大大 充实了中医药学体系的内容。
光。
失蜡铸造技术
☺失蜡铸造技术使用蜡料制模,外糊范料, 烘培时蜡料熔失而得到无需分范面的整体 陶范,可一次获得具有三维空间构造、立 体透雕效果的复杂铸件。
青铜时代的科学
☺ 这一时期,医学已经从巫术中分离出来,作为中 医药学特色治疗手段的汤药和针灸也已开始广泛 使用。
☺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商代的中国人已开始使用十 进制计数法,并且发展了夏代的天干记日法(天 干地支组合书写历法),发明了“置闰”法。
8. 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奠 基——清末和民国时期
青铜时代
☺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人类告别了蒙昧和野蛮,开始进入文 明时代。
☺ 在中国,这个时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距今3600年左右的 以河南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代晚期。
☺ 与上一个时代相比,青铜时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都出现 出规模化和复杂化的特征。从甲骨文的证据看,商代已经 发明了牛耕,周人则发明了井田制度。手工业不但已经弄 农业中分化出来,而且出现了工种上的分野。
☺ 构成后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许多科学技术 知识以及各种学说都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初始 的状态和特征。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术的发明,特别是生铁冶铸和柔化技 术以及块炼铁渗碳钢技术的出现,开始并加速了生产工具 铁器化的进程,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开拓了后世冶铁技术的发展道路。大规模的水利兴修, 显示了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考工记》(齐国政 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 一本书,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 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 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是手工业 生产技术规范化的标志。《墨经》显示了初始的实验科学 对深化人们认识的重要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在中国科学技术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
▪ 刘徽、祖冲之等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发展并 充实了数学、天文学体系。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体系的成熟。 ▪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
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充实 和丰富了中医药学体系。 ▪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立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本 理论。 ▪ 制瓷、冶炼、纺织等技方面的突破,提高了传统的工 艺技术水平;还有马钧、葛洪等人分别在机械、炼丹 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 除了技术方面的进步,天文学、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也 有了新的发展。
青铜铸造技术
☺ 陶范铸造技术简称陶范法,也被称为泥范法。河南偃师二 里头夏代和商代前期铸铜遗址、郑州商城铸铜遗址、河南 安阳孝民屯商代后期竹筒一直、山西侯马春秋晚期晋都筑 城遗址等均发现大量的泥模、陶范等工具。[1]陶范法铸造 青铜器,可能采用一次铸造成型的浑铸技术;对复杂青铜 器,使用,分铸铸接、焊接、机械连接等手段。[1]
全校公选课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第二讲
2013年3月
第一次作业
1. 请列举你了解的电器、汽车、手机、日化、服 装用品品牌,简单分析国产和进口的大致比例, 并说一说这一现象背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原因。
2. 请分别列举三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简 单说说它们的制造工艺和艺术价值。
3. 上网搜索《考工记》,并记录相关内容。 4. 上网搜索都江堰相关内容,并作记录。
中国古代科技的不同发展阶段
1. 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奠 基——商周与春秋战 国时期
2. 古代科技体系的基本成 型——秦汉时期
3. 古代科技的持续发 展——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
4. 古代科技的发展与传 播——隋唐五代时期
5. 古代科技的高峰——宋辽 金元时期
6. 古代科技的滞长——明清 时期
7. 近代技术向中国的转移与传统的科技体系持续发展, 无论从深度或广度,都反映中科学技术体系已经达到 成熟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