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
首先要说一下职业的萌芽。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从来就有,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活动的目标简单,劳动没有形成固定的分工,一般是男的捕鱼、打猎,女的采集植物果实、料理家务,而老年人主要是制作劳动工具。
这种在原始氏族内部、部落内部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差别而出现的自然分工,就是职业的萌芽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征服自然的力量逐步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三次社会分工,人们所从事的劳动从原来单一的原始农业到可以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由此出现了人类最初的职业:农民、牧民、工匠、商人等。
此后随着历史不断前进,职业也跟着不断发展,其中包括职业的新兴、繁荣、衰败。
有些职业因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被人们抛弃,从此销声匿迹,有些职业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得以长久保存,只不过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内涵也随之而不同。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运动着,所以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职业是不断发展的。
而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科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军事等。
下面将一一展开概述。
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一些原来由手工操作的工作也逐渐由及其所取代。
例如,十八世纪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场革命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它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此后纺纱工和织布工便逐渐消失被机器所取代。
类似的还有,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在那个时期许多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像电工、电气技术员、燃机技术员、驾驶员等等;当然还有一些被淘汰的职业,像马夫、车夫、船夫等。
在人类史上科技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如此,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种前所未有的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比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应产生的是计算机各种硬件发明组装修理人员、程序员、软件开发员、网页制作、服务器管理等一系列职业。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成果,相应的对某些职业来说,所运用的技术需要不断该进,所以对从事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否则只有被淘汰。
另外,前面也说到过在原始社会职业的产生就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
科技的发展还促使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职业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分支,许多新的职业是从原来的一个口径比较宽的职业当中分离细化出来,或者由原来的属性转化为另一属性,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
影响职业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政治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体制。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王朝中,社会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为主,呈现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形态。
在巨大坚固的封建牢笼里,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腐朽中,资本主义萌芽被扼制,工商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科技一直停步不前,生产力得不到提高,跟别说新兴职业的发展壮大了。
到了16世纪西方国家自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其社会便有了巨大的改变,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时它们的科技也不断发展(比如上面提到的工业革命),其社会职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大批外国资本涌进我国,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受到了列强的严重干预,我国新兴民族资本非常薄弱,致使我国人民还处于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当中,中国社会的大多数新兴职业为洋人所控制,其实就是畸形繁荣。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的职业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十年文革等等,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极大的阻碍了职业的
发展。
就拿人民公社来说,由于当时的领导人毛泽东没有真正读懂社会主义的内涵,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扼制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扼制了生产力的提高,扼制了职业的发展。
直到1978年邓小平组织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提出,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由此中国社会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伴随着一些落后职业的消亡和一些符合当时政策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得到了大力的支持而蓬勃发展。
这些都说明了政治对于职业的发展的重要性。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社会总体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时就迫切需要相关职业的产生,或者是原有职业的变革、进步。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会去寻找精神上的享受。
比如说,在工作的闲余时候或者在出差或者在退休之后,人们会选择到处走走,去旅行,这就促使了导游的产生。
再比如说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产生了诸如宾馆试睡员、美食家、营养师等职业。
这在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时期是没有的,因为当时经济落后,人们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这些享受还不能普及到人民大众,相关的职业也就没有产生没有得到发展。
还有,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会出现许多各种各样在你那个的问题,这就出现了专门的机构公司研究这个庞大复杂的经济网,相应的职业也就产生了,如股市中的操盘手、股票分析员、信贷管理员等。
同时,经济对职业的影响是很多重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促使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影响着职业的发展,同样的,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也会影响职业的发展。
接下来说一下思想文化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
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人间文化职业几乎在人们的视野中无影无踪了,如判官舞、算命打卦、巫婆神汉等。
这些都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观念从封建迷信束缚中挣脱出来,人们不再相信这些职业之说。
但是也有一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传承,并不是说它们是迷信的封建的,而是没有那该有的重视与保护或者是不能抵挡住外来文化的入侵,或者是在社会新思潮中被人们逐渐淡忘,当然也有是因为只有少数人愿意从事这些酬劳低,甚至连正常开销都不能保证
的“非正业”。
当然随着现在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融合了现代信息科技的民族文化,又催生了许多文化产业职业,如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文艺演出策划、动漫制作等。
也有一些职业因人们思想、社会潮流的转变,某些职业的发展也起伏不定。
例如雕花匠是在机器雕花出现之后本该衰亡的职业,但是后来由于人们对于手工雕花的精湛技艺和复古潮流的引摆,手工雕花这一职业又重新为人们所认同。
又例如,随着近年来都市人对于回归山水田园、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的热衷,许多少数民族衰落的职业又因为旅游业的兴起而获得新生。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像在我国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等等。
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使得对环境产生破坏的工厂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相应的技术人员以减少其污染的排放,其中肯定会有技术的革新,也就会有职业的新兴和职业发展。
如垃圾处理问题就会催生出垃圾分类、无公害、再生利用等垃圾处理职业。
而且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还会产生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密监控,各种检测人员、环保人员、监督人员等职业也随之产生。
当然,除了自然环境外,社会环境也会对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是安定的和平的,就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各行各业也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如果这个社会是动荡不安的或者说社会风气不好的(低俗、媚俗、恶俗),那么对于个人的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出现一些只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三俗”职业。
可见环境对于职业的发展也比较重要。
还有就是军事对职业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可能是比较小的。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现在,人类之间的战争就一直没停过。
一个国家即便是在和平的年代下也会马不停蹄的加紧研制武器,来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科技的发展的支持,这样,势必需要许许多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像核子工程师、导弹工程师、机甲装配员还有军事评论员等职业就诞生了。
如果一个国家一直处在战争纷乱时期,全力集中在抵御外来入侵上,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从以上的科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军事六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讨论,还有许多未被提到的其他因素也能对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由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知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连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很丰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