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是()A.京广线B.陇海线﹣﹣兰新线C.京九线D.京沪线2.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A.东北和西北B.西北和西南C.华北和东北D.华北和西北3.在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林地B.渔业C.草地D.耕地4.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其原料来自下列哪种自然资源()A.矿产资源B.森林资源C.土地资源D.水资源5.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工业中心密集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B.北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6.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和谷子B.小麦和花生C.小麦和玉米D.小麦和水稻7.大庆油田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其最佳运输方式为()A.油罐列车B.管道运输C.汽车装运D.火车与汽车联运8.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能源危机C.土地荒漠化D.热带雨林的破坏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资源B.太阳能C.煤炭资源D.森林资源10.下列工业城市全部在辽中南地区的一组是()A.上海、无锡、南京、杭州B.鞍山、本溪、沈阳、大连C.沈阳、长春、唐山、哈尔滨D.唐山、天津、大连、石家庄11.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东北林区D.华北平原12.在城郊蔬菜大棚中,最值得推荐的灌溉方式是()A.大水漫灌B.自流灌溉C.喷灌D.滴灌13.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A.东北林区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14.下列行业中,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是()A.工业B.交通运输业C.商业D.农业15.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A.营造“三北”防护林B.山坡地上毁林造田C.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D.半干旱草原上放牧16.1吨活鱼从大连运送到沈阳,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高速公路运输B.管道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17.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同学们能经常且普遍参与的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D.海水淡化18.下列产业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A.纺织工业B.机械工业C.电子和信息类产业D.汽车工业19.下列做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的是()A.华北平原地区,可以大量种植水稻和小麦,实行稻麦间种,提高粮食的亩产量B.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大,大量种植哈密瓜D.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大力发展畜牧业,以便提供更充足的畜产品20.下面南北向的铁路干线自东向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焦柳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21.“兴修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B.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C.发展水产资源D.节约水资源22.我国土地总量和人均量的说法,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C.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少D.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多23.该漫画揭示的问题在我国比较严重的地区是()A.华北地区B.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24.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资源量较多B.人均资源量不足C.总量小、种类多D.总量大、种类少2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B.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D.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中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是()A.京广线B.陇海线﹣﹣兰新线C.京九线D.京沪线【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分析】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解答】解: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路,东起中国的连云港,西到荷兰的鹿特丹.在我国境内是由陇海﹣兰新线构成,即从连云港到兰州,再到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理解解答即可.2.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A.东北和西北B.西北和西南C.华北和东北D.华北和西北【考点】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故选:D.【点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3.在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林地B.渔业C.草地D.耕地【考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示意图;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解答】解:在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耕地,我国北方地区耕地是旱地,南方地区耕地是水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土地资源及特点,牢记即可.4.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其原料来自下列哪种自然资源()A.矿产资源B.森林资源C.土地资源D.水资源【考点】林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示意图;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阳光等都属于自然资源.【解答】解: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其原料来自森林资源,该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名称,属于基础题.5.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工业中心密集的是()A.东部沿海地区B.北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考点】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专题】工业及其区位分析;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分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等来发展工业.【解答】解: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内地发展的要求,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同时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故选:A.【点评】考查我国工业的布局,要理解记忆.6.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和谷子B.小麦和花生C.小麦和玉米D.小麦和水稻【考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专题】农业及其区位分析;中国的农业.【分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解答】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故选:D.【点评】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7.大庆油田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其最佳运输方式为()A.油罐列车B.管道运输C.汽车装运D.火车与汽车联运【考点】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分析】依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运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解答】解: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由此可见大庆的石油运往北京最佳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故选:B.【点评】考查了远距离如何来运输石油,常见基础题.8.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能源危机C.土地荒漠化D.热带雨林的破坏【考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中国水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虽然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多达28 000亿米3,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只有2 100米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0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不够理想,加之一部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有些地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程度.【解答】解: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故选:A.【点评】考查了目前困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针对此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资源B.太阳能C.煤炭资源D.森林资源【考点】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解答】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故选:C.【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10.下列工业城市全部在辽中南地区的一组是()A.上海、无锡、南京、杭州B.鞍山、本溪、沈阳、大连C.沈阳、长春、唐山、哈尔滨D.唐山、天津、大连、石家庄【考点】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分析】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解答】解:辽中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工业基地,该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有鞍山、本溪、沈阳、大连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城市,牢记即可.11.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东北林区D.华北平原【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解答】解: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小麦和杂粮(小米),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人们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故选:B.【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12.在城郊蔬菜大棚中,最值得推荐的灌溉方式是()A.大水漫灌B.自流灌溉C.喷灌D.滴灌【考点】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治污染的意义.【分析】依据适合大棚灌溉的方式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大棚蔬菜的灌溉不同于普通耕地的灌溉,在以上四种灌溉方式中,大水漫灌和自流灌溉都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大棚内本身土壤就比较湿润,不适合大面积喷灌,滴灌比较节水,水直接渗入土壤,更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保水效果更好,而且施肥时也可以用滴灌,非常适合大棚内的灌溉方式.故选:D.【点评】考查了适合大棚灌溉的方式,从节约用水的方式去考虑,基础题.13.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A.东北林区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考点】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分析】依据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来解答此题.【解答】解:黄土高原地区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作为传统的民居;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原因,黄土高原那里气候比较干燥,一年的降水量也不多,所以那里不适宜水稻的种植,小麦的产量也不是很高,而耐旱的小米非常适应在黄土高原生长,所以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可见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故选:C.【点评】考查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环境,常见的基础题.14.下列行业中,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是()A.工业B.交通运输业C.商业D.农业【考点】我国农业的发展.【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农业.【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解答】解: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是农业,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的特点及重要性,牢记即可.15.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A.营造“三北”防护林B.山坡地上毁林造田C.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D.半干旱草原上放牧【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分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灾害发生.【解答】解:三北防护林程东西横跨近9000里,担负着北拒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南护北京、天津等要地等重要任务,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A合理;山坡处易遇暴雨造成水土流失,在山坡地上毁林开荒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极其不合理的耕作方式.B不合理;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主要防治措施是保持水土;C合理;草原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畜牧业;D合理.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属于基础题.16.1吨活鱼从大连运送到沈阳,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A.高速公路运输B.管道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考点】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分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解答】解:人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所以1吨活鱼从大连运送到沈阳,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高速公路运输.故选:A.【点评】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输工具和线路,因而各有特点.17.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中,同学们能经常且普遍参与的是()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D.海水淡化【考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的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海水淡化、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几项措施,在这几项措施中,我们中学生可以参与的也只有,从我们自身可以做起的,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故选:C.【点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18.下列产业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A.纺织工业B.机械工业C.电子和信息类产业D.汽车工业【考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解答】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和汽车工业都属于传统工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19.下列做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原则的是()A.华北平原地区,可以大量种植水稻和小麦,实行稻麦间种,提高粮食的亩产量B.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大,大量种植哈密瓜D.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大力发展畜牧业,以便提供更充足的畜产品【考点】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解: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耕地类型是旱地,不适宜种植水稻,故A错误;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少,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B正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哈密瓜适宜种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故D错误.故选:B.【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筛选出正确选项,理解解答即可.20.下面南北向的铁路干线自东向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焦柳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考点】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要的南北干线有:北京到哈尔滨的京哈线;北京到广州的京广线;北京到上海的京沪线;北京到九龙的京九线;焦作到柳州的焦柳线;宝鸡到成都的宝成线;成都到昆明的成昆线.【解答】解:比较题干中的四条铁路线的位置可得:四条铁路线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铁路线的位置,读图解答有效.21.“兴修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B.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C.发展水产资源D.节约水资源【考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专题】生态环境类简答题;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严重.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污染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湿润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资源污染也成为缺水城市.因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故选:B.【点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22.我国土地总量和人均量的说法,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C.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少D.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多【考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专题】分布图;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解答】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牢记即可.23.该漫画揭示的问题在我国比较严重的地区是()A.华北地区B.青藏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分析】图中所示的是过度放牧的现象,此现象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解答】解:图中所示的是过度放牧的现象,此现象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过度放牧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读图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