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NSS软件接收机的结构和信号捕获跟踪算法

GNSS软件接收机的结构和信号捕获跟踪算法

GNSS软件接收机的结构和信号捕获跟踪算法汪伟1,郭际明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Email: wangwei_sgg@ , jmguo@摘要:GNSS软件接收机具有模块化、可编程性、灵活性和强适应性的特点,是兼容将来多导航系统的发展需要。

通过对GNSS软件接收机的研究,可以找到改正和消除多路径的数学模型和抗干扰的 方法,提高接收机的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对GNSS软件接收机结构和捕获、跟踪环路算法等做了较详 细的说明和讨论。

关键词:GNSS;软件接收机;信号跟踪;信号捕获;0 引言自从1992年5月,在美国电信系统会议上,来自Mitre公司的Joe Mitola首先提出了“Software Radios” 概念[1]以来,软件接收机就被受到广泛的关注。

1995年5月,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专题讨论了 Software Radios 的详细架构和关键技术[2]。

由于软件接收机的开放性、全面可编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不需要更改硬件的前提下,通过对软件模块的调整和升级就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因此,在整合的GNSS各种导航数据接收中,有很深远的意义。

本文讨论说明了GNSS软件接收机的系统结构和信号的捕获、跟踪算法。

1 GNSS软件接收机发展背景和特点及系统构成在过去的10年中,有很多国外学者研究了GNSS软件接收机,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7年8月,Ohio大学的Dennis M. Akos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讨论了GNSS软件接收机前端模拟信号的接收和模数转化(Front-End)的两种设计方案[3],并且事后处理并验正了卫星信号捕获的FFT算法的可行性和跟踪环路的稳定性。

而后,James.B.Y.T写了一本书,介绍了GPS 软件接收机的系统结构和信号捕获以及跟踪的算法细节[4],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跟踪方法——BASS(Block Adjustment of Synchronizing Signal)[5]。

美国Cornell大学的很多学者也都相继发表了有关实时多通道GPS软件接收机的相关文章,并实现了软件接收机的功能[6][7][8]。

GNSS软件接收机的特点表现在:随着GPS系统、GLONASS系统和Galileo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果不对硬件进行升级,现有的GPS接收机很难做到多种信号的兼容接收。

跟这点相比,GNSS软件接收机有很大的优势,只要其RF前端能接收到多种波段的卫星信号,只对软件相应模块做修改,就可以实现多种测距信号的捕获和跟踪,从而节约成本;另外,用软件算法代替硬件实现,从而避免了由于电子器件发热等因素引起的信号捕获、跟踪环节中的噪声污染,同时,还可以分析原始信号数据,为有效抑制多路径的影响和电子干扰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9]。

传统的GNSS接收机(以GPS接收机为例),其主要的捕获和跟踪运算由专门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实现,一旦设计定型,就很难更改。

其由接收卫星 信号的前端模拟电路、信号通道、微处理器组成,系统构成如下图一所示[10]:图一传统GPS接收机的系统构成对GNSS软件接收机来说,其与传统的GNSS接收机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让A/D(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转换器尽可能的靠近天线,获得的数字信号用PC机或者是可编程的DSP来处理,从而达到数字信号的解括和解调的目的,进而得到定位信息。

其由采集卫星信号的前端模拟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组成,系统构成如图二所示:图二 GPS软件接收机的系统构成该结构的硬件部分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是限于目前的CPU的处理速度,在RF 前端模拟电路部分仍然采用先下变频成中频信号(IF),再用A/D转化为数字信号;另外一种用A/D直接对GPS天线接收的高频模拟信号采样,然后通过PC或者可编程DSP来处理,鉴于目前的CPU处理能力和高达3GHz的AD器件的造价,这种方法还没有人采用。

2 GNSS软件接收机的捕获算法捕获的根本目的是快速搜索到可见卫星,估计CA码的码相位,并且估计出载波的多普勒频率,为后续的相位、载波跟踪提供参考。

GNSS软件接收机的关键技术就是在捕获和跟踪算法的数学实现上。

到目前为止,对实时处理的多通道GNSS软件接收机,主要有下面几种捕获算法。

2.1 时域相关捕获算法:时域相关捕获算法的思想是:顺序搜索1023个码相位和载波的多普勒频带(对GPS 来说,在载体低速或者动态情况下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小于±5KHz (以930米/秒沿卫星径向运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约为±5KHz ),高速动态情况下多普勒效应可取为±10KHz [4]),利用伪随机码的相关性特征,采用相关性算法达到捕获的目的。

相关捕获算法有滑动相关算法和延迟相关算法两种。

其原理如图三所示:图三 时域相关捕获算法原理图在该原理图中,根据(1)式PRN 码m 序列的相关函数,确定相关门限阈值T 。

11(1).............................0211()..........................................(22)2111(22)(1)...(22)(21)2121N N N N N N N T T R T T T T ττττττ⎧−+≤≤⎪−⎪⎪=−<≤−⎨−⎪⎪+−+−−<≤−⎪−−⎩N T ……(1) 其中,τ是在一个周期内的相关时间点,是移位寄存器的级数,T 是PRN 码一个码元长度的时间表达,同时根据相位在某时间段N 2t t 1−内的相关性(2)式,为相关点:n 212121cos 1()cos()cos()()[sin(2)sin(2)]24t t n R n n d t t t n ααα=+=−++−∫t n +1……(2) 可以知道,顺序搜索个码元和多普勒频率范围,根据最大的相关性,就可以得到码相位跟载波频率的估值。

从而完成了信号的捕获。

这种办法需要搜索的范围很大,最大共有2n−2(21n N δ−)搜索点(是多普勒频率的最大值,N δ是多普勒频率搜索的步长),所以这种办法是费时的。

在以前的硬件GPS 接收机中,采用多通道的方法提高搜索效率。

该方法硬件容易实现。

2.2 频域相关捕获算法: 该算法的思想是:把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再做相关性运算,这种算法跟时域相关算法比较,对信号直接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或者是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提高了信号捕获的运算速度,节约了捕获时间。

根据对信号傅立叶变换的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 并行频域搜索捕获法(Parallel Frequency Space Searching Acquisition )和并行码相位搜索法[3](Parallel PRN Code Phase Searching Acquisition )。

2.2.1 并行频域搜索捕获法: 该方法由本地产生的已知某颗卫星的PRN 码和码相位,跟输入信号相乘,把结果做傅立叶变换。

我们知道,只有恢复了连续的载波(在20ms 内的连续性),通过对该信号做傅立叶变换,就可以得到该信号的特定频率特性,从而可以获得载波的频率,同时得到PRN 码相位。

原理如图四所示图四 并行频域搜索捕获方法原理如果本地PRN 码与信号相乘没有得到连续的载波(即信号没有正确的解扩),由FFT 变换得到的载波频率就不会与信号载波频率的峰值相当。

该种方法获取的载波频率的分辨率取决于对PRN 码一个周期内的采样频率的高低和多普勒频带的大小[11]。

2.2.2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法:该方法原理:先用本地两路载波信号(需要不断调整多普勒频率)与输入信号相乘,得到信号的基带信号,同时把I 路和Q 路输出分别看成是傅立叶变换的实部和虚部的输入。

本地PRN 码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后,并取变换后的复数共轭,与前者傅立叶变换结果相乘(实际该过程完成了两个序列的循环卷积),经过数学运算转化为序列的相关性运算,从原理上讲得到的结果是解扩后相关系数在频域中的值,把该值经傅立叶反变换转化到时域,并做相关门限的阈值检验,如果通过阈值检验就完成了信号的捕获。

原理如图五所示图五 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原理()x n 其数学过程如下:设做相关运算的序列的长度为,相关序列分别写为N 、,则其相关函数为:()y n 10()()()N n r m x n y m n −==+∑ (3)做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21100[()]()()()N N j N m n F r m R k x n y m n e π−−−====+∑∑..........(4) ()x n 的循环卷积,即: 而实际上根据图五运算得到的是10()()*()()()N n r m x n y n x n x m n −=′==∑−.. (5)做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21100[()]()()()[][]N N j mk N m n F r m R k x n y m n e X k Y k π−−−==′′==−=∑∑ (6)()x n (6)式中,、分别为序列[]X k []Y k 、的离散傅立叶变换,(4)式可以继续写为:()y n 221()0[()]()()()N j nk j n m k N N m F r m R k x n ey n m e ππ−−+===+∑*[][]X k Y k = (7)在实际计算中,由(6)转化为(7)式,只需要在PRN 码做离散傅立叶变化后取复数共轭,从而把序列的循环卷积运算转化为序列的相关性运算。

该方法可以提前对卫星的PRN 码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从而提高了捕获速度。

3 GNSS 软件接收机的跟踪算法信号跟踪的目的,就是通过跟踪环路产生的环路误差,对跟踪的频率和相位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本地信号跟接收信号保持一致,并给出准确的载波和码相位信息,从而保证对信号的完全解调,并得到星历信息。

一般分别用码相位延迟锁相环和载波锁相环来跟踪信号,其基本原理如图六所示:图六 环路跟踪、基带解调原理图 在GNSS 软件接收机中,载波跟踪和码相位跟踪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捕获过程中得到的对载波频率和码相位的估计值被用于跟踪环路。

在码跟踪环路(DLL )中,信号首先和本地载波(频率由捕获过程估计得到)相乘,恢复成窄带信号,然后,由本地PRN 码产生器产生的一前一后相差半个码元(约488.7ns )的PRN 码序列分别跟窄带信号相乘,结果经低通滤波、取模后求差,并产生一个调整信号,进而调整本地PRN 码,使得其始终与接收信号的PRN 码保持一致;而后,用该PRN 码和捕获后的信号相乘,恢复捕获后的信号为连续载波(在20ms 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