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腐蚀
硬度高、但很脆,不稳定。
(2). 碳与铁形成化合物——渗碳体Fe3C
又脆又硬,熔点高。当碳含量大于2% 时,部分碳
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铁碳合金中,即为铸铁。渗碳体 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铁与碳,但这种游离的碳是以 石墨的形式存在的,对强度影响极大。
(3). 碳与铁形成混合物
珠光体:铁素体(88%)和渗碳体(12%)组成,平均含碳量
D D D 2 d 2
2P
测量HB时P与D的规定
• 测量布氏硬度时,P与D是有规定的; • 为了保证用大球与小球测得的HB相同, 就必须要求二者的压入角相等,这就 是确定P、D规定条件的依据;
D d sin d D sin 2 2 2 2
P 2 HB 2 D 1 cos 2
构、夹杂物的多少与分布状况、应力集中情况。
2. 塑性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2.1 延伸率δ
• 试样受力拉断后,总伸长的长度与原始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l k l l0 100% k 100% l0 l0
• 延伸率愈大,材料的塑性愈好; • 由于试样的总伸长为均匀伸长与局部缩颈伸长,故延伸率与 试样尺寸有关。
的条件下,能支持的时间越久,则该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也越大。
1.5 疲劳强度 1
很多构件经常受到大小及方向变化的交变载荷,这种交变载荷使 金属材料在应力还远低于屈服点时就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 “疲劳”。金属在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 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 实际上不可能进行无数次试验,一般以106~108次 循环试验作为 疲劳强度; 影响金属疲劳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合金成分、表面状态、组织结
• 由于晶体往往存在晶体缺陷; • 晶界处于案子排列不整齐。
1.2
面心立方晶格 金属铁的三种点阵结构 体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1.3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 同素异构转变是固态铁原子重 新排列的过程,也是一种结晶 过程; • 居里温度:金属由有磁性变为 无磁性的温度。
1.4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由于变形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
l0 A0 lA
l ) l0 (1 ) l0 A A A0 A A0 (1 ) A0 (1 ) A0 l l 0 l l 0 (1
l0 A0 l0 (1 ) A0 (1 )
(1 )(1 ) 1
蠕变:在一定应力下,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发生蠕变现象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如古罗马教堂 的玻璃。 蠕变强度:材料抵抗蠕变现象发生的能力; 有两种表达蠕变强度的方法:
• 达到某一蠕变速度的应力值;
• 达到某一总变形的应力值;
δ
b a o
d
c
蠕变速率 d
d
η
对于高聚物,蠕变有 非常经典而完整的数 学模型,可参考《高 分子物理》。
为0.8%。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莱氏体:珠光体与初次渗碳体组成。是一种较粗而硬的 组织。
1.5 铁碳合金状态图
铁的熔点
γ -Fe
α -Fe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共晶白口铁
含碳量(百分含量)
1.6
碳含量对碳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2. 杂质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对碳钢性能有利的元素
低温容器
浅冷容器: -40 ℃ ≤t ≤ -20 ℃ 深冷容器: t < -40 ℃
2. 设备选材的基本要求
• 有足够的力学性能; •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 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 经济合算; • 其它各种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基本概念
应力(Stress) σ 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 按照载荷(Load)作用的形式不同,应力又可以 分为拉伸压缩应力、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 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 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称为应变ε (Strain)。
E
• 温度升高,弹性模量E降低。
泊桑比μ
• 定义:拉伸试验中试样单位横向收缩与单位纵向伸长之比。
• 对于各种钢材,泊桑比近乎于一个常数, μ=0.3
耐腐蚀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牌号
生铁
黑色金属
钢
纯铜
黄铜 铜锡合金
1. 金属的分类
有色金属
铜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钛及其合金
无锡合金
二、材料的机械性能
应力σ 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
抗拉强度 蠕变强度 持久强度 疲劳强度
强度: 屈服点
机械 性能
塑性: 延伸率
硬度: 布氏硬度 韧性
冲击韧性
断面收缩率 洛氏硬度
冷弯性能
维氏硬度
按照载荷(Load)作用的形式不同,应力又可以 分为拉伸压缩应力、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
1. 强度
缺点:不同硬度级测得的硬度数据不能从小到大统一起来。
3.3
维氏硬度HV
(始于1925年)
原理类似于布氏硬度,而压头为锥面夹角为136o的四 方角锥体,由金刚石制成;
P HV 1.854 2 d kgf 2 mm
其中:d为压痕对角线长度
优点:
• 因为四方角锥压头,当负荷改变时,压入角不变,因此负荷可以 任意选择(最大优点); • 通过维氏硬度试验得到的硬度值和通过布氏硬度试验得到的硬度 值完全相等; • 试验数据可以从小到大统一起来; • 精度极高。
锰(Mn):弱氧化剂,有脱氧和减轻硫的有害作用; 硅(Si):有利于脱氧; 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如钛、铬、镍等。
对碳钢性能有害的元素
硫(S):热脆性;
磷(P):冷脆性;
氧(O):降低钢的机械性能;
一般而言,金属元素的 存在有利,非金属元素 存在不利。
氮(N):时效现象,使钢的塑性降低;
• oa段:材料在温度t下承受拉应力时 所产生的起始伸长率(不计入蠕变); • ab段:减速蠕变阶段; • bc段:恒速蠕变阶段 ; • cd段:加速蠕变阶段 ;
1.4
持久强度 D
在给定温度下,促使材料经过一定时间发生断裂的应力叫做持久 强度; 在化工容器用钢中,设备的设计寿命一般为十万小时; 持久强度是一定温度和一定应力下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在相同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屈服点
ζ
韧性断裂
完全断裂
脆性断裂
弹性形变阶段
塑性形变阶段
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ε
1.1
屈服点 s
• 在外力不再增加,仍发生明显塑性变形,这个现象称为材料达 到了屈服点; • 屈服点:开始出现屈服现象时相对应的应力,MPa; • 金属或合金一般很少有明显的屈服现象,而高分子材料一般具 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 条件屈服点:发生0.2%残余伸长时的应力; • 在教材P302-308可以查到常用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数据。
由于一般 s b ,屈强比一般小于1,
屈强比越大,屈服点与抗拉强度愈接近,塑性储备越小,这时 有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这类材料如木棒; 屈强比越小,屈服点愈小于抗拉强度,这时塑性储备愈大,但 材料的强度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类材料如竹条。
因此,在工程上希望所选用的材料具有合适的屈强比。
1.3 蠕变强度 n
氢(H):氢腐蚀。
3. 钢的热处理
钢铁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不同的冷却方式。以 改变其组织,满足不同要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锌及其合金 ……
镇静钢 按脱氧情况和锭模形式分类 沸腾钢 半镇静钢
2. 钢铁牌号及表示方法
2.1 牌号表示方法
2.2 钢号表示方法
Q235—A· F
2.3 铸铁、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五、碳钢与铸铁
• 碳钢和铸铁都是由95%以上的铁和0.05-4%的碳及1%左右的杂 质元素组成的,因此又称为“铁碳合金”;
第1章 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
一、化工设备概述 二、材料的机械性能 三、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牌号 五、碳钢与铸铁 六、特种钢、有色金属与非金属 七、化工设备防腐及防腐措施 八、化工设备选材的原则
一、化工设备概述
1. 设备的分类 按压力分类:
外压容器
容器 内压容器
低压容器(L) 0.1≤ P<1.6MPa
1
或
1
若发生缩颈,延伸率与断面收缩率之间难以确定明确 的数学关系。
2.3
冷弯性能
• b=2a,d=1.5a; • 用弯心直径等于1.5a的弯心将试样弯曲180o,不得出现裂纹、 裂缝为合格。
3. 硬度
定义: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
• 硬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而是反映材料弹性、强度、塑性 和韧性等的一个综合性能指标; • 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都是用一定的载荷(压力)把一定的压头 压入金属表面,然后测定压痕的面积或深度。当压头和压力一 定时,压痕面积愈大或愈深,硬度就愈低。 • 根据压头和压力的不同,常用的硬度指标可分为布氏硬度、洛 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2.2 断面收缩率ψ
• 试样受力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始截面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Fk F0 Fk 100% 100% F0 F0
• 断面收缩率愈大,塑性愈好; • 由于断面收缩率与材料尺寸无关,故它能更加可靠地反映出
材料塑性的变化。
延伸率与断面收缩率的关系
若只有均匀伸长:
• 为了使压入角一定,必须P/D2为一常数 。
例如:P/D2=300
布氏硬度的特点
• 优点
因为其压痕面积大,能反映材料的综合性能指标,因而代表性全面;
试验数据稳定; 比较准确,用途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