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铅锌矿的地质勘查

铅锌矿的地质勘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铅锌矿的地质勘查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地质工作者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地质工作的。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中央地质调查所、资源委员会测勘处和一些省的地质调查所以及有关大学等单位不仅在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方面做了颇有建树的研究工作,而且还进行了许多矿产地质调查。

其中,铅锌矿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1949 年间进行地质调查和测勘工作的有云南的澜沧老厂、会泽矿山厂、罗平高乐厂,湖南的常宁水口山、临湘桃林、慈利矿山厂,江苏的南京栖霞山、江西的德兴银山、浙江的诸暨、四川的会理天宝山,甘肃的成县厂坝等铅锌矿区。

1948 年谢家荣提交的第18 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中国的铅锌与银矿床》,概括了这一时期的我国铅锌矿产测勘工作和科研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50 年代初期我国铅锌矿地质工作,是在面临接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矿山急待恢复生产的情况下而就矿勘查。

其中,有辽宁青城子铅锌矿、桓仁铜锌矿、青原铅锌金矿、吉林天宝山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桃林铅锌矿以及云南会泽铅锌矿等。

这些矿区,当时是边探矿、边生产,为建国初期国家急需铅锌金属,提供矿物原料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1953 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正规地质勘查工作,40 多年来成功地勘探了130 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和一批小型矿床,为发展我国铅锌工业,建设一批国营大中型骨干矿山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成果。

勘探的矿区和提交的储量与利用情况,见下表。

其中,探明了4 个超大型矿床(云南金顶、甘肃厂坝—李家沟、广东凡口、内蒙古东升庙)和40 多个大型矿床。

矿区地质勘查,一般经过普查、详查、初勘、详勘等4 个阶段。

采用地质、构造、化探和槽井探、钻探、坑探等技术方法手段。

80 年代以来,以寻找隐伏矿为主而进行区带勘查,采用地质遥感、航空物探、化探扫面等技术方法,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学多源信息系统处理勘查各种大量数据,编绘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