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顶设计规范
表面氮化
注意事项: 1.在斜顶较长,且单薄,或倾斜角度较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图示缩短斜 顶的方法,以提高寿命。 2.在斜顶可向胶件外侧加厚的情况下,向外加厚,以增加强度,并使B1有 足够的位置,作为回位装置。 3.加限位块,H3=H1+0.5. 4.斜顶高于胶位0.05-0.10,以免顶出时斜顶刮伤胶件. 5.斜顶及下面垫块表面应作氮化处理,以增强耐磨性. 6.斜顶底部顶针应做管位,具体数字请按图中列表.
当 B≤1.5A, 要钻斜圆孔;当 B>1.5A 时,要锣腰形孔。 ⑤ 斜行内出的胶位出模斜度要够大,一般单边≥ 5材料淬火HRC43±2,氮化至 HV1000。GM 公司已开定 12*100*210 13.5*155*200,14*155*261,19*182*303 ,4 种规格料,设计时按此规 格靠。 ⑧ 斜顶例图见附页
8.7.3 滑座(图 8-19)
(b) (c)
时,滑座采用销钉结构,如图示:
销钉按大同销钉选择,规格取φ 3 或φ
模具中的配合与避空 斜顶的装配关系
发行日期:04,09,18 单位:mm 页码:2/7
向
板
无内模时斜顶杆的装配
有内模时斜顶杆的装配
增加平面方便加工
增加挂台
增加挂台
约
约
氮化 硬针
注意事项: 1.在胶件有侧凹,而又方便斜顶顶出时,须做斜顶顶出。 2.在斜顶近胶一端,须做大于6mm之直位,并做一平台面, 以避免注塑时斜顶受压而移动。 3.斜顶顶部需高于胶位0.05-0.10mm,以免顶出时擦伤胶位。 4.斜顶表面必须氮化,以增强耐磨性。 5.斜顶底部的横针和滑套必须淬火(HRC50-52),以免磨损。
顶杆
14。
8.7 斜顶设计(图 8-17 所示 8.7.1 斜顶设计
①
0.05 ~ 0.08 ,斜顶要做低保证不铲胶
② 直身位 h 8 ~ 12mm ③ a
50 ~ 150
Hktg
要保证斜顶滑行距 s
s1
(2 5)
,Hk—顶出最大距离,注意实际顶出 距离<Hk
(b) 顶与下模板的配合孔是过孔,如图 M-M 示
8.7.2 斜顶定位块
① 斜顶定位块采用青铜材料,整 块线切割斜孔配斜顶。 ② 斜顶定位块按誉铭标准系列选用有五种规格 30*30 1 12 "青铜 ), ( ( 35*35 1 34 "青铜 ),40*40 2"青铜 ), ( 20*40, 25*40.
注意设计时控制定位块不能与其它零件相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