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章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技术
第2章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技术
-1-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方 法、手段、时间分 配、板书预案等
2.2.2 对 V2X 通信系统的要求(PPT) 2.2.3 V2X 通信的应用 (1)基于 V2I 的道路异常状态预警 (2)基于 V2I 的道路湿滑预警 (3)基于 V2I 的道路施工预警 (4)基于 V2I 的交通标识标牌信息显示 (5)基于 V2I 的主动安全控制 (6)基于 V2I 的行人预警 (7)基于 V2I 的盲区碰撞预警 (8)基于 V2I 的交叉口碰撞预警 (9)基于 V2I 的换道碰撞预警 2.32.3 蓝牙通信 2.3.1 定义 蓝牙(Bluetooth)通信是由世界著名的 5 家大公司——爱立信、诺基亚、 东芝、IBM 和英特尔,于 1998 年 5 月联合宣布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3.2 蓝牙通信的特点 (1)全球范围适用。蓝牙工作在 2.4GHz 的 ISM 频段 (2)通信距离为 0.1~10m,发射功率 100mW 时可以达到 100m (3)同时可传输语音和数据 (4)可以建立临时性的对等连接 (5)抗干扰能力强 (6)蓝牙模块体积很小,便于集成 (7)功耗低 (8)接口标准开放 (9)成本低 2.3.3 蓝牙通信的应用 (1)车载蓝牙电话 (2)车载蓝牙音响 (3)车载蓝牙导航 (4)蓝牙后视镜 (5)汽车虚拟钥匙
-2-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方 法、手段、时间分 配、板书预案等
2.4 DSRC 通信——定义 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短程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在 特定小区域内对高速运动下的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例如车辆与车辆 (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双向通信,实时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 将车辆和道路有机连接 2.4.1 DSRC 通信的定义与组成——定义 DSRC 通信系统的参考架构:车辆与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之 间,通过 DSRC 进行信息交互 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以及 DSRC 协议 2.4.2 DSRC 通信系统要求—总体功能要求 无线通信能力要求如下。 (1)车路通信的路侧单元最大覆盖半径大于 1km。 (2)车车通信单跳距离可达 300m。 (3)支持车载单元的最大运动速度不小于 120km/h。 网络通信功能要求如下。 (1)广播功能。 (2)多点广播功能。 (3)地域群播功能。 (4)消息优先级的功能管理。 (5)通道/连接管理功能。 (6)车载单元的移动性管理功能 媒体访问控制层技术要求 (1)车载单元与车载单元通信接口要求:为满足汽车辅助驾驶中紧急安全 事件消息的传播,媒体访问控制层的通信时延应小于 40ms。 (2)媒体访问控制层支持的并发业务数应大于 3 (3)路侧单元支持的并发终端用户容量应大于 128 网络层技术要求 (1)网络层可适配不同的物理层 (2)支持终端的运动最大速度不小于 120km/h;在跨路侧设备覆盖区时, 可保证业务连续性 (3)紧急安全事件业务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应小于 50ms
课堂教学设计表
授课日期
2020 年 月 日
授课学时
6 学时
√理论 实践
章名称
节名称
目的 与要求
教学内容
重点 与难点
第 2 章 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系统
2.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组成 2.2 V2X 通信 2.3 蓝牙通信 2.4 DSRC 通信 2.5 L-TEV 通信 2.6 移动通信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无线通信的定义与分类,掌握 V2X 通信的定义、要 求和应用,了解蓝牙通信、DSRC 通信、LTE-V 通信、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以及在 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
2.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组成 2.2 V2X 通信 2.3 蓝牙通信 2.4 DSRC 通信 2.5 L-TEV 通信 2.6 移动通信
V2X、蓝牙通信、DSRC 通信、 L-TEV 通信、 移动通信的汽车上的应用
授课方式
理论授课与视频辅导
课外作业
附课件中
课堂小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审批意见 备注
-1-
签字:
年月日
1.教师所编制的教案由所在教研室主任审批; 2.教研室主任编制的教案由所在二级学院院长(或者专业带头人)审批; 3.二级学院院长编制的教案,有所属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审批。
板书设计
说明:任课教师可根据黑板的屏数自行进行板书设计。 -2-
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方 法、手段、时间分 配、板书预案等
【导言】 智能网联汽车不是独立的运输个体,而是无数个移动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之 间,智能网联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行人之间都有信息交流、以保证安全行驶, 提高通行效率。 2.1 无线通信的定义与组成——定义 无线通信就是不用导线、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而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 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可以传输数据、图像、音频 和视频等。 2.1.1 无线通信的定义 无线通信系统一般由发射设备、传输介质和接收设备组成;发射设备和接收 设备上需要安装天线,完成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2.1.2 无线通信的分类 传输信号形式:模拟无线通信和数字无线通信 无线终端状态:固定无线通信和移动无线通信 电磁波波长: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无线通信 长波无线通信:波长大于 1 000m、频率低于 300kHz 中波无线通信:波长为 100~1 000m、频率为 300~3 000kHz 短波无线通信:波长为 10~100m、频率为 3~30MHz 超短波无线通信:波长为 1~10m、频率为 30~300MHz 微波无线通信:波长小于 1m、频率高于 300MHz 信道路径和传输方式的不同:红外通信、可见光通信、微波中继通信和卫星 通信 通信距离: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远距离无线通信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蓝牙技术、紫峰(ZigBee)技术、Wi-Fi 技术、 超宽带(UWB)技术、60GHz 技术、红外(IrDA)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 术、近场通信(NFC)技术、可见光(VLC)技术、专用短程通信(DSRC)、LTE-V 等。 2. 2 V2X 通信 2.2.1 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 V2X 通信代表车辆与车辆通信(V2V)、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 (V2I)、车辆与行人通信(V2P)、车辆与应用平台或云端通信(V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