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爵位制度西方爵位制度我国古代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西方的贵族等级是按照我国的爵位翻译过来的,在汉语中,通常以英国和法国的贵族制度为参考,将西方贵族制度依中国爵位分为五个等级,依序是: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在英国以外的伯爵称Count)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除了这五等爵位之外,还有亲王(或王子)、从男爵、爵士、骑士等贵族封号。
其他西方国家的贵族制度与英国的五等爵位相似,但亦有出入,比如德意志的爵位分为15等,有的国家(如波兰)实行四等爵位(没有子爵),有的国家如匈牙利实行三等爵位(没有侯爵、子爵)。
英国Rex et Imperator / Regina et Imperatrix国王兼皇帝/女王兼女皇,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至1947年印度独立期间,英国君主的称号King/Queen国王/女王Crownprince王储,在英国称Prince of Wales,即威尔士亲王Prince亲王或王子。
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体的爵位。
女性称Princess(公主),国王长女称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Royal Duke大公Duke公爵Marquess侯爵Earl伯爵Viscount子爵Baron男爵Knight骑士其中皇帝/女皇和国王/女王称“Your Majesty”,亲王和公主称“Your Highness”,公爵称“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统称lord,即勋爵。
苏格兰Thane伯爵Laird男爵法国Empereur皇帝Roi国王Dauphin太子Prince亲王Duc公爵Marquis侯爵Comte伯爵Baron男爵Chevalier骑士神圣罗马帝国Kaiser皇帝K?nig国王Kurfürst选帝侯Fürst亲王,或译侯爵Prinz亲王、王子Erzherzog大公Herzog公爵Pfaltzgraf宫廷伯爵Markgraf边疆伯爵或边境总督Landgraf伯爵Graf伯爵Baron男爵Freiherr男爵Freier男爵Ritter骑士Junker容克或乡绅荷兰Koning/Koningin国王/女王Kroonprins王储Prins亲王Aartshertog大公(已废弃该等爵位)Hertog公爵Markies侯爵Graaf伯爵Burggraf子爵Baron男爵Ridder骑士荷兰现有2个亲王家族,31名伯爵、103名男爵和8名骑士比利时Roi/Koning国王Prince/Prins亲王Duc/Hertog公爵Marquis/Markies侯爵Count/Graaf伯爵Viscount/Burggraff子爵Baron男爵Chevalier/Ridder骑士Squire/jonkheer乡绅截止至1986年,比利时有9位亲王、5位公爵、10位侯爵、85位伯爵、35位子爵、317名男爵和113名骑士Konge/Dronning国王/女王Kronprins王储Fyrste亲王Hertug公爵Marki侯爵Greve伯爵Vicegreve子爵Baron男爵Ridder骑士瑞典Kung/Drottning国王/女王Kronprins王储/Kronprinsessan女王储Furste亲王Prins王子Hertig公爵Markis侯爵Greve伯爵Vicegreve子爵Baron男爵Friherre骑士Konge/Dronning国王/女王Kronprins王储Furst亲王Hertug公爵Marki侯爵Greve伯爵Visegreve子爵Baron男爵Ridder骑士芬兰Keisari皇帝Prinssi亲王Arkkiherttua大公Herttua公爵Markiisi侯爵Jaarli伯爵Varakreivi男爵Ritari骑士芬兰贵族制度从属于瑞典的贵族制度。
1809年俄国吞并芬兰后,芬兰大公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贵族爵位等级制度,芬兰大公(由俄国沙皇兼任)只册封过伯爵和男爵两等爵位。
西班牙Rey/Reina国王/女王Príncipe de Asturias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王储)Príncipe亲王Duque公爵Marqués侯爵Conde伯爵Vizconde子爵Barón男爵Se?or乡绅葡萄牙Imperador皇帝(仅用于巴西)Rei国王Príncipe亲王Duque公爵Marquês侯爵Conde伯爵Visconde子爵Bar?o男爵意大利Imperatore皇帝(1936年意大利国王自封为埃塞俄比亚皇帝)Re国王Principe亲王Duca公爵Marchesse侯爵Conte伯爵Visconte子爵Barone男爵Cavalieri骑士波兰Krol国王Ksiaze亲王或公爵Margrabia侯爵Hrabia伯爵Baron男爵Rycerz骑士Giermek乡绅匈牙利császár皇帝király/királyné国王/女王fejedelem亲王herczeg大公gróf伯爵báró男爵lovag骑士匈牙利本国并无皇帝,其君主称国王。
奥匈帝国时期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俄国Император/Императора皇帝/女皇Цар/Царица沙皇/女沙皇Цесаревич皇太子ВеликийКнязь/Инфант大公/女大公КнМаГрВияракзь/Герцог公爵/亲王киз/Бояре侯爵ф伯爵онт子爵Барон男爵Рыцарь骑士中国的爵位制度夏商时期《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
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朝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
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汉朝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
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
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
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馀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
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
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
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
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
"列侯封地称国。
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
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
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
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
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
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曹魏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
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
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
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
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
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
其馀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
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南北朝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
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伯爵、男爵,后复之。
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
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
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
"封爵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
官属:王至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王爵超品,其馀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馀均废止。
唐朝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