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地理10月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4分)1. (4分) (2020高二下·应城期中) 读图中甲、乙两国,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国家均为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两国农业的对比符合实际的是()A . 耕地都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B . 甲国农业劳动力素质高于乙国C . 甲国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乙国D . 甲国粮食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2)两国地形对气候影响都很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甲国东北地区降水量大B . 甲国冬季受寒潮影响大C . 乙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D . 乙国中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2. (4分)(2020·温州模拟) 下图为1999-2009年我国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中心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期间,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中心空间分布()A . 趋向集聚,缓解了转出地的就业压力B . 趋向分散,减小了转入地的管理难度C . 趋向集聚,促进了企业间的生产协作D . 趋向分散,有利于产业寻求最优区位(2)江苏南部一直属于纺织产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A . 平原广布,地租水平低B . 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C . 能源充足,用电成本低D . 劳动力多,工资水平低3. (6分) (2020高二下·海林期末) 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毫米和1200毫米,有22条河流汇入,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
据记载,岱海面积曾达到200平方千米,如今仅为78平方千米。
监测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降水量并无明显减少趋势,蒸发量则略有下降,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趋于减小。
读岱海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岱海蒸发量略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 . 流域内灌溉面积的增加B . 岱海湖泊面积的减小C . 冬季趋于寒冷而漫长D . 植被覆盖率的逐年提高(2)岱海面积不断萎缩,主要是因为流域内()A . 上游筑坝建水库,发展水产养殖业B . 入湖河流弯曲改道,洪水宣泄不畅C . 入湖泥沙增多,淤高阻塞湖泊D . 拦截入湖河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3)防止岱海面积萎缩的有效措施是()A . 拆除水库大坝,修复生态环境B . 裁弯取直河道,减少泥沙淤积C . 开源节流并举,增加入湖径流D . 禁止污水排放,改善湖泊水质4. (4分) (2020高二下·江阴期中)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
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B . 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C . 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D . 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2)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 . 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B . 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C . 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D . 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5. (4分) (2019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 .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 .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 .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 .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6. (4分) (2017高二下·乾安期末) 2014年11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货运铁路线“义新欧”正式开通,列车从“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出发,21天后于北京时间18点到达西班牙马德里。
2015年2月22日,满载“年货”的回程班列又抵达义乌。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义新欧”开通后,义乌的小商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增强的原因是()A . 商品质量更加优良B . 物流综合成本降低C . 欧洲消费市场扩大D . 商品生产成本减少(2)回程班列给义乌人带来的“年货”最可能是()A . 奶制品、咖啡B . 箱包、家居饰品C . 红酒、橄榄油D . 柠檬汁、电脑桌(3)首趟“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开往马德里()A . 出发当天义乌的日出方向为东南B . 经过俄罗斯境内落叶林郁郁葱葱C . 到达马德里时太阳直射点在澳大利亚盆地D . 往返行程总距离不可能超过一万千米7. (6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 . 35°SB . 0°C . 15°ND . 70°N8. (4分) (2019高一上·普宁月考) 下左图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下图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A . A地B . B地C . C地D . D地9. (4分) (2020高三上·河南月考)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不同海拔高度典型的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以黄岗山为主峰,海拔高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完整,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间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等不同植被类型。
下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武夷山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 . 植被凋落物较多B . 土壤质地紧实C . 凋落物腐殖化弱D . 土壤通气性差(2)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是由于高海拔地区()A . 有机质矿化速率快B . 微生物活性高C . 土壤呼吸作用较强D . 常年维持低温10. (4分) (2020高一下·武汉期中)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进行科学考察时拍摄的祁连山地“阴阳脸”照片,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回答。
造成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 .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B .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C .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D . “阳脸”为陡坡,土层厚,土壤肥力高二、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11. (15分)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小题。
(1) P地的气候特点是()A . 温和湿润B . 寒冷干燥C . 高温多雨D . 炎热干燥(2)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 . 暖湿的中纬西风B . 干冷的中纬西风C . 干冷的极地东风D . 冷湿的极地东风12. (15分) (2019高三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一般情况而言,山地木本植物的分布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影响,而草本更易受乔木层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的影响。
下图是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1)指出高黎贡山木本和草本植物丰富度此消彼长的海拔范围并分析原因。
(2)结合以上物种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分布变化,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13. (15分) (2020高三下·金华月考)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
1、2月河流有________现象(从流量角度考虑),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主要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__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
该类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气候地区。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河流乙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4)若乙河流有凌汛现象,则该河流的流向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4分)答案:1-1、答案:1-2、考点:解析:答案:2-1、答案:2-2、考点:解析:答案:3-1、答案:3-2、答案:3-3、考点:解析:答案:4-1、答案:4-2、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考点:解析:答案:6-1、答案:6-2、答案:6-3、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答案:11-1、答案:11-2、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考点:解析: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