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翅目特征概述:草蛉蚁蛉脉翅目,外缘分叉脉特殊;咀嚼口器下口式,捕食蚜蚧红蜘蛛。
主要科:草蛉科触角丝状、比体长。
复眼有金色的闪光,相隔较远,无单眼。
前后翅形状和脉序相似,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鞘翅目特征概述:装甲护体鞘翅目,触角多变单眼无;前胸发达小盾露,幼虫寡足或无足。
主要科:瓢虫科身体半球形,头后部被前胸背板所覆盖;触角锤状;跗节4-4-4,为隐4节;色彩鲜艳,并常有斑点。
步甲科体型大小变化大,颜色较暗,有的鞘翅上有点刻、斑点或条纹。
头前口式,比前胸狭,眼小,下颚内颚叶上无端钩。
叩头虫科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锐刺,头小,紧镶在前胸上。
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楔状物突起纳入中胸腹板槽内,能弹动,发音。
吉丁虫科成虫有美丽的金属光泽,外形似叩头虫。
前胸背板后侧角不突出。
前胸腹板后缘有一扁平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叶甲科触角多为丝状,短于身长的2/3。
复眼球形,跗节隐5节。
有的种类后足跳跃式。
天牛科触角锯齿状或丝状,一般长于自身的2/3。
复眼肾脏形,包住触角基部。
跗节隐5节。
金龟子科体椭圆形,触角鳃叶状。
鞘翅不盖腹末,腹部有一对气门露在鞘翅外。
前足开掘式,在胫节外缘有数个距,后足着生位置接近中足而远离腹末。
象甲科成虫头部有一部分延伸成象鼻状,咀嚼式口器生于端部。
触角弯曲成膝状,其尖端膨大成棍棒状。
小蠹科体短小,圆柱形,色暗。
触角短,端部膨大成锤状。
前胸背板为体长的1/3,盖住头的大部分。
前足胫节外缘具成列小齿。
特征概述: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片覆;蝶舞花间蛾扑火,幼虫多足具趾钩。
鳞翅目成虫的分类:主要根据翅的脉序、斑纹等特征。
鳞翅目幼虫的分类特征:主要是体表的外被物、腹足及趾钩。
刚毛:原生刚毛、亚原生刚毛和次生刚毛。
腹足及趾钩:蝶类和蛾类区别:蝶类触角棍棒状,静止时翅直立于体上, 全无翅缰,白天活动;蛾类触角非棍棒状,形状不一,少数种类触角的末端仅略膨大。
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多数具翅缰,夜间活动。
粉蝶科中等大小,通常为白色,黄色、桔红色,其上点缀黑色斑纹。
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前翅臀脉两条,后翅臀脉一条。
凤蝶科多为大形蝴蝶,色鲜艳有色斑。
翅三角形,后翅外缘波浪形,后角常有一尾状突起(燕尾),M3伸入燕尾内。
前翅后方有两条从基部生出的臀脉,后翅只有一条。
蛱蝶科中型或大型,色彩鲜艳并有各种色斑,有的休息时四翅不停地扇。
前足很小,似只有四足。
触角锤状部特别膨大。
天蛾科触角丝状,栉齿状等。
体大而粗壮,纺锤形,末端尖削。
喙发达,有的长过身体。
前翅大而狭,顶端尖而外缘倾斜,后翅小,被有厚鳞。
天蚕蛾科体大或特别大,体色美丽。
前后翅中央各有一无鳞片的圆形或月形透明斑或色斑,有些种类后翅有燕尾,后翅只有一条臀脉。
舟蛾科体中至大型,口器不发达。
雄蛾触角多为栉齿状,少数为锯齿状,雌蛾多为丝状。
有些种类前翅后缘中央有 1-2 个齿形毛簇,静止时两翅后折呈屋顶状,毛簇竖起如角。
灯蛾科体色多白色或黑色,有红色或黄色斑纹,腹部中夹有黑色。
后翅第一条翅脉与第二条有长距离的愈合。
夜蛾科体色一般较深,有单眼与毒蛾区别。
前翅中室后缘一般有4条脉(同毒蛾)。
后翅Sc+R1脉基部与Rs有一小段接触后即远离。
毒蛾科口器退化,无单眼。
前足生有密毛,休息伸出在前面,雌蛾腹末往往有毛丛,翅退化或无翅。
后翅第一条脉纹(Sc十R1)在中室的1/3处与中室接触,造成一大基室。
枯叶蛾科体粗短多毛,触角栉齿状,口器退化。
后翅无翅缰,前缘有小翅室和短脉。
前翅R5与M1有短柄相连。
尺蛾科体细长,鳞毛长,翅亮而薄,静止时四翅平展于体侧。
前翅M3从中室后角分出:后翅臀脉只有一条,Sc十R1脉在基部弯曲。
刺蛾科成虫中等大小,体短而粗,多色毛。
翅较阔,有厚鳞或毛,前后翅的中室内有中脉的主干存在,口器退化。
斑蛾科体小似天蛾形、蝶形;白天活动,飞翔力不强,有喙。
翅透明,翅脉显。
中室内有中脉主干。
Cu2发达,前翅中室长;后翅Sc+R1与Rs平行,并连有横脉。
蓑蛾科雌雄异形。
雄虫有翅及复眼,翅烟灰色,有的有透明斑,前翅有3条臀脉在端部合并为一条。
雌虫无翅或具极退化的遗迹,幼虫形。
螟蛾科体细长,下唇须发达,常伸向体前。
前后翅M2脉基部靠近M3脉,后翅第一条翅脉与第二条在中室前相平行或在中室外接近。
足细长,翅三角形。
卷蛾科体中、小形,不呈钟状。
后翅正面脉基部有长栉毛,前翅前缘无褶叠,R4与R5分离。
透翅蛾科体狭长,蜂状,触角尖端膨大成纺锤形,雄虫触角有齿或梳状。
前翅狭长,前后翅的大部分无鳞片而透明。
前翅后缘与后翅前缘均有一对钩列。
木蠹蛾科体中型,暗灰色带深色斑,前后翅中脉的主干与分叉在中室内完全发达,后翅Rs与M接近,腹部粗而长,超过后翅。
膜翅目特征概述:后翅钩列膜翅目,蜂蚁细腰并胸腹;捕食寄生或授粉,害叶幼虫为多足。
主要包括:蜂和蚂蚁。
分类: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主要科:叶蜂科:身体较短粗,腹部无腰。
前胸背板后缘深深凹入,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产卵器短锯状。
※茎蜂科体细长,腹部无腰,两侧扁。
前胸背板后缘平直,前足胫节只有一个端距,产卵器短且能收缩。
姬蜂科触角线状、细长,一般16节以上。
前翅有第二回脉,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间一个特别小,四边形或五边形,称为小室,它下面所连的一条横脉就是第二回脉。
茧蜂科体小或微小,特征与姬蜂相似。
翅的脉序筒单,无第二回脉,小室没有或不明显。
小蜂总科体微小至小型,一般体长为0.2-5.Omm 。
触角多呈膝状。
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
转节2节。
翅脉极少,外观上仅 1-2 条。
产卵器均发自腹端之前。
※胡蜂科中至大形,9-17 mm,长形、光滑或有毛。
黄色或红色,有黑芭或褐色的斑或带。
头、胸等阔,眼大,上颚强,有齿。
前胸背板向后延伸到达肩板。
前翅有3个亚缘室,第一盘室(中室)狭长(科征),腹部无柄,第一、二节间通常无收缩。
※蚁科体小(0.5-25 mm),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
为群居性的多型性昆虫,有一定的集体分工制度。
♀触角膝状,♂触角简单,4-13节。
头活动自由,复眼小,退缩,单眼3个,口器发达。
腹部第1节或第1-2两节为小形的结。
双翅目特征概述:蚊蠓虻蝇双翅目,后翅平衡五节跗;口器刺吸或舐吸,幼虫无足头头有无。
主要科:瘿蚊科:外形似蚊,体纤小,足细长。
触角念珠状,各节均环生1—3圈放射状的细毛。
翅阔而有毛或鳞,只有3—5条纵脉,很少横脉,缺臀脉。
食虫虻科头大,头顶在两复眼间凹陷,头胸之间有细颈,两复眼左右决不接触。
触角前伸,通常3节,翅大而长,R脉通到顶角前,有4~5个闭室,基室很长。
食蚜蝇科体中等大小,有的体阔似蜜蜂,有的细长。
前翅R脉与M脉之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的伪脉。
※实蝇科眼大,通常有绿色闪光,翅广,通常有暗色斑纹,很少无斑纹的。
弦室长,中室两个,臀室三角形,中足跗节有距。
※寄蝇科体粗壮,有毛及鬃,触角芒状,有的有短毛。
从侧面观察,可见后盾片露出在小盾片之下,成一圆形突起,似舌状。
※花蝇科小至中型,体通常黑色、灰色或黄色。
翅 M1+2不向上弯曲。
成虫常在花草间活动。
幼虫蛆式,大多数属于腐食性,也有一些种类植食性,如种蝇, 除危害棉、麻、蔬菜外,还危害苹果、梨等果树。
螨类※叶螨科体圆形或长圆形,雄虫腹部尖削。
气门为特殊的气门器(或颈气管)。
跗节端部有一对垫状的爪,其上着生一对粘毛。
没有生殖吸盘。
螨类※苔螨科口器刺吸式。
须肢的跗节刚毛有 7 根,形态很少变异。
背刚毛有26 、30、32 根,分 7 横排,分布在边缘或在虫体的中央;肛门刚毛 3 对。
植食性,常单个在叶表面活动,不吐丝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