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2019/3B矩代永歹
卷首语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文/钟焦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根本动力、发展道路、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课题,将如何处理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不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思想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是关键。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才能更好地担当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回应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建议时提到,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环节要加强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在现有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虽然也是重要内容,但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生态文明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社会。

有关专家指出,因成长坏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无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不足,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当前,环境问题凸显,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众多学科共同参与,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各类课程和教材。

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我们亟待弥补的短板。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责任。

家长有责任从生活点滴入手,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生活习惯。

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是社会大课堂,尤其是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影视剧行业等,都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家长和教师可以多鼓励与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增长见识、增加体验,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以及未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是教育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3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