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


给市民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变。 市内饮用水被抢购一空。
2005年 11月13日,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 司双苯厂发生爆炸 事故,造成大量苯 类污染物进入松花 江水体,引发重大 水环境污染事件。 这一事件给松花江 沿岸特别是大中城 市人民群众生活和 经济发展带来严重 影响。国家环保总 局局长解振华辞职。 这是哈尔滨水文水 质检测人员在松花 江哈尔滨段取样检 测(11月27日摄)。
松花江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通过媒体的报道, 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由于该河 最终注入国际河流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 河),这一事件还使我国与相邻国家的关系受 到了考验。幸而,我国政府及时做了表态并向 对方提供了多项援助,还积极地向国际组织通 报了事件进程及我方的处理结果。而且我国政 府在事故发生后,已经尽了最大努力,通过水 库放水稀释污染物、筑坝拦截污染物等措施将 损害限制在本国管辖范围内,履行了国际环境 法上的损害预防义务。这些措施使得这次污染 事件没有造成太大的国际关系后果。
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 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 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辞职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 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连续爆炸。在这之后, 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该车间附近的第二松花江(即松花江的上 游),造成水质污染。14日10时,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水样有 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 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松花江九站断面5项指标全部检出,以苯、硝 基苯为主。随着污染物逐渐向下游移动,这次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 达 开始显现。特别是黑龙江省省会、北方名城哈尔滨市,饮用水多年 以来直接取自松花江,为避免污染的江水被市民饮用、造成重大的 公共卫生问题,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11月23日起在全市停止供应自 来水,这在该市的历史上从未度24日18时为 0.4417毫克/升,超标25;19时为0.5177毫克/升,超标29.45倍; 25日零时为0.5805毫克/升,超标33.15倍,达到最大值,随后浓度 开始下降。在松花江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之后,该市于11月27 日恢复供水。
随 江 水 流 动 污 染 物 迁 移 扩 散 , 污 染 区 域 迅 速 扩 大
11 23 月 日 哈 尔 滨 市 停 止 供 应 自 来 水
11月23日,航拍松花江污染情况, 污染流域长达80公里。 江水由于受到污染泛起白沫。 污染物中以苯及硝基苯为主,易 燃,有毒。
2005年11月22日,吉林市松花江沿 线,前不久的化工厂爆炸对这里造成 污染,江边出现死鱼。
2005年11月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 松花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受到国内外高度关 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 副总理多次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紧迫感,认真落实治污规划,加大治理力 度,严格依法监管,扎扎实实地抓,持之 以恒地抓,务求取得明显成效,造福沿江 人民群众。截至2010年底,松花江流域化 学需氧量(工业和生活)排放量63.1万吨, 较2005年削减19.5%,全流域均完成总量 减排控制目标。二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0年,松花江水质总体上由中度污染好 转为轻度污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