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开展厂内环境监测、监督,并把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回收,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7.1 环境管理根据企业排污特点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提出以下环境管理要求。
7.1.1 环境监测和管理机构设置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建议设置与其它行政科室平行的环保科,并有1名业务副厂长分管环保。
环保科下设环境监测室,主任由环保专业人员担任,环境监测室设监测技术员、维修工人。
上述人员中需配备环境工程、分析化学专业技术人员。
7.1.2 主要职能7.1.2.1 环保科负责企业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对环境监测站行使管理权,其主要职责由以下几项内容组成:(1)协助厂领导贯彻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2)组织制定全厂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全厂的环境管理、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新技术推广;(4)定期检查环保设施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掌握全厂排污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和进行环保统计;(6)按照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制定环保监测计划,并组织、协调完成监测任务;(7)制定环境监测站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
7.1.2.2 环境监测室(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成监测任务;(2)负责全厂生产废水、生活区废水的监测工作;(3)建立监测、分析数据统计档案和填报环境报告;(4)完成环保科交给的环境监测等其它工作;(5)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校研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6)参加本厂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参与本厂的环境科研工作;监测人员应持证上岗,对所提供的各种环境监测资料负责,监测人员应熟悉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接受上级考核。
7.1.2.3 管理手段(1)经济手段在企业内部把环境保护统一评分计奖的指标。
(2)技术手段在制定产品标准、操作规程中,把环境保护的要求考虑在内。
(3)教育手段开展环境教育,提高职工的环境意识,使职工自觉地为保护环境进行不懈的努力。
(4)行政手段将环境保护列入岗位责任制,以行政手段督促、检查、批评、表扬、奖励或惩罚,保证按要求完成环保任务。
7.1.2.4 人员培训为了做好环保工作,必须对环保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要求如下:(1)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国家或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2)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
(3)具备环境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4)具备一定的组织和业务联系能力。
(5)掌握国内外有关环境保护的动态。
7.2 环境监测7.2.1 环境监测计划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环境监测工作可充分利用实验室内的分析设备和设施自行检测,也可委托当地临沂市高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及实际情况,拟建项目应建立健全各项监测制度并保证其实施。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及现行国家、部委颁布的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拟建项目污染源监测制度详细内容见表7.2-1。
环境质量监测制度详细内容见表7.2-2。
表7.2-1 污染源监测和管理制度表为满足全厂监测工作的需要,环保监测部门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监测仪器设备。
需要配备的主要监测仪器、设备见表7.2-4。
表7.2-4 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应具备颗粒物等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其它监测指标可委托监测单位进行。
7.3 排污口规范化要求7.3.1 废气监测与管理排气筒的高度和设计必须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中的要求。
排气筒必须设置永久采样平台和监测孔,排放系统须达到良好的排风效果。
7.3.2 废水监测与管理7.3.2.1地表水监测与管理废水排放口须符合《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环监[1996]470号)的技术要求,废水排放口设立采样平台进行采样,并必须保证在项目投产时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7.3.2.2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1、监测井布设为了掌握厂区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应对污水厂周围的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地反馈地下水水质状况,为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要求,按照厂区地下水的流向,共布设1眼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布置功能及监测计划见表7.3-1。
以浅层孔隙水为主要监测对象,监测频率为:一年一次。
表7.3-1地下水监测点布控一览表为保证地下水监测有效、有序管理,须制定相关规定、明确职责,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1)管理措施①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的职责属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
项目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
污水厂应指派专人配合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并负责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
②应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地下水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分析整理原始资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
③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④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
在制定预案时要根据本厂环境污染事故潜在威胁的情况,认真细致地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适当的时候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演练,不断补充完善。
(2)技术措施①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有关表格。
②在日常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并将核查过的监测数据通告厂安全环保部门,由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密切关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为防止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提供正确的依据。
应采取的措施如下:了解污水处理池、污水管网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的装置、原因。
加大监测密度,如监测频率由每月一次临时加密为每天一次或更多,连续多天,分析变化动向。
③周期性地编写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④定期对污染区的生产装置、储罐、法兰、阀门、管道等进行检查。
3、地下水应急处置和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1)在制定全厂安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应与其它应急预案相协调。
2)地下水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应急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②相关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分工;③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和潜在污染可能性评估;④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平常的训练和演习;⑤特大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
(2)应急处置一旦发现地下水发生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1)当确定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订的地下水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通知当地环保局、附近居民等地下水用户,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2).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采取包括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等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蔓延及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地下水污染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3)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4)如果自身力量无法应对污染事故,应立即请求社会应急力量协助处理。
表7.3-2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内容7.3.3 噪声监测与管理拟建项目新增设备需合理布局,经厂房隔音和距离衰减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三同时验收监测厂界声环境。
7.3.4固体废物监测与管理1.加强固体废物的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内部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外运、处置及最终去向的详细台账。
建设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位于危险品库,由专人负责,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贮存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的要求,定期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2.危废管理要求:废切削液、废机油、废液压油、漆渣、废油漆桶等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转移交换处置管理办法,到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实施追踪管理,落实安全处置措施,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或利用。
3.危险废物贮存管理⑴、危险废物置于贮存设施内,贮存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⑵、危险废物贮存应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设置泄漏、溢满事故收集、处理防护设施。
⑶、禁止将不能相容的危险废物混合贮存,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4.危险废物标识的设置和管理⑴、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依法设置相应标识、警示标志和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贮存的危险废物代码、危害性以及开始贮存的时间等内容。
⑵、设置的标识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规格尺寸比例和颜色要求,喷涂和印刷质量要求油墨均匀,且不易退色;图案、文字清晰、完整;⑶、各种标识标志的设置要牢固,位置要准确、明显、醒目,如有标志退色、损坏、危险废物利用暂存、处置场所变更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标各类固体废物在厂内临时堆放期间应加强管理,做好防渗处理,外运过程要防止抛洒泄漏。
5.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制度:(1)收集、贮存、转移危险废物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防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转移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2)贮存危险废物时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3)不同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识别标志。
6.每月统计1次统计全厂各类固废量,包括固体废物种类(名称)、产生工序、属性(是否属危险废物)、产生量记录和折算(或估算)产生量等内容。
7.3.5 全厂排污口管理(1)排污口标志及管理1)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和噪声排放源图形标志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放口和噪声排放源图形符号分为提示图形符号和警告图形符号两种,图形符号的设置按DB37/T2463-2014执行。
废水排放口与采样点设置技术要求应按《山东省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DB37/T2463-2014)执行。
2)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图形符号分为提示图形符号和警告图形符号两种,图形符号的设置按GB15562.2-1995执行。
以上标志见表7.3-3。
表7.3-3 图形标志序号提示图像符号警告图像符号名称功能1 污水排放口表示污水向水体排放2 废气排放口表示废气向大气排放3 一般固体废物贮存表示固废储存处置场所4 -- 危险废物储存表示危险废物储存处置场所5 噪声源表示噪声向外环境排放1)污染物排放口的环保图形标志牌应设置在靠近采样点,并设在醒目处,标志牌设置高度为其上边缘距离地面约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