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唐代陶瓷

总结唐代陶瓷

篇一:陶瓷知识总结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9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功能陶瓷是指具有各种物理特性的陶瓷材料,它是和结构陶瓷对应而来的概念.功能陶瓷包括,生物陶瓷,金属陶瓷,超导陶瓷,电子陶瓷 ,光导纤维,透明陶瓷等很多类,所以要说它的性质得具体到哪一个,大概说就是我的第一句话.古陶瓷的主要特征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土、釉彩、造型、工艺、装饰与花纹等。

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期,胎土、器型的变化以及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等都有其成功期和普及期。

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

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

因此,把握古陶瓷的这些要素特征,是鉴定古陶瓷的重要依据。

(1)胎土。

胎土是陶瓷成形的墓础,即陶瓷器的原料,如瓷石、砧土、石英、高岭土等。

原料一般是通过粉碎、去杂质、淘洗等工序方可使用。

胎土的配方在每个时期、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如,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出现的原始青瓷便使用瓷石原料,胎呈灰色。

江西景德镇自元代开始,便采用将高岭土加人瓷石的制胎方法,其胎色很白。

有各窑厂的胎土也各有特色,如唐代,南方地区以生产青瓷为主,胎土含铁量高,胎体坚致;而北方地区以生产白瓷为主,胎土含铁量低,胎骨相对粗松。

烧成后的胎质,有细有粗,有坚有松,有白、黑、灰等许多特征。

仿制的胎质可以做得很好,但重量难以掌握。

(2)釉彩。

釉是陶瓷的灵魂,它是包裹在陶瓷外表的一层透亮外衣,彩是附在釉上的各种颜色花纹。

胎成型后,施釉,入窑高温烧制,成品后外表的光泽就是釉。

最初施釉是防止水的渗透,干净卫生。

之后除了上釉,还要绘彩,是为了漂亮美观。

早期的釉彩品种少,如青釉、黑釉、白釉和彩绘陶等。

至宋代,不仅釉彩的品种不断增加,釉色之美更是令人惊艳。

如天青、粉青、油滴、窑变等多种色系,釉的气质演绎到了极致。

元、明、清三朝,彩瓷大放异彩,完成了釉与彩的完美结合。

单色釉品种也不甘落后,红、黄、蓝、绿、紫等,鲜亮柔和。

古陶瓷釉面的沉静光泽,是经过漫长岁月自然形成,而仿制的釉面不是太亮就是呆滞或浮躁。

(3)造型。

造型就是器物的外形。

器形体现一种气质,由内至外。

造型一般是在辘护车上,用拉坯成型的方法,用手把胎泥拉成所需的样式。

其它还有雕塑、模印、手捏等方法。

造型设计,完全取决于人的思维。

它可以做成生活化的东西,如盘、碗、壶、罐等。

也可以设计成艺术陈列品,如各式瓶、屏风、雕像等。

造型的内涵,往往来自人的内心追求,更多的是精神寄托。

造型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仿制造型也可以做得很像,但它的神却达不到真品的效果。

(4)工艺。

工艺就是做工的精细程度。

陶瓷工艺体现人文素质,工艺越精,科技含量就越高。

其工艺有修胎、窑具、窑炉、窑温等多种因素。

修胎不精,器物就粗糙;窑具不先进,器物多缺陷;窑炉火候不到位,釉色不美观。

因此,一件陶瓷工艺,需要每道工序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

工艺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仿制品往往关注造型、花纹、装饰等显眼的方面,而忽视工艺的时代特点,这就给鉴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5)装饰与花纹。

装饰是使器物外表设计更漂亮、更多元化。

装饰的方法有很多,如素面无纹、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花、雕塑、绘画等。

素面无纹是不刻任何花纹,以釉色取胜;刻花是用刀或其它工具深刻花纹;划花是浅刻花纹;剔花是斜刻花纹;印花是用模子印出花纹;贴花是将花纹贴在器物上;雕塑是将器物雕琢成各种立体件;绘画是用笔描图。

花纹就是各种图案的体现,它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如花卉、动物、人物、吉祥寓意、神灵、几何等纹饰。

它能将器物外表点缀得丰富多彩。

装饰与花纹的仿制,比较直观,相对好做些。

但有些模仿的花纹很死板,容易辨别。

除此之外,古陶瓷还有年款、堂名款、符号、吉语等文字方面的特征,也是鉴定参考的一个方面。

目前,古陶瓷仿品赝品充斥市场,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烧制的仿品,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几可乱真,有的甚至利用电脑技术研究配方,模仿胎土、釉彩。

但因胎土、釉彩都涉及到原料和配方,到目前为止仍是仿古专家最难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古陶瓷鉴定中,应该将胎土、釉彩作为主要“靶点”,再结合工艺、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从而作出准确的鉴定。

陶瓷基本知识问答1、什么叫陶瓷?博士:陶瓷——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尚有长石、石类等)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包括陶器、瓷器、炻器等。

从结构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2、陶瓷分为哪些种类?博士:①按用途分类:a、建筑卫生陶瓷(墙地砖、琉璃瓦、洁具??)b、日用陶瓷(碗、杯、碟、茶壶、砂锅??)c、工艺美术陶瓷(陶塑、器皿??)d、工业陶瓷(耐酸瓷、电瓷??)e、特种陶瓷(高铝球石、辊棒、打火咀??)②按吸水率分类:a、瓷质砖——吸水率≤0.5%。

产品的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具壳状,敲击声清脆。

(如瓷质抛光砖、玻化砖、瓷质外墙砖)b、半瓷质砖——0.5%<吸水率<10%。

产品的玻化程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介于瓷质和陶质之间,透光性差,机械强度高,断面呈石状。

其中:0.5%<吸水率≤3%为炻质砖(例外墙砖、耐磨砖);3%<吸水率≤6%为细炻砖(例仿石砖、仿古砖);6%<吸水率≤10%为炻质砖(例彩釉砖、水晶砖)。

(注:这里对半瓷质分类列举的产品,指一般常规下的产品。

当然有例外,如有厂家生产瓷质外墙砖和瓷质仿古砖。

)c、陶质砖——吸水率>10%。

产品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低,结构不致密,不透光,断面粗糙,机械强度不高,敲击声沉浊(例内墙砖、陶质仿古砖)。

(注:玻化程度太高、吸水率太低的产品,不易用水泥粘贴在墙上,所以一般内墙砖均烧制成陶质砖。

)3、卡米亚瓷质抛光砖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博士:注:前四个方块也可归纳为“原料制备”。

4、卡米亚釉面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有哪些?博士: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分为素烧和釉烧①素烧(烧坯)烧坯贮料陈腐喷雾造粒过筛除铁原料球磨②釉烧(烧釉)5、卡米亚广场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6、陶瓷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原料是粘土、石英、长石等三大类矿山原料和一些化工原料。

它们各自的作用类似水泥沙浆中的水泥、砂、水。

①粘土(高岭土)为可塑性物质,主要化学成份al2o3,它们在生产中起塑性和结合作用,保证干坯强度及烧成后的各种使用性能。

②石英(硅砂)属于瘠性材料,减粘物质。

主要化学成份sio2,它可降低坯料粘性。

烧成中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粘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

③长石(石粉)属于熔剂原料。

主要化学成分k2o、na2o、cao、mgo。

高温下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岭土分解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

7、原料加工包括哪些工序?博士:原料加工是陶瓷生产的重要工序,是陶瓷墙地砖压机成型前所有生产工序的总称。

它包括原料的配比、球磨、过筛除铁、料浆均化、陈腐、喷雾造粒、粉料陈腐等工序。

原料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选择。

8、球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博士:按工艺配方的要求把匹配好的粘土、石英、长石等原料和水、球石装在球磨机内(机内留有一定净空,保证原料和球石之间能相互运动),通过电动机带动球磨机按一定转速转动。

球石产生转动掉落,对原料进行砸碎和磨细,通过长时间的球磨(抛光砖料约19小时)后,原料被球磨机磨细成泥浆。

9、原料泥浆为什么要进行过筛、除铁?博士:首先,筛去未够细度的原料残粒,通过保证原料细度的一致性,来保证产品质量。

其次,由于原料中含有一些有机物(木屑、橡胶)、过粗物和游离铁质(铁屑),这些杂质如不清除被高温煅烧后会变成“黑点”、“针孔”,所以要在泥浆输送中过筛并多次通过磁棒进行除铁。

10、喷雾塔干燥制备的泥粉是什么形状?这种形状对保证产品质量有什么好处?博士:喷雾干燥塔制备的泥粉呈中间空的鱼卵状。

因为圆形的东西流动性大,有利于冲压时布料均匀,砖的整体密度均匀一致,可使磁砖在烧成时变形率小,保证产品质量。

11、冲压成型的压机压力大小对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博士:在冲压成形的过程中,规格越大的砖需要越大的压机。

如果压机的压力不够,会影响砖坯的成形,使砖的致密度低而影响砖的强度。

如果压机的压力大,可以使砖坯的致密度高强度大,避免砖坯在输送过程和烧成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造成砖坯暗裂,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12、为什么砖坯在印花(渗花)和煅烧前要进行干燥?前要经过干燥工序,是为了降低坯体的水分,使坯体的水分从6%左右降到1%左右,其重要作用是:①如果坯体水分高、带进窑炉在快速烧成中会造成坯体爆裂、次品率高。

②水分低的砖坯烧成速度可比水分高的砖坯快,可提高产量。

③干燥后的砖坯强度增大,能使后工序(印花、渗花)得以可行。

13、为什么釉面砖的花纹工艺叫“印花”,而抛光砖的叫“渗花”?博士:因为釉面砖烧成后无需抛光,烧成前将花纹通过辊筒或丝网直接印在砖的表面上,烧成后产品花纹清晰在目。

抛光砖烧成后在抛光时表面会被刮平、抛光,厚度减少2—3毫米。

如果只将花纹印在表面,花纹图案就会被抛去,因此抛光砖要在印花后再施渗透水把花纹渗进砖坯里面,所以抛光砖的花纹工艺叫“渗花”。

14、陶瓷墙地砖是用什么样的窑炉烧制出来的?什么叫烧成温度、烧成曲线和烧成周期?博士:陶瓷生产的核心工艺是"烧成"。

窑炉是实现生产工艺最关键的设备,是最影响制品质量、产量的设备之一。

烧制陶瓷的窑炉有很多种,如龙窑、多孔窑、隧道窑、梭式窑、辊道窑等。

目前墙地砖一般都采用辊道窑烧制。

它以柴油或煤气、天然气为燃料,运用电脑自动控制烧成曲线、机械传动,实现磁砖的不间断连续性大批量生产。

烧成温度——通常是指烧制陶瓷产品时的最高温度。

例如瓷质砖一般是1220~1250℃,釉面砖是1100~1110℃(釉烧),广场砖是1205~1215℃。

烧成曲线——是将陶瓷制品从干燥、预热、烧成到冷却的全过程中的各时间点的温度描绘在以烧成周期的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内形成的一条曲线。

它是温度与时间变化的轨迹。

烧成周期——是指陶瓷制品从进入窑炉开始到出窑为止经过预热、干燥、升温烧成、到冷却出窑等烧制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