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维护)内容
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人工气道的湿化 院内感染的预防
二、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导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导管的护理
气管导管的位置
成人一般为22±2㎝(左右支 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
气管插管的固定:
备两条长30cm、宽1.5cm的胶 布。用一条胶布的一端固定在一侧 颊部,绕气管导管一周,将气管导 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再同绕牙垫一 周,固定在另一颊部.
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 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气管切开 喉罩 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对患者有哪些不良影响
1.破坏呼吸道的的正常防御机制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上呼吸道的防 御机制(湿化、滤菌、咳嗽、纤毛运动及 杀菌等),防止细菌进入下呼吸道,使下 呼吸道保持无菌状态。人工气道的建立, 跨过了上呼吸道,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 相通,结果使气管支气管树易受细菌感染, 易患肺部感染。
密闭式吸痰的优越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密闭式吸痰减少了 打开一次性吸痰管,断开与呼吸机相连接, 重新接呼吸机的操作步骤,操作过程明显 缩短,节省了护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各方面的比较

方 时

间 较长
开放式吸痰
短暂
密闭式吸痰
患者持续机械通气 能确切吸痰深度,可减少气道粘 膜损伤及定位痰液多的部位行彻 底吸痰 不造成空气污染,且能避免吸痰 引起的交叉感染
人工气道对患者有多种不良影响
自然气道
正常情况下,咽、喉、声带、 气道及隆突通过生理反射(主要 为迷走神经反射)对呼吸道发挥 保护作用。依次存在咽反射(恶 心和吞咽反射)、喉反射(声门 关闭及会厌覆盖声门)、气管反 射(异物或分泌物刺激气道引起 咳嗽)及隆突反射(隆突受到刺 激而引发的强烈咳嗽)。
人工气道
连接吸引器 T型套管
接人工气道
负压控制钮
接呼吸机
注水孔
冲水孔
吸 痰 管 及 薄 膜 防 护 套
密闭式吸痰的优越性
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减 少 肺 容 量 的下 降 维 持 较 好 的 氧 合状 态 保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提 高 了 工 作 效 率
密闭式吸痰的优越性
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密闭式吸痰在环境保护、医务人员保护及 减少交叉感染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尤其是在 特殊感染的患者救护中 密闭式吸痰可避免吸痰过程中人为因素造 成的污染降低肺部感染率
密闭式吸痰的优越性
减少肺容量的下降
密闭式吸痰避免了因中断机械通气而造成
的肺容量下降和肺泡塌陷引起的严重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克服了肺泡萎陷与复张形成的剪切力, 减少了肺组织的再损伤,特别在ARDS患者救治中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气囊是否需要定期放气
1、气囊放气后,1小时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也 难以恢复。放气10分钟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 2、声门与气囊之间的间隙常常有大量分泌物潴留,放 气囊增加了误吸的可能性。 3、目前用的插管、套管为高容低压气囊,对气管粘膜 的损伤小。 4、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 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因此为重患者往往不能 耐受气囊放气。
式 患者暂停机械通气
吸痰效果 不能很好把握吸痰管、插 入深度,易造成气道粘膜 损伤及吸痰不彻底 污染程度 产生大量含菌微粒,污染 各种物品表面易造成空气 污染和交叉感染
耐受程度 不易耐受,易烦躁,容易 引起胸闷,气急,剧烈呛 咳及呼吸困难等表现
心 率 增快,易因暂停脱机缺氧 致使心律失常
易耐受,稍烦躁,无明显胸闷气 促及呼吸困难,有呛咳
四、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气道负压吸引的操作步骤 吸痰时机的掌握 非定时性吸痰技术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的方式 密闭式吸痰的优越性
气道负压吸引的操作步骤
1、注意无菌操作,包括拿吸痰管时应戴 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的吸痰管,应用无菌的 冲洗盐水等。绝对禁止用抽吸口鼻腔的吸痰 管再抽吸气道。 2、吸痰前必须预充氧,使体内获得氧储 备。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可通过吸入纯氧 3~5min达到预充氧的目的。充分的预充氧可 避免发生低氧血症。
淋巴管压为5—8cmH2O 可推测当气囊压 超过淋巴管压时,可引起淋巴回流受阻,局 部粘膜水肿。
超过静脉压,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淤血。
超过动脉压并持续一段时间,局部缺血性 坏死而出现气道并发症。
气囊应该充气多少
因此,必须注意调整气囊压力,避免 压力过高引起气管损伤、压力过低使气囊与 气管之间出现间隙。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
人工气道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1、套囊漏气 2、位置不正确 3、痰/血堵塞 4、湿化问题 5、气管食管瘘 6、呼吸机相关肺炎 7、鼻窦炎 8、口腔溃疡 9、气道出血 10、局部黏膜坏死 11、意外脱管 12、院内交叉感染
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人工 气道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与医生相关 人工气道的维护 ----与护士相关
3.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 带有气管插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的患者均不能发声,影响语言交流,常 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恐惧。在ICU的特殊 环境下尤为如此,应引起医生的注意。 可采用写字板等方式让患者进行有效交 流。
人工气道对患者有哪些不良影响
4.患者的自尊受到影响
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人工气道的建 立常使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经过“管子” 呼吸、大量分泌物从“管子”直接排除、 不能说话等均使患者感到难堪。帮助患者 建立自信是很必要的。
气道负压吸引的操作步骤
3、吸痰管插到气管插管导管远端前,不 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 萎陷。 4、插入吸痰管过程中,如感到有阻力, 则应将管子略退1~2cm,以免引起支气管过度 嵌顿和损伤。 5、在吸痰管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打开负 压吸痰,抽吸时应旋转吸痰管,并间断使用 负压,可减少黏膜损伤,且抽吸更为有效。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四、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五、人工气道的湿化 六、院内感染的预防
一、概述
自然气道:自然气道有发音、湿润、防 止误吸、咳嗽以及维护气管的功能。 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 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意外拔管的预防对策
加强沟通 合理使用镇静剂 恰当的插管固 定
加强业务学习
对策
有效的肢体约束
合理的人员安排
适时拔管撤机
规范护理操作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 1、机械通气时,保证潮气量; 2、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 3、协助气管导管的固定。
气囊应该充气多少
气管壁内的动脉压为30—35cmH2O 静脉压为18—20cmH2O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 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 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 漏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 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气囊是否需要定期放气
以往认为,气囊常规定时放气-充气,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粘膜 损伤。 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 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压, 使肺泡陷闭;若过细,则吸痰不畅。 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 宜。7mm的气管插管应选择12Fr,8mm的应 选择14Fr。
吸痰的方式
开放式吸痰 密闭式吸痰 纤支镜下吸痰
气管切开的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观察伤口 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 2、伤口须每日换药1次。 3、金属套管每2-4周更换一次,内套管每日更 换,一次性套管应每月更换一次。 4、每班交接固定系带的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如系带被污染要及时予以更换。 5、每日作口腔护理2次。
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
正常的湿化机制
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滤 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呼吸道只 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粘度,才 能保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 能和防御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 加温,加湿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 成分泌物排除不畅。因此,做好气道湿化 是所有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
增快,不会因脱机缺氧致使心律 失常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五、人工气道的湿化
为什么要湿化?
保护气道、利于廓清、改善通气功能 适当的液体入量可以达到湿化目的
方法:
1、加热湿化
2、雾化加湿 3、气道内直接注入 4、人工鼻的应用
吸入气湿化
正常的湿化机制
温度-37℃ 湿度-100 %除气囊上滞留物
在气管插管给予通气 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气囊 上的滞留物存在于声门与 气囊之间的这一死腔内, 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培养 基,且多为抗生素筛选的 耐药菌。气囊放气后,含 有细菌的滞留物容易流至 下呼吸道导致呛咳、窒息 及感染。
如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气流冲击法 在气囊放气的同时,通过呼吸 机或手动皮囊经人工气道给予较大 的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 正压,将滞留物冲到口腔,从而达 到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持续声门下吸引 在声门与气囊间放一引流管, 放置的背侧气囊上缘并固定,与气 管套管并行引出体外,可接负压吸 引装置持续吸引分泌物
如何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吸痰 ?
非定时性吸痰技术
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等明显指征。 上机病人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 压力增高、峰压报警,根据波形判断。 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 年肺病时,SPO2大于88%) 需要鼻饲的患者要鼻饲前翻身拍背,充分吸 痰后给气囊内冲气3~5ml,再行鼻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