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动态生成,让课堂绽放精彩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和认知需要,以及师生情感交流的不同导向,往往使学生产生很多超出我们预想的思维,而使教学处理起来很被动,甚至有时候感觉很尴尬。
然而这些“节外生枝”的思维往往又是不可多得的隐性教学资源,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
如果教师对这些不曾预约的生成,束手无策或简单粗暴地处理,势必与很多的精彩思维擦肩而过,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课堂意外生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敏锐地抓住教学契机,巧妙地进行点拨,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把课堂中的“意外”化为异样的“精彩”呢?
一、精心弹性预设,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奠基石”
精心预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精心准备,要事先筹划,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应该有机地融合,因此,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进行充分地教学预设。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任务式设计。
高手下棋往往走一步看多步,看得越多,功力越强,对胜利的把握越大。
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在教学前应该估计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生活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从某种程度上说,预设得越周密,考虑得越详尽,就越能面对生成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从而决胜千里。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的质疑预留时间,多设几条质疑发展线。
只有这样,在课堂上一些
“节外生枝”发生时,教师才能应对自如,胸有成竹地将生成的课堂引向精彩。
二、民主、和谐、宽容的氛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肥沃土壤”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生成的重要条件。
当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下,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思维最活跃,学习效果最好,从而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课堂因此将不断出现精彩的生成,充满生命的活力。
宽容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宽容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增添学生自我效能感。
所以课堂民主氛围越浓,学生的“胆”就越大,才有质疑的精神,才有求真、求实的勇气,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灵光闪现。
三、将错就错,是课堂动态生成的“转向标”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错误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往往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有其教学价值,所以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积极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错误价值最大化。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有时会提出一些独特想法,但由于他们受经验和阅历的限制,这些想
法可能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是。
但是,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有时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甚至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教师应对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的同时,先不点破其错误,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的谬论往往连学生都会感到惊讶。
这时候再让学生自己讨论或反思,就会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效果,实现了巧妙生成,使“意外”转化为“精彩”。
四、恰当的赏识激励,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催化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恰当的赏识和激励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回味。
它会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学习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要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如爱抚的摸头、亲切的握手、深情的拥抱、由衷的鼓掌等,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一种感情,使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这时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的,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就可能随时生成。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精心弹性预设,但不应受“预设”的束缚,并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理解有偏差
的地方加以巧妙点拨,在赏识激励的目光中放飞学生智慧的翅膀,真正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茁壮成长。
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现的精彩。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