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业业务合规性和风险性排查

同业业务合规性和风险性排查

二、深入开展同业业务风险排查
(一)有效防范同业业务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由银行间临时性、短期性资金头寸调度异变为“类信贷同业业务”,以达到表内资产表外化、节约风险资本、减少拨备成本、突破存贷比限制的目的,潜在风险较大。

一是潜在信用风险较高。

由于计入同业项下的资产,认定交易对手具有银行信誉,不用计提“风险减值准备”,而该项资产的实质通常为资质较差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申请贷款的企业,潜在信用风险较高。

二是“抽屉协议”违反合规性原则。

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开展同业信托收益权业务时,为解除交易对手担忧,通常会签署具有隐性担保性质的“抽屉协议”。

若这些分支机构未得到总行授权,意味着该担保协议在法律上无效,且脱离总行监控;若总行授权,则该担保应计提准备金和计提资本,但实质上并未计提。

三是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风险。

银行通过多次拆入短期资金对接票据、信托收益权等长期项目,由于拆入资金时间较短、价格调整频率高,潜在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四是通过同业绕道表外支持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限制性行业,隐匿信贷规模和存贷比限制。

(二)清理同业业务开展情况
请辖内各银行机构认真清理已开展的同业业务种类、反映的银行会计科目、对应非现场监管G01报表会计科目以及余额等情况,填报附件一:《同业业务会计科目对应情况表》。

同时针对类信贷同业业务逐渐演变为投资业务的问题,此次清理范围不仅局限于同业之间授信的标准同业业务,也需填报投资项下的类信贷业务情况。

(三)开展同业业务合规性和风险性排查
1.排查重点
一是期限管理方面,在办理资金融出业务时必须合理审慎确定融资期限,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含),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

同业代付类业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对委托方规定的拆入资金最长期限;同业账户透支业务的期限为当日或隔夜。

金融监管评论:继承流传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规定;这里将人民银行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中关于期限的规定引申到多线下同业融资业务,也符合商业银行法关于同业拆借资金用途只能用于临时资金调剂的精神;这里应该不包括保险的“协议存款”(记入一般存款);
二是合同或协议签订方面,开展同业融资业务时必须与交易对手金融机构逐笔签订合同或协议。

合同或协议文本应由商业银行法人银行机构统一管理,文本格式及主要条款应由商业银行法人银行机构统一制定与修订。

合同或协议内容应当清晰载明各交易主体及相关合作方的权利和义务、资金用途、承诺事项及违约责任等。

这里“逐笔”的定义不是很清晰,应该不包括对于线上交易
三是集中度管理方面,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法人金融机构的融出和融入资金
余额均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100%;单家商业银行对所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净额的25%。

跟之前市场上流传的9号文关键指标吻合,但考虑到四川法人银行规模有限,只用在四川当地没有大的市场影响;
2项指标比例没有明确是否考虑净扣因素(netting),尤其对于线上交易,从风险暴露角度,应该允许净扣;
这里非银行金融机构定义应该是指1行3会发放金融许可证的非银行机构,但第三方支付和私募基金应该不纳入;最近央行刚刚将小贷,典当等作为一般公司处理,纳入存准和信贷额度控制,所以应该也不被纳入“非银行金融机构”范畴
四是授信方面,应建立健全全行统一的同业融资业务授信管理政策,并将同业融资业务纳入全行统一授信体系,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同业融资业务。

五是担保方面,同业融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

继承流传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规定;停止三方买入返售交易模式
六是资本及准备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对同业融资业务计算资本占用。

同时,按照审慎原则,根据交易对手履约能力、减值影响因素等,对存续期内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

七是同业代付业务的受托行应将相关款项确认为拆出资金,委托行必须将相关款项确认为信贷资产。

办理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业务,正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

严格出表规范,禁止正回购方出表
2.工作要求
辖内各银行业机构要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并对违规问题进行整改,自查报告需详细列明存在的问题、金额以及整改措施,整改措施分为单个问题的整改措施和银行业务制度、流程和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持续整改措施,于2014年3月31日前将自查报告报送我局。

辖内城市商业银行自查报告同时报送属地监管分局。

除成都农商行以外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查报告由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一报送。

三、积极推进同业业务改革
辖内各法人银行机构要积极落实银监会工作部署,结合清理规范发现问题开展和推进同业业务改革。

(一)认真制定改革方案
按照银监会要求,各法人银行机构同业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由法人总部建立专营部门单独经营,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再经营。

各法人银行机构制定改革
方案应包括:业务流程改革情况,即同业业务期限管理、合同或协议签订、担保情况、授信集中度管理、统一授信情况、资本拨备制度、会计核算等内容;组织架构改革情况,即法人总部建立专营部门单独经营以及部门职责和岗位设置情况;业务产品清理情况,即产品权限管理,除专营部门外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再经营,各银行分支机构不能做资产转让、卖出回购、买入返售等同业业务,分支机构不得在银行间市场单独立户,已开立的账户要限期销户等情况;IT系统改革情况,针对同业业务政策流程改革和产品权限设计,IT系统作适应性改造,增加系统硬控制要求,加强同业数据质量管理。

同时,各法人银行机构行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配套完善覆盖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的全口径分层次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等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

(二)持续完善同业业务治理
各法人银行机构要在实施同业业务改革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报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季后20日内向我局和属地监管分局专报同业治理改革进展情况和《同业治理改革进展情况表》。

在开展同业业务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及时报告属地监管分局,并由属地监管分局上报省局,具体包括:同业交易对方发生信用违约事件;交易涉及的金融资产出现问题,形成重大业务风险或资金损失;发生各种重大风险事件;受到其他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或被采取审慎监管措施。

我局将适时召开深化辖内银行业同业业务改革工作座谈会,研究解决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巩固改革成果,促进银行业改革取得成效。

各属地监管分局应加强同业业务的调查、检查力度,对业务规模大、增速快、交易结构复杂的法人银行机构,要提高现场检查频率。

同时,切实发挥非现场监管作用,按照“一行(社)一策、一年一调”原则,合理设定各法人银行机构同业业务的限额管理框架(包括限额管理具体项目和标准)以及相应的监管措施触发值;当监测指标突破触发值时,及时采取高管约谈、停办业务等措施,防止指标继续恶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