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补充:关于社会保障的三条线:1、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2、失业保险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PARTI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般理论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定义与特征:P32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换言之,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生活于贫困状态下的家庭或个人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特征是:(一)维持最低水准的社会保障,是“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二)是公民的一项社会权利,公民毋须交纳任何费用,基本上不尽义务,而主要是享受权利;(三)现代最低生活保障与传统社会济贫的区别:1、依据不一:人道原则/社会权利原则2、接受与给予的心理不同:施舍/国家与政府的义务3、提供救助的范畴不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4、性质不同:消极救济/积极帮助5、管理程序不同:6、二、关于“贫困”的概念POVERTY 328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严格的确定性。

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1、英国的汤森在其《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

2、英国的奥本海默在《贫困真相》一书中则是这样认为的:“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

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

······首先,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

它悄悄地夺去了人们享有生命不受疾病侵害、有体面的教育、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涯的机会。

”3、欧共体1989年定义:“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4、国家统计局课题组:“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5、一般认为,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使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这里所说的资源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从根本上说,是指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

所有的贫困都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原则:目标:消除绝对贫困,缩减相对贫困(在一般意义上,贫困是不可消除的)原则:1、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2、普遍性原则3、法制化原则4、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四、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线的确定与调整330(一)概念:最低生活标准是指在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内,由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维持一个人生存的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标准。

(二)确定方法:(一定要注意到地域差异)1、生活需求法/市场菜篮子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可以算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并且以它的“绝对主义”而著名。

市场菜篮法道德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清单,内容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国际贫困标准法:它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在对其成员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人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标准。

3、生活形态法:又称“遗缺指标法”,它先从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被调查者回答,从中选择出若干“遗缺指标”,再根据这些遗缺指村来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

换言之,人们常常因遗缺而不能享有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享有的生活条件。

假如他们缺乏或不能享有这些生活条件,甚至因此而丧失成为社会一员的身份,他们就是贫困的。

4、恩格尔系数法:根据恩格尔定律对贫困线进行推算。

(1)恩格尔定律:家庭与个人消费结构中用于饮食的支出比例与家庭总体生活水平呈逆相关。

(2)参考标准:国际粮农组织:》贫困59%-—勉强度日—50%—小康—40%—富裕—20%—极富(四)调整原则: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的原则;与物价挂钩原则合肥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金的运行(一)资金筹集:1、转移支付:]2、负所得税制(二)支付对象:在政府厘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一般包括:1、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与劳动能力的人2、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在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水准以下;3、突发性灾难造成的生活一时拮据的居民。

(三)申请程序与组织管理1、申请2、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六、各国社会救济制度:七、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一)总原则:中国的社会救助始终贯穿“依靠群众,互助互济,自救自立,救人救本”的总原则。

(二)主要组成部分: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农村救济与农村扶贫开发3、灾民救济4、特殊救助对象PARTII: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由政府出面对城市贫困人口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它是对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由于救济标准统一、救济范围扩大、救济水平提高、救济行为规范,使我国的社会救济工作开始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一、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336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3、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需要4、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二、中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之原因1、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有不少国有和集体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时遇到了困难,导致一部分职工生活陷入困境。

2、物价上升使一部分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的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困难。

3、传统社会救济制度改革滞后:覆盖面小;救济标准低;救济经费不足4、贫富差距拉大。

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199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2、《条例》介绍四、中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待遇标准过低2、民政部门机构设置不当,各有关部门配合不力;3、法制不健全,无《社会救助法》4、其他社会政策配套不力PARTIII:农村救济与农村扶贫农村救济:――――“五保户”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对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烧、年幼的保证给予受教育机会以及年老的保证死后安葬,这便是所谓“五保户供养”制度。

为了保障对农村“五保户”的社会救助,中国各地农村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成套方法,从调查、访问直到评议和确定救助标准,具体讲,这些成套方法的内容是:——向农民群众宣传“五保制度”以及准确掌握“五保户”人数的重要性;——倾听社区群众和工作人员对“五保户”生活状况的反映;——亲身察看和探询“五保户”的生活情景;——访问邻里,征求对“五保户”生活状况的看法;——发动群众评议“五保户”并共同议定社会救助标准;——公布有关“五保户”救助的评议结果。

十分明显,这套方法既有细致的生活调查,又有群众性的民主评议,可以做到不至漏掉一户应予救助的对象,又公平合理,因而有助于增强农村的社会凝聚力。

对农村“五保户”除民主评议救助标准外,中国各地农村还开展了建立“五保”服务网络的活动。

以吉林省九合县龙家堡镇为例。

这个镇以敬老院为基础成立了五保服务中心,在有“五保户”的村普遍建立五保服务领导小组,每个“五保户”均组建了群众包户的服务组,而形成全镇为“五保户”服务的网络,使“五保户”吃穿医住葬均有妥善安排。

由于全镇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残有所靠,幼有所教,解除了有子女夫妇的后顾之忧,也为计划生育的顺利创造了便利条件。

农村扶贫:一、农村扶贫的涵义与类型(一)定义:农村扶贫是指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

(二)类型1、大扶贫:以贫困地区为对象的经济开发,由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主要通过财政专项贴息贷款重点扶持贫困县。

2、小扶贫;以贫困户为对象,由民政部负责,主要有资金、政策、思想、技术、信息扶持二、农村贫困县与农村贫困户的确定农村贫困县:1990年全县人均年纯收入300元农村贫困户:由于主要劳动力死亡、伤残、呆痴和遭受意外不幸事故,以及劳动力少、人口多造成生活困难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户。

三、贫困原因分析(一)环境因素(二)人的因素(三)政策因素三、扶贫战略选择(一)制度改革(二)经济发展与增长带动扶贫的战略(三)项目开发扶贫战略:农业项目、工业项目、教育卫生项目、劳务输出项目(四)综合扶贫:扶贫与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相结合1、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税、农业生产贷款2、农业部门:生产技术服务3、商业供销部门:4、外贸部门:5、教育部门:6、民政部门7、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8、科学技术扶贫9、扶贫包干制度10、扶贫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四、扶贫方式与方法(一)劳务输出(二)小额信贷GB(三)以工代赈五、扶贫基金的运作(一)国家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二)世界银行扶贫资金六、经验总结:(一)坚持开发式扶贫(二)坚持扶贫到户的原则(三)综合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全社会参与扶贫(五)坚持开放式扶贫(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七)通过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八)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强化效果评估和政绩考评(九)与市场经济对接(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PARTIV:灾民救济一、总原则:“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二、救济基金的运行:(四)来源:国家财政拔款、各项捐款(五)先后顺序:粮食》衣着》居住》治疗疾病(六)存在的问题:1、灾情核实有一定困难2、救灾物资与基金层层克扣与挪用3、生产自救意识弱,“等、靠、要”依赖思想存在。

(七)改革的措施:1、积极救助:有偿取代无偿2、承包制3、防灾救灾基金4、商业保险PARTV:特殊救助对象:实行社会救助的特殊对象,主要指国内战争期间起义人员、投诚人员,宽大释放的原因国民党军政宪警党持人员,生活困难的台胞台属和归国华侨,计划生育医疗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生活无靠并丧失劳动能力的大学毕业生,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