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分析
华美类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三、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序号
意象
含义
例子
1
青山
①“青山”是故乡的象征, 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 最清晰的印痕。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 象征。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附: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 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 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 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 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 谁发。(李白《古风》)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徐渭《兰》)
10
竹子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
蕴涵着正直谦虚、坚贞咼洁 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如《示儿》《^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送别友人、思念故
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
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 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 的艺术形象。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12
草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 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 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 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 方,遥无涯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妻妻满 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 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
11
菊花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 凌冰傲霜,蕴涵着不畏权贵、 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 象征隐士君子。
米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 人庄》)
(2)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 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 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8
梅花
最先开放,傲霜斗雪一一敢 为人先;不畏权贵 一君子。 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 与赞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梅花》)
9
兰花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 蕴涵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 征君子隐士。
(欧阳修《踏莎行》)
②时光流逝。
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 山,山河。
借冋梅花何处洛,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6
清风
白云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别》)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 的感慨。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3
冰心
冰雪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心性高洁。
洛阳亲友如相冋,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夫容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 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
水
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古代诗歌意境特点表解
意境风格
意境特点
豪放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
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人物形象
举例分析
傲视权贵、傲岸不
羁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
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
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 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 冃山、仓人、空山等意象组 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 来表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
《送பைடு நூலகம்》)
7
斜阳
云烟
清霜
①沉郁思古幽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心忧天下、忧国忧
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 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的隐者形象
(1)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山水风光的喜爱。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
《临江仙》)
2
月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 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 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
煜《清平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