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识别

植物识别


叶腋:节和叶之间的夹角。
腋芽:叶腋内的芽。
顶芽:茎顶端的芽。
叶痕:叶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 叶迹:叶痕内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 芽鳞痕:芽鳞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 托叶痕: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 皮孔:枝条上的表皮破裂所形成的小裂口。 ▪ 髓:指枝条的中心部分。 ▪ 空心:小枝全部中空,或仅节间中空而节内

侧根:主根上产生的各级分枝。
▪ 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
▪ (二) 根系的类型
▪ 根系:植物体所有根的全部。 ▪ 直根系: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的根。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 部生出许多粗细形似的不定根。 ▪ 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的树木,习惯上看成 直根系。

(三)根的变态
冈。 ▪ 扁三角形:芽体纵切面为三角形,横切面为
扁圆形。如柿树。
三、分枝和分蘖
▪ 分枝:顶芽和侧芽发育、扩展,形成地上部的茎、 叶系统。
▪ 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
▪ 分蘖:禾本科植物基部的某些腋芽抽生出新枝,并 在发生新枝的节上形成不定根的分枝方式。

禾本科作物的分蘖
叶脉
(三) 叶尖、叶基、叶缘的形状
▪ 1、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 和倒心形等。
▪ 2、 叶基: 箭形、圆形、心形、楔形等。 ▪ 3、 叶缘:叶片边缘的形状。 ▪ 全缘:叶片边缘平整无缺。 ▪ 锯齿:叶片边缘成锯齿状。 ▪ 牙齿:叶片边缘具两边等长的齿。 ▪ 波状:叶片边缘起伏呈波浪状。
▪ 叠生芽:数个上下重叠在一起的芽,位于上 部的芽叫副芽,最下的叫主芽。如紫穗槐。
14.芽的形状
▪ 圆球形:芽形状如圆球。如白榆花芽。 ▪ 卵形:形状如卵,狭端在上。如青杄。 ▪ 椭圆形:其纵切面为椭圆形。如青檀。 ▪ 圆锥形:芽体渐上渐窄,横切面为圆形。如
云杉。 ▪ 纺锤形:芽体两端渐狭,状如纺锤。如水青
▪ 1、多认识,细观察; ▪ 2、熟悉植物的形态术语; ▪ 3、利用工具书和网络; ▪ 4、掌握植物的突出特征。
一、根
▪ (一) 根的类型
▪ 正常根:圆柱形、有各种弯曲,没有节和节间 。
▪ 变态根:由于环境的不同而使功能及形态构造产生 变化的根。
▪ 定根:来源于胚根,有固定பைடு நூலகம்发生位置。

主根:由种子中胚根发育而形成的根。
▪ 椭圆形:中部最宽,边缘自中部起向两端渐 窄,尖端和基部近圆形,长约为宽的1.5~2 倍。
▪ 菱形:近斜方形。如小叶杨、乌桕。
▪ 三角形:叶如三角形。如加杨。
▪ 心形:叶如心脏,先端尖,基部内凹具二圆 形浅裂及一弯缺。如紫丁香。
▪ 肾形:叶如肾形,先端宽钝,基部凹陷。
▪ 扇形:叶顶端宽圆,向下渐狭。如银杏。
叶裂
▪ 浅裂:裂片裂至中脉约1/3。 ▪ 深裂:裂片裂至中脉1/2以上。 ▪ 全裂:裂片裂至中脉或叶柄顶端,裂片完全分开。 ▪ 羽状分裂:叶片长形,裂片自主脉两侧排列成羽状,
并具羽状脉。 ▪ 羽状浅裂、羽状深裂、羽状全裂 ▪ 掌状分裂:叶近圆形,裂片排列成掌状,并具掌状
脉。 ▪ 掌状浅裂、掌状深裂、掌状全裂
叶形:指叶片的形状。
叶形
▪ 2 、脉序: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方式。 ▪ 类型:网状脉、平行脉 ▪ 网状脉:叶脉数回分枝变细,小脉互相连结
成网状。羽状脉、掌状脉、三出脉。
▪ 平行脉:叶脉平行排列的脉序。多数单子叶 植物。直出脉、侧出脉、射出脉。
▪ 弧形脉:叶脉呈弧形,自叶片基部伸向顶端。
单轴分枝: 顶芽发育占优势,
生长旺盛,形成直立粗 状的主干,与侧枝有明 显区别。
多数裸子植物属于 单轴分枝。
▪ 合轴分枝:
▪ 顶芽生长活动一段时 间后死亡或分化为花芽, 或生长极慢,就由靠近顶 芽的一个腋芽发育为枝, 代替主茎的位置,每年同 样地交替进行,使主干继 续生长。
▪ 如苹果、无花果、桃。
叶尖
叶尖的不同类型
渐尖 尾尖 尾尖
尖凹 锐尖
盾形
叶基
叶基的形态
耳形耳形
叶 缘
叶缘
叶裂
(四) 叶序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
▪ 互生:每节着生一叶,依次交互着生,节间有距离。 ▪ 螺旋状着生:每节着生一叶,成螺旋状排列。 ▪ 对生:每节相对着生两叶。如金银木、连翘等。 ▪ 轮生:每节有规则着生3或3个以上的叶,排成一轮。
(三)单叶与复叶
▪ 1、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叶片。
▪ 2、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2~多数分离的叶。

叶轴或总叶柄:复叶的叶柄。

小叶:总叶柄上的每片叶。
▪ 羽状复叶:小叶生于叶轴的两侧,成羽毛状排列。
▪ 奇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只有单个小叶。
▪ 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有两个小叶。如皂荚。
▪ 一回、二回、三回羽状复叶:叶轴无、有一次分枝、 两次分枝的羽状复叶。
有髓片隔。 ▪ 片状:小枝具片状分隔的髓心。 ▪ 实心:髓体充满小枝髓部。
4.长枝和短枝
(二)茎的外形
▪ 圆柱状:被子植物多数为圆柱状。 ▪ 四棱形:如唇形科植物。 ▪ 三棱状:莎草科、一些仙人掌等。 ▪ 扁形:昙花、令箭荷花、部分仙人掌、竹节蓼、
扁担藤等。 ▪ 多棱柱状:仙人柱等。
(三)树皮
▪ 平滑:表面平滑无裂。如梧桐。 ▪ 粗糙:表面不平滑,也无较深沟纹,呈不规
则脱落之粗糙状。如小叶朴、臭椿。 ▪ 细纹裂:表面呈浅而细的开裂。如水曲柳。 ▪ 方块状裂:表面呈方块状的裂纹。如柿树、
君迁子(黑枣)。 ▪ 鳞块状纵裂:表面呈不规则的块状开裂。如
油松。
▪ 纵裂:表面呈纵条状或近于人字状的深裂。 如刺槐、国槐。
大。 ▪ 混合芽:既发育为枝条,又发育为花或
花序的 芽。如苹果、海棠、梨。
▪ 假顶芽:顶芽退化或枯死后,能代替顶芽生 长发育的最靠近枝顶的腋芽。如柳、板栗。
▪ 柄下芽:隐藏于叶柄基部内的芽。 ▪ 单生芽:单个独生于一处的芽。 ▪ 并生芽:数个并生在一起的芽,位于外侧的
芽叫副芽,中间的芽叫主芽。如桃、杏。

分枝连同其上小叶称为羽片。如合欢。
▪ 掌状复叶:各小叶着生在叶轴顶端,呈掌 状。如荆条、
▪ 三出复叶:总叶柄上具三片小叶。如葛藤。
▪ 单生复叶:叶轴只生一个小叶,但小叶片 与叶柄间具关节。如柑橘。
复叶类型
▪ 单叶和复叶
(二) 叶片的形状与脉序类型
▪ 1 、叶片的形状:根据叶片长宽比例,叶片最宽处所 在的部位分为:
▪ 长宽近于相等:圆形(莲)、倒阔卵形(玉兰)。 ▪ 长比宽大1.5-2倍:卵形(向日葵)、椭圆形(樟)、倒卵
形(紫云英)。 ▪ 长宽大3-4倍:披针形(柳)、长椭圆形(芒果)、倒披针
形(小蘖)。 ▪ 长比宽大5倍以上:线形(稻、韭),两侧近于等宽,先
端不硬。
2.叶形
▪ 鳞形:叶细小成鳞片状。如侧柏、柽柳。 ▪ 锥形:叶短而先端尖,基部略宽。如柳杉。 ▪ 刺形:叶扁平狭长,先端锐尖或渐尖。杜松。 ▪ 条形:叶扁平狭长,两侧边缘近平行。如水杉。 ▪ 针形:叶细长,顶端尖如针状。如油松。 ▪ 披针形:叶长为宽的5倍以上,中部或中部以
韧、光亮。如女贞。
三、 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
▪ 叶片:扁平呈条形。 ▪ 叶鞘:叶片基部延伸成鞘状裹茎。 ▪ 叶环:也称叶颈或叶枕,是叶片与叶鞘连接处
的外侧有色泽稍淡的带状结构。 ▪ 叶舌:叶环处向上突起的膜状物。 ▪ 叶耳:叶舌两侧向外延伸的突起物,常有毛。
三、叶的变态
▪ 叶卷须:叶的一部分(常为叶轴、叶柄、托叶) 成卷须状,有攀援功能,如豌豆。
薯) 5、平卧茎:平卧地面生长的茎。(地锦)
1.直立茎 3.匍匐茎
2.平卧茎
4.攀缘茎
5. 缠绕茎
(七)茎的变态
▪ (一) 贮藏茎:生长在地下具有贮藏养料作用 的茎。
▪ 1、块茎:形状不规则,节不明显且不规则。 如马铃薯,芽眼为节。
▪ 2、 鳞茎:具有肥厚肉质的鳞叶包围的扁平 或圆盘状的地下茎,如洋葱、山丹等。
簇生:由于茎节的缩短,多数叶丛生于短枝上。 ▪ 基生:多枚叶以互生或对生密集着生于茎基部或近地
表的短茎上。 ▪ 束生:2-多叶成束状着生。如油松。
对生
互生
轮 生
簇 生

叶片质地
▪ 叶质:叶片的质地。 ▪ 肉质:叶片肉质肥厚,含水较多。 ▪ 纸质:叶片较薄而柔软。如刺槐。 ▪ 革质:叶片较厚,表皮明显角质化,叶坚
下最宽,两端渐狭。如桃、柳。
▪ 倒披针形:颠倒的披针形,叶上部最宽。
▪ 匙形:状如汤匙,全形狭长,先端宽而圆, 向下渐窄。
▪ 卵形:形如鸡卵,长约为宽的2倍或更少。
▪ 倒卵形:颠倒的卵形,最宽处在上端。如 白玉兰。
▪ 圆形:如圆盘,长宽近相等。如黄栌。
▪ 长圆形(矩圆形):长约为宽的3倍,两侧 边缘近平行。
其中,枝条柔软下垂者为蔓性灌木。 ▪ 藤本:植株需依附于其它物体才能向上生长。 ▪ 半灌木:较灌木矮小,高常不及1m,多年生,上部
茎草质,于开花后枯死,茎基部近地面处木质,如篙 属植物。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
灌木
▪ 2、草本茎----木质化程度低,质地较柔软。 ▪ 一年生草本:水稻、棉、花生、玉米和春小
麦等。
▪ 二年生草本:冬小麦、萝卜和白菜等。 ▪ 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继续
发芽生长,如甘蔗、甘薯、马铃薯等。
(六)茎的生长习性
1、直立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的茎。(小麦) 2、缠绕茎:缠绕于它物向上生长的茎。(牵牛) 3、攀援茎:借攀援器官攀附于它物向上生长的
茎。(葡萄、黄瓜) 4、匍匐茎:平卧地面生长,节上生根的茎。(红
▪ 3、球茎:为短而肥大的地下茎,由根状茎先 端膨大而成,形态为球状,有明显的节和节 间,如芋、慈茹、荸荠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