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21说课讲解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21说课讲解
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 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 槐糖(glc 1→2 glc)、龙胆二糖(glc 1→6 glc)、
芸香糖(rh 1→6 glc)、新橙皮糖(rh 1→2 glc)、刺 槐二糖(rh 1→6 gal)等。
叁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皮肤变色的酪氨酸酶
的作用 制备脉通橙
维C、及化妆品的原 云香糖:
料。
α –L-鼠李糖(1→6)-D-葡萄糖
2. C-糖苷
是一类不通过 O原子,而直接 以C原子与苷元 的C原子相连的 苷类。如前列举 的葛根苷;右图
的牡荆素。
牧荆苷(素)
3.构成黄酮苷的糖类
天然黄酮苷类化合物,因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 及连接方式不同,而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单糖类:
抗肝脏病毒
芦丁
存在于荞麦花中, 治疗高血压,防止脑溢 血。
槲皮素 hu,落叶乔木或灌
木,果实球形,可供 药用,叶可喂柞蚕, 树皮可提取栲胶。
对血小板聚集及血 栓形成有抑制作用是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成 分之一。扩冠,治疗 冠心病。
立可定
人工合成的扩冠药
2.保健抗氧化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都有较强的抗氧化自由基的作 用。如葛根素在0.2mg∕L时能清除多个体系产生的O2-、
黄芩苷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1952年前指母核为2-苯 基色原酮的系列化合物;
现泛指两个苯环(A、B 环)通过中央三碳链联 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C6-C3-C6体系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黄酮)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 ( 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 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概述
分布很广: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且生理活性各样,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研究进展很快。仅截止1974年止,国内外已 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以天然黄酮 类为主,少部分为合成品),并以黄酮醇类 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 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 见 。至1980 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 2721个。
龙胆三糖(下图) β-D- Glc-(1→6)-β-D-Glc- (1→2)-D-fru
⑷ 酰化糖类
2-乙酰基葡萄糖 4-咖啡酰基葡萄糖
4-咖啡酰基葡萄糖
5,7,4,-三羟基黄酮-3-O-(4,-咖啡酰基)葡萄糖苷
山︸奈素
三.生物活性(应用)
1.药品中的应用
心血管系统应用: 芦丁,橙皮苷,香叶木苷等具有维 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防治高 血压、动脉硬化);葛根素,槲皮素,立可定等具有扩 冠作用(治疗冠心病);槲皮素可防止血栓形成。
OH
查耳酮类
(chalcones)
O
二氢查耳酮类 (dihydrochalcones)
橙酮类(澳咔) (aurones)
OH
O
O CH
O
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较为复杂,如水飞 蓟素(silybin)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
OH
HO
O
O
OCH3
O CH2OH
OH OH O
水飞蓟素
蓟:ji,草本植物,种类多,如大蓟,小蓟,水飞蓟, 异水飞蓟,次水飞蓟等。
酰化糖类:
2-乙酰基葡萄糖、4-咖啡酰基葡萄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 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4,-单糖苷,
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⑴单糖类
D-glucose(D-Glc)葡萄糖 D-galactose(D-Gal)半乳糖 D-mannose(D-Man)甘露糖 L-rhamnose(L-Rha)鼠李糖 L-arabinose(L-Ara)阿拉伯糖 D-xylose(D-Xyl)木糖
•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 成苷类,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
芦丁(槐米——槐树花 蕾)——存在于荞麦花 中,治疗高血压,防 止脑溢血。
黄芩苷——抗菌、抗 病毒、抗癌。能吸收 紫外线,清除氧自由 基,抑制黑色素的生 成,是一种很好的功 能性美容原料。
OH
HO
O
O芸 香 糖 OH O
芦丁
名称 黄酮类
三碳链部分结构
OLeabharlann 黄酮醇类OO
OH O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
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
O
O
O OH
O
名称 黄烷类
三碳链部分结构
黄烷-3-醇类 黄烷-3,4-二醇类
O
OH
O OH
OH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O
异黄酮类
O
O
二氢异黄酮类
O
名称
三碳链部分结构
D-Gal D-Man L-Rha
L-Ara
D-Xyl
新橙皮糖:α-L-Rha-(1→2)-D-Glc
⑵ 龙乳双胆糖糖双β类-D糖-G:aβl--(D-1G→lc4-)(-1D→-G6l)c -D-Glc
麦芽糖α-L-Gal- (1→4)-D-Glc
麦芽糖
乳糖
⑶三糖类
槐三糖 β-D- Glc-(1→2)-β-D-Glc- (1→2)-D-Glc
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等有抗 菌作用;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病毒作用。
抗肿瘤活性: 槲皮素,黄芩苷,金丝桃、映山红中的 金丝桃苷等各通过不同机制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抗炎、镇痛作用: 金丝桃苷有全身或局部点镇痛作用, 其机制不同于吗啡和阿司匹林,是一新型镇痛药。
儿茶素(黄烷醇类)
为何称之为黄酮类?
该类化合物有酮羰基,其母核上常有的羟基、 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助色团的存在, 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故称之谓黄酮类。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 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
虽是植物的非营养成分,但其生物功能多种多 样,如调节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损 伤、作为植物的抗毒素等。
天然黄酮类C-糖苷,如葛根黄素,葛根黄 素木糖苷等,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冠有效成分。
OHHO CH2OR
HO O
HO
O
O
葛根黄素
R=H
葛根黄素木糖甙R = xylos
OH
1. O-糖苷
如前列举的芦丁、黄
二芩.苷黄。酮苷的构成方式
橙皮苷:防治高血压、
动脉硬化、脑溢血、
视网膜出血、牙龈出 云香糖
血等。还能抑制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