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校园解说词山西农业大学坐落于山西中部最富发展活力、文化张力、和谐魅力的晋商故里、特色名县—山西省太谷县。
这里地处三晋腹地,距省会太原仅45公里,生态环境优美,商贸教育繁荣,公路铁路通达。
太谷自西汉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有“中国华尔街”、“旱码头”、“小北京”、“金太谷”之美称,是大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政治人物孔祥熙的出生地,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在中国明清以降直至近代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是铭贤学校是孔祥熙先生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
北傍乌马河,南依凤山。
砖砌围墙,巍然高耸,园内楼堂馆舍,店铺书房,船舫花室,亭榭游廊,假山钟楼,石桥水塘一应俱全,林木扶疏,花草馥郁,是一个极佳的读书场所。
1901年,孔祥熙在通州潞河学院通过毕业考试名列榜首,因此被保荐赴美留学。
在欧柏林学院肄业四年,获学士学位。
1905年考入耶鲁大学研究院,专习矿物。
1907年夏,毕业于耶鲁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1907年,当孔祥熙即将归国时,到欧柏林学院向老师和同学告别。
学院的中国同学会举行集会,欢送孔祥熙回国。
集会上,有人提议乘孔祥熙回国之便,带一笔捐款,为庚子殉难传教士建立一所纪念堂,立碑勒石,永作纪念。
此时,孔祥熙建议,设立学校,造就人才,使庚子殉难教友的精神长存人间。
孔祥熙的建议得到众人的赞同。
孔祥熙募集到第一笔办学经费。
光绪三十三(1907)年秋,孔祥熙由美归国,即于山西太谷创办铭贤学校,最初校址在县城南关之明道院。
孔祥熙确定了校训、校旗、校徽,并亲自题写了“学以事人”的校训(Learning for Service)。
建校初期为一所包括初小和高小在内的完全小学,学制初小4年,高小3年,学生50余人,教员4~5人。
1908年办初中,1916年办大学预科(相当于高中)。
1909年春,学生增至一百数十人,因明道院地址狭隘,不便扩充,经过与教会负责人康保罗和贝露女校负责人贺芳兰协商,将教会办的仁术医院和贝露女校(为纪念庚子被杀的贝如意和露美乐而建的学校)所占的孟家花园与明道院对换。
达成协议后,于1909年农历二月初二迁入城东孟家花园。
校门继续使用孟家花园的原门。
孟家花园孟家花园是清代中叶太谷县望族孟氏在县城东郊修建的一座别墅。
此园座落在太谷城东二里许的杨家庄村西。
孟氏于清初在江淮一带经商,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举人、进士辈出,前后有七人出任知府,遂成为太谷望族。
孟氏建造此园,除供其家族避暑消遗之外,也邀集当地骚人墨容,诗洒唱和。
盂氏长期雇有园丁,专门培植花木,供城内住宅院中陈设立景盆花,又有瓜棚豆架,供应新鲜瓜果蔬菜。
实际上此园既是别墅,又是庄园,同时在主楼东边院内还设有当铺,当铺内的经理人员也是庄园的管家。
1926年春,孔祥熙再次赴美,宣传中山遗嘱。
欧柏林学院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募集办学资金。
欧柏林学院校友霍尔(电解铝的发明人)捐赠75万美元作为基金存入银行,以其利息资助铭贤学校办学。
此后,每年有4万余美元的办学资金。
1928年设农科,由获得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的穆懿尔担任主任。
各系办公室次第落成,农科各系均移入办公,由此农科事业,遂日趋进展矣。
1929年春,接收贝露女校,改组为铭贤初中女子部。
成为较早男女合校的中学。
1929年,开始大学部之筹备,已经校董会通过,将来拟设农学院、工学院及女子艺术学院,为国家造就实用专门人才。
当年请美国设计师墨菲规划设计了校园。
1931年本校筹设工科,李海文(廷魁)任主任。
1933年春工科实习厂告成,遂添各种机器设备,工科正式成立。
1937年5月,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令铭贤学校筹办农工专科学校,并尽早开办。
遗憾的是7月卢沟桥事变,山西局势岌岌可危。
10月铭贤学校师生200余人被迫南迁。
辗转四省,分别在运城、陕州、西安、沔县、金堂五地办学1939年4月落脚于四川省金堂县曾家寨。
1940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成立并招收学生。
1943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铭贤学院成立,设农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农用经济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工商管理学系、银行学系等8个学系,招收学生194人。
在金堂县办学12年。
1950年11月迁回太谷,1951年10月更名为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铭贤学校自1907年创办到1951年,办学历经44年,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诸多著名学者和省部级领导干部。
如著名学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均、席承藩、郭承基,两院院士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世忠等;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干部有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辽宁省委书记及河南省委书记张树德、吉林省委书记王大任、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交通部部长李清、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少将许志奋等。
校园建筑介绍铭贤学校非常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
因为人化是文化的起点,化人是文化的目的。
学校就是要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营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铭贤学校不仅营造关爱学生浓郁的精神氛围,而且也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进而营造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
跨进铭贤学校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而醒目的匾牌,写着“渐入佳境”四个大字。
每一学期孔祥熙都要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要挂这一块匾的意义,“学生念书,读到一个阶段,老在那里停留不前,固然不可,但是躐等急进,也非所宜。
求学必须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往前走。
必须如此,所求获的学问方始是着实的,可用的,而且越学越有趣,越走越光明,这种读书方法好有一比,——倒食甘蔗,渐入佳境。
”由求学论及为人,他更伸引其义,他还说:不仅读书应该渐入佳境,凡是聪明人的一举一动,率皆如是。
反过来说,一个人读书越读越糟糕,走路越走越黑暗,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苦不堪言,江河日下,将来不会得到好结果的。
诸生须知,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决不能在中流停顿,所以,我你最好鼓起勇气来,按部就班,循序而进,一步步的达成目标,这便是真正的“渐入佳境”!崇圣楼:从校门进来,右侧就是崇圣楼院,正面悬着“崇圣楼”三个大金字的匾额。
崇圣楼原是孟家建的天后楼,建于清朝乾隆初年(1750年前后)。
楼内是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雕绘。
铭贤学校时,更名为“崇圣楼”一层是博物室,陈列着多种飞禽走兽和各种矿物标本。
杭氏楼:1921年秋,由欧柏林学院杭氏基金会捐建,总建筑面积503㎡。
此楼是铭贤学校大礼堂(现在工会办公室)。
当年,门额上悬着“扶危济困”的匾额。
此匾的来历是,1920年山西大旱,灾民无以为生。
孔祥熙出面向华洋义赈会请命,贷得巨款100万美金,并提出“以工代赈、修筑公路,将来以公路收入,偿还贷款”的意见。
山西督军阎锡山得悉后极为高兴,马上派孔的同乡好友赵守钰为路工局局长,督修平遥经汾阳至离石、军渡之晋西公路和由平定、阳泉经昔阳、和顺之晋东公路。
因此,山西全省赈务处题赏“扶危济困”的匾额。
上二楼对面墙上悬着山西督军兼省长题赠的“仁言利溥”的匾额。
墙上还挂着许多的名胜照片,讲台对面是校训“学以事人”,楼下就是科学与文学的各教室。
“仁言利溥”出自于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仁言利溥”是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大庇欢颜”院(现在的设备处院)1909年修建。
“大庇欢颜”横匾,取自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尚德堂。
早期的铭贤学校的礼堂,门额曰:“尚德堂”。
它取自于《左传》里的一句名言,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祥熙经常在这里训导学生,他说:春秋左氏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谓之三不朽。
”我问你们立功、立德和立言,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学生的答道:“说话比较容易,做事比说话困难,修养德性则更难于做事。
”孔祥熙便告诚他们说:“不,你们都错了,依我之见,立言最难,图为立言不是信口开河,立言者必须有学、有识、有见地,说出来的话丝毫不容人批评指责,必须放诸四海平绳墨,历诸百世合时宜。
立功比较容易,那是由于要立功就得做事,试问,世间那一个人不会做事呢?只要埋头苦干,勤勉努力,其事功自然伟大,成绩自然可观;不过往往有人立了事功而不为多数人所知,所以我说立功比立言为易。
至于立德,那是个人的事,不一定要别人帮忙,只须消极方面不为非作歹,不迁怒贰过,积极方面忠于职守,努力前程,博施济众,节用爱人,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几点,几乎便是完人,因此之故,立德何难之有?然而,论到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则以德居先,功次之,言又次之。
这又因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功呢,似与德的关系更少,秦始皇是个暴君,但是万里长城之筑。
不能不说是他立的功。
总之,德里面有功有言,言与功里面却不必一定有德。
我们的大礼堂叫做尚德堂,也就是希望同学们都能为一个立德的人,亦即养成圆满的人格,包括言与功在内。
”这便是“尚德堂”的由来。
韩氏楼:是美国人韩明卫为纪念其母而捐建。
《老人与海》作者的祖母——韩老夫人素抱博爱主义,屡次欲来我国,可惜还未竟志。
她临终的时候将次子唤到床前道:“我死之后,可将我的储蓄金二万元捐给铭贤学校,为建筑宿舍之用,也可以表示我对华人的一片爱心。
”铭贤学校按照韩老夫人的遗愿,1923年春季开始施工,1924年秋季竣工,总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
这座楼是三层建筑,上层是高中生宿舍,下层是初中生宿舍,底层是洗澡堂、洗衣室、汽炉蒸锅室。
田氏楼:田氏楼是由担任副校长职务的田俊卿(W.C.Fairfeild)捐款兴建的,1923年落成,是铭贤学校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因此又称为科学楼,总建筑面积617㎡。
1986年,因建图书馆,移建于韩氏楼东侧(今后勤财务办公楼)。
校长院:后有寝室(139㎡),前有办公室(66㎡,现统战部办公室)。
校长寝室有客厅、卧室、卫生间,采用地暖取暖方式,设施均适用先进。
石板院与花栏院:一进学校门就是石板院,东侧是花栏院,南面是初级中学饭厅与厨房及音乐室。
北面的二层楼原来是孟家的当铺的门市部和物品的储藏室,并非孔二小姐的绣楼。
铭贤学校进驻后是作为“庶务处”、“书记室”、“会计室”等办公室。
孟家的绣楼:现在科技处的办公楼,该楼的西侧是孟家被称为“洛阳天”的花园,该楼是为女卷观赏园景之建的楼宇。
亭兰图书馆和嘉桂科学楼于1936年8月先后竣工,是孔祥熙和宋霭龄为纪念双方父母捐建的,亭兰图书馆和嘉桂科学楼各取孔祥熙和宋霭龄父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命名。
此二楼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设计,为中西合壁式风格。
两楼建筑面积都是1382平方米,总投资19.4万元。
两建筑门楼为红柱挑沿琉璃瓦砌筑。
屋沿雕刻、彩画细致,门楼内砧墙门顶用汉白玉匾砌入墙内,上刻阴文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