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5-19 7:38:34 点击:4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定义和主要阶段工程造价指的是工程建设相关支出的费用。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会涉及到费用的支出。

工程造价管理最终会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各方的收益。

由于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因此工程造价的管理也可以基于不同的视角展开,比如从项目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工程造价指的是项目固定资产的全部投入。

对于项目承建方来说,它指的是项目承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造价需要基于科学客观的核算并在双方协商下共同完成。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来说,一般会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项目可研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后评估阶段。

对于规模特别庞大、建设周期特别长的项目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往往会聚焦于其中的某一阶段进行。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项目的成本、完成建设目标,并对相关问题的进行发现并解决,最终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原则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模块,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工程造价管理往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是事前控制原则。

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聚焦在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偏差的控制方面,并且根据实际成本的控制情况,不断修改目标造价。

近几年来,经过多年的实际经验积累,业内发现传统的偏差控制为重点的工程造价管理对于降低整体项目成本的作用不大。

而项目设计阶段往往就已经决定了整个工程成本的大致范围。

因此未来建工工程造价管理需要以事前控制为基本原则,聚焦于项目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测算和评估确定项目整体建设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造价管理追求的目标。

其次是全面控制原则。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过程的五个阶段中,涉及到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个主体,并且需要从人力、物力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具有项目管理的全面性特点。

第三是重点控制原则。

对于一些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的大型建筑项目,在可研、设计、招投标等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涉及到大额的合同管理,因此在项目实施期间,需要针对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管理。

比如项目施工阶段,需要根据前期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进行细化并落实到施工的具体环节中。

最后是动态监控原则。

为了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有效控制,必须对各项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并通过反馈不断评估、修正相关计划方案,控制项目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偏差,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业内对于建工工程造价管理在停留在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偏差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成本管理理念,因此往往会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项目可研以及决策阶段,有些投资方为了使得项目立项获批的可能性提升,往往会往低估算工程造价。

这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在项目设计管理阶段,往往存在设计不完善等情况。

前文也提到,项目设计阶段对于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往往会大于施工阶段。

根据业内专业人士估计,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来看,项目决策阶段为95%以上,项目设计阶段影响的程度往往大于30%,而施工阶段的影响程度则小于25%。

因此设计阶段的管理以及限额设计的缺失会对整体项目效益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

然而,当前投资方和设计单位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最终的项目设计方案在成本估算方面偏于保守。

虽然从整体成本上看,一般项目设计占到项目全周期成本的1% 都不到,但是项目设计的内容对于后续施工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全寿命费用。

而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相对比较重视施工阶段的管理,对于工程合同价格确定、变更以及工程决算等任务投入的精力相对更多,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方缺乏足够的指标约束,使得项目后期实施存在工期延长或者决算超标等现象。

在招投标阶段,有些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会故意压低投标价格。

后续的施工环节中又通过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来节省成本,从而造成质量问题进行返工,或者埋下安全隐患。

另一个方面是施工承包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会忽视对于这个环节的管理。

招投标是施工企业造价管理的起点,对于后续施工有着指导
作用。

但是许多施工企业在招标中往往会忽视相关注意事项,并且在招投标过程中对于工程量清单等重要资料缺乏足够严谨的审核,从而对于后期的成本控制缺乏充分预估,即使能够以相对较高的价格中标,但是在项目利润等方面仍然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

由于招投标阶段工程合同在条款等方面不严谨,导致施工方对于合同理解有误,造成后续环节的纠纷。

在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着对于项目设计方案随意变更等问题。

虽然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是原则上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遵循设计方案执行,不能随意变更设计内容、增加项目成本、扩大项目规模,并且应对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决算超标等问题负责。

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基于以下原因会造成施工的不规范:从施工单位自身的角度来说,有些施工单位往往急于开工,并且缺乏有效的成本分析,从而对整个施工环节缺乏严格的控制。

在施工监管环节,由于监理等问题,如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返工,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超出了设计阶段的成本估算。

从施工现场的监理来说,由于监理单位对于项目情况了解程度不足,往往会随意签证,缺乏对于项目质量的管理。

除此之外,施工原材料质量问题、施工队伍纪律性等也是造成施工环节工程造价管理不足的一大原因,还有政府等行政干预也是造成施工环节随意变更方案的一个原因。

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目前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对于这个环节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对于项目审计、总结以及项目签证的回顾往往只是走走形式,无法给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4 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首先在项目可研或项目决策阶段,除了对于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之外,还需要进行严密的技术经济论证和相关效益分析。

并且为了防止上文提到为了提高项目审批几率而低估成本的问题,需要对项目送审方以及审批方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促使审批机构加强对项目内容的了解,充分发现问题、杜绝隐患。

在项目设计阶段,需要提升投资单位和设计单位对于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

作为整个造价管理中对于工程整体成本影响程度最高的环节,需要在设计环节基于严格的约束指标,充分考虑项目细节,并且条件允许的话请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参与评估设计方案,以在设计阶段就对整个工程造价形成一个科学完成的预估,防止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才发现成本超标,进而更改设计方案甚至停工的窘境。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可以在施工阶段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并要求设计方提供各项指标概算的具体依据。

另外可以在设计阶段引入监理机制,对设计方案进行监督制约,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形成性价比较高的方案。

在项目招投标阶段,需要通过招投标代理公司规范相关文件,促使投标方制作严谨详细的招标文件,防止低价竞标后偷工减料的行为。

在项目施工阶段,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于项目设计方案以及招标资料的消化理解,并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测算方案活动在人力物力等多个方面的投入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进行施工阶段功臣造价的管理。

这个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在前期的设计图纸审核阶段予以足够重视,充分考虑到后续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项目业主同时与施工企业充分沟通,确保工程签证的客观性。

最后在竣工结算以及项目后评估阶段,作为业主和施工企业双方来说都需要提升该环节上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

对于业主来说,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环节,需要核对施工中的费用成本支出。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这也是体现经营诚信,提升企业形象的机遇。

因此项目业主和施工企业双方在这个环节都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这需要事前明确竣工的条件以及验收标准,并对后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保修费用进行明确。

参考文献
[1]邢天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经济,2014( 6) : 15 - 18.
[2]杨德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 17) : 104 -104.
[3]卿姚,姜冰,李阳.浅议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改革前景[J].四川建筑,2013,32( 6) : 231 - 232.
[4]郑洪林,王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5( 1) :141 -1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