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毕业论文

地铁毕业论文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顶岗实训报告专业: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班级: 10194 姓名:麻建华学号: 14实训地点:沈阳地铁二号线北延线四标辽宁大学站完成时间: 2013 年 3 月 31 日指导教师:殷雨时职称:讲师外聘教师:王航飞职务:经营科科长建筑工程系编制毕业实训报告成绩报告单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1)1.2 联络通道结构形式 (1)1.3 水文地质概况 (2)第二章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及措施 (2)2.1 正洞内管片加固施工 (3)2.2 联络通道范围内土体注浆预加固施工 (4)2.3联络通道加固情况及降水施工 (5)2.4 初期支护施工 (6)2.4.1 管片破除施工 (6)2.4.2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7)2.4.2.1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7)2.4.2.2、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 (7)2.4.3联络通道初期支护施工 (9)2.5 联络通道二次衬砌施工 (11)2.5.1 衬砌施工流程 (11)2.5.2 施工措施及要求 (12)第三章致谢 (22)地铁区间联络通道施工---浅埋暗挖法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工程学院站~辽宁大学站区间南起工程学院站,基本沿京沈街蛇形向前,至辽宁大学站止,起止里程为右K5+283.200~K6+584.100。

区间全长约为1300.9双线米。

分别在k5+750和k6+195设置1、2#联络通道,其中1#联络通道兼泵站。

1# 联络通道位于沈阳航空大学西门外绿地处,通道上方存有一条下水管道和1根10KV 电缆。

2#联络通道位于辽宁大学东门外侧附近,京沈街下方,通道上方存在一条污水管和一弱电管沟。

1.2 联络通道结构形式联络通道及水泵房采用暗挖法施工,“钢筋格栅+喷射混凝土”支护形式。

初期支护钢格栅外铺设Φ6.5@150×150钢筋网。

工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

隧道中线间距为13m;联络通道洞口结构尺寸为1.6m(B)×3.15m(H)。

初衬进口处900mm长的断面4.2m (B)×4.6m(H),标准断面3.7m(B)×4.6m(H),泵房处断面3.7m(B)×6.6m(H);喷射混凝土厚度300mm;保护层厚度为40mm;标准断面格栅间距为500mm。

二衬钢筋混凝土除泵房侧墙为350mm厚底板400mm厚外,其他处侧墙、泵房中隔板、顶板厚度均为300mm;保护层厚度40mm。

图1联络通道平面图图2 2-2断面图1.3 水文地质概况本区段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浑河老扇冲积形成的③-3中、粗砂层中。

地下水水温变化在9.0℃~14.0℃,按水温分类为冷水。

地下水为承压水,地下水水位埋深为8.6m~14.2m,标高33.85m~39.65m。

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幅在0.50m~2.00m。

含水层渗透性强,渗透系数一般在30~70m/d之间,水力坡度约1‰左右。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第二章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及措施联络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施工总体思路为:先进行土体预加固,然后在联络通道处,由已贯通的右线盾构隧道为工作面,采用侧壁开洞混凝土切割技术,向另一条隧道施工,联络通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先进行联络通道的开挖及初期支护,联络通道开挖支护并且初支背后注浆完成,将底部泵房位置的格栅拆除,向下开挖泵房,边开挖边支护,开挖安装格栅时,沿井壁打设锁脚锚杆。

开挖到设计深度后,用封底格栅进行底板封闭,完成整个初支施工。

将初支面找平,由下往上铺设防水层,最后进行模筑混凝土施工。

联络通道处的管片在开口切割施工前采取支撑加固措施以防隧道变形,待通道钢筋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隧道内临时支撑点,再次拧紧相邻衬砌环内所有连接螺栓。

2.1 正洞内管片加固施工联络通道马头门位置测量放线完成后,在联络通道中心里程向南向北左、右线正洞7.2m范围内分别安装临时支撑并拉紧洞门上方中线左右各6环管片。

为了保证洞内水平运输不受影响,确保行车安全,安装门形临时钢支撑。

支撑纵向间距为1200mm。

如图7示。

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并及时复紧管片连接螺栓,若监测数据异常,应及时进行支撑加固补强,确保正洞结构的稳定。

图3 正洞内管片加固断面图2.2 联络通道范围内土体注浆预加固施工联络通道结构底板位于潜水水位以上,矿山法施工受地下水影响较小。

地质属于砂卵石地层,自稳性强,且所处位置地表空旷。

因施工需要,联络通道位置的正洞管片必须破除,由于该处土体在正洞施工时已经被扰动,如直接拆除后开挖容易引起该处土体失稳,为此需要对洞口进行预加固。

沿拱顶以上300mm用水钻钻一排孔,间距排距300mm,通过管孔插入φ32×3.25,长3m的超前小导管,打设方向沿管片圆弧的径向,仰角基本在10~15°,采用风镐顶入,周边适当向外插一定角度,以增加注浆范围。

注水泥浆液,超前加固土层,注浆压力为0.2~0.4MPa。

通过小导管将洞门掌子面提前进行加固,以确保开洞的安全。

图8 洞口开洞前土体加固示意图。

小导管加工成型如图9。

图4洞口开洞前土体加固示意图图5小导管图2.3联络通道加固情况及降水施工联络通道旋喷桩加固情况(1)加固要求加固后的地基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自立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须达到0.8~1.0Mpa,渗透系数≤1.0×10-7cm/s。

(2)加固范围:长为混凝土结构衬砌外边两侧各3m,宽为隧道中心线间13m,深度为混凝土衬砌结构底下3m,结构顶上3m。

(3)加固方法采用水泥旋喷桩加固,桩径550mm,间距及排距为400mm,旋喷桩采用双重管工艺。

图6 旋喷桩大样图2.4 初期支护施工初支施工工艺,见图12所示。

图7联络通道初支施工工艺流程图2.4.1 管片破除施工待对联络通道范围土体预注浆加固完成后,再破除联络通道洞口相应管片。

管片必须分侧破除,防止正洞结构及马头门土体失稳,并且边破除边支撑。

在联络通道里程位置管片仅预留了2.4m的开口宽度及2.7m的开口高度,而联络通道的洞口段开挖断面尺寸为宽4.66m×高4.2m,联络通道马头门的格栅与拆除管片洞口宽度一致,底部高程与设计相同,拱部与拆除管片高度为准,封闭成环。

在管片拆除时,为避免发生隧道顶部土体坍塌,将联络通道开洞门范围内的管片分为6块破除,每块重约500kg,从上到下分步拆除洞口区管片,再分步开挖联络通道土体进行初期支护。

先凿除联络通道上台阶范围内的二片管片,开挖土体,施作初衬;待上台阶掘进2~3m后,再凿除下台阶位置剩余管片,进行下部土方开挖及初衬施作。

为保证联络通道开口位置正确,破除前应测量放线。

为减少切割时对角部的破坏(多切),在四个角预先进行钻孔。

2.4.2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2.4.2.1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参考暗挖试验段施工经验,小导管成孔采用风枪和风镐辅助高压风相结合的方式,用风镐+高压风辅助成孔方式在原状地层中成孔,埋设超前小导管。

为减少高压风吹孔成孔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坍塌,利用套管定向、封闭的措施解决孔位坍塌。

具体做法为:格栅安装完毕后先安装超前小导管导向套管,测量定位,在初支格栅内环向安设套管,套管可采用φ70钢管。

小导管仰角基本在10~15°,采用风镐顶入。

注水泥浆液,超前加固土层,注浆压力为0.2~0.4MPa。

2.4.2.2、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1)小导管加工制作小导管φ32×3.25,L=3m,前端加工成锥形,以便插入土体。

小导管中间部位钻φ8mm 溢浆孔,呈梅花形布置(防止注浆出现死角),间距300mm,尾部1.0m范围内不钻孔防止漏浆。

(2)超前小导管安装采取以下措施安装超前小导管及防坍塌措施:格栅、双层钢筋网片安装完成,先安装超前小导管导向套管,按照方案环向间距300mm布孔,测量定位,在初支格栅内环向安设套管,套管可采用φ70钢管,喷射完成混凝土。

管孔采用YT-28风钻钻孔,孔径50mm,将钢管前端插入套管孔内,风镐顶入。

见图13小导管成孔及防塌措施。

(a)定向套管(b)通过套管高压风吹孔(c)风镐击入小导管图8 小导管成孔及防塌措施(3)注浆用注浆机注浆,初压拟为0.3MPa,终压为0.6MPa。

注浆管联接好后,注浆前先压水试验管路是否畅通,然后开动注浆泵,通过小导管压入地层。

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4。

图9 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2.4.3联络通道初期支护施工联络通道初期支护采用初喷层、钢筋网、格栅钢拱架、湿喷混凝土联合支护。

开挖时,为防止土体坍塌,小导管注浆固化土体后,人工开挖上台阶土体,环状开挖,预留核心土,每步开挖0.5m,安装钢架,钢架间距为0.5m,挂网喷射30cm厚C25混凝土。

为控制拱脚下沉,采用垫方木以加大拱脚,并设置φ42×3.5,L=3.5m的注浆锁脚锚管。

上台阶开挖长度2~3m后,下台阶土体开挖跟进施工并及时安装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及早封闭成环。

则待初衬贯通后再将渐变段初衬破除,进行反挖,即逐榀破除渐变段原有的格栅及喷射混凝土,按照设计端面尺寸重新架立格栅,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联络通道土体开挖时,应坚持先探后挖,掌子面视情况进行注浆加固。

土方运输采用手推车,卸入土斗内,并用电瓶车沿区间隧道轨道运输至盾构始发井,通过垂直提升设备运至地面。

为拱制沉降及施工安全,在初支施工完成后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初支背后充填注浆。

充填注浆应跟随开挖工作面、并距开挖工作面5m的地方进行。

注浆浆液为单液水泥浆,水灰比1:1,掺加0.5%(占水泥比重)食盐和0.05%(占水泥比重)三乙醇胺复合促凝剂。

注浆终压为0.5MPa。

注浆速度不大于50L/min。

初支背后充填注浆结束标准为:①单孔标准:注浆压力逐渐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注浆压力达到0.5MPa,稳定3min即可结束注浆;②全段结束标准:初支表面无明显漏水点,隧道允许漏水量为0.12L/m.h。

2.4.3.1联络通道标准段支护参数a、格栅:采用四肢φ25主筋格栅,格栅间距0.50m;主筋内、外保护层均为40mm;b、纵向连接筋:φ22 @100mm,双层布置;c、钢筋网:φ6.5@150×150,外侧布置;d、喷混凝土:C25混凝土拱墙底板均300mm厚;e、回填注浆:注浆管φ25×2.75mm,L=0.8m;环向间距:起拱线以上为2.0m,边墙为3m;纵向间距为3.0m,呈梅花型布置;注浆深度为初支背后0.5m。

见图15。

图10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孔位布置图(单位:mm)2.4.3.2初支施工a、土方开挖结合本工程的地质情况,上台阶开挖时,为了保证土体的稳定,开挖时预留核心土,沿结构边线开挖,开挖完成后即挂网扫喷一层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