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分析报告

公共关系分析报告

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方式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今日社会,沟通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沟通能力已成为21 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沟通能力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我们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完善、人际关系和协调、冲突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大都起因于沟通障碍,心理问题的产生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潜力发挥。

心理问题的被动“治疗”变主动“预防”的唯一举措是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沟通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大学生们越来越多的通过虚拟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然而现实中大学生面对社会又不得不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大学生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手段有那些?大学生们对于外界交流的重视吗?大学生最常交流沟通的人又是谁?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关系课外调查小组专门做了此次调查。

二.方法与步骤(一)调查方式与方法我们小组调查的对象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作为我们的抽样范围。

所有样本采用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调查员及我们的组员。

我们每个人根据工作安排在不同学院内发放问卷,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

(二)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样本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各学院住校大学生中抽取的。

我们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8份,占问卷总数的98.1%。

其中男生73人,女生35人。

人数独生子女61人,占总人数的56.5%。

非独生子女47人,占总人数的43.5%。

由于问卷数量有限,我们只讲打不全不交的的问卷设置为缺失值,并未当作无效问卷。

所以有效率就等于回收率。

(三)资料收集过程我们小组组员分别在不同的学院随机抽取10名同学,共抽取同学110名。

这些同学就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问卷被我们的组员随即发给被抽取的同学,然后他们当场填答,填答完后人由调查员收回。

实发问卷110份,回收108份,回收率98.1%。

未回收问卷的主要是因为被调查者私自收藏所致。

从总体情况看,同学填答问卷是很认真的,问卷填答质量较高。

三、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1.我们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常使用的交流手段有一定的不同也,但又有相同之处。

表1表1中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喜欢通过面对面、短信、QQ进行沟通联系,但是非独生子女的交流方式更叫多元化,比如邮件及其他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和过去相比,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对交流方式的影响不大。

2表表3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注意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的培养,一部分同学主动参加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这是值得鼓励的。

学生在交流沟通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交际能力需要提高。

交流沟通能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反映出学生在交流沟通方面的能力缺乏。

因此,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一定要引起重视。

表4从表4中了解到大学生沟通的范围比较小,基本上是日常生活遇到的人,其中朋友、同学、父母长辈亲戚、老师或辅导员是最常交流沟通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局限性。

四、结论与思考(一)研究结论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看,当前大学生的交流沟通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大学生虽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在交流沟通方面的问题,但总体上表现不错,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很好的发展人际关系,发挥个体的内在潜能,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沟通能力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靠沟通,参加工作后在社会交往中亦需要沟通。

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 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相应举措已势在必行。

(二)思考若在保持自身人格完整的同时,关心他人的需要,与别人沟通。

平等真诚地对待朋友,将心比心,培养自己的角色互换心理,就能消除隔阂,获得真正的友谊。

建立起和谐的大学生交流沟通关系。

1.大学生沟在通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应算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

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着身为天之骄子,相互间无多大利害冲突的大学生,他们对人与人的交往心存防患、自我封闭。

据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现在的大学生约有60%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30%存在心理障碍及50%以上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缺乏自信。

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日趋扩大。

例如: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焦虑、抑郁、嫉妒、仇恨等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沟通与疏导,积累成疾,一旦遇到“导火线”就会爆发;人际沟通受阻带来的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等情感问题亦造成心理问题缠身,甚至出现心理扭曲等现象。

马家爵校园杀人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大学生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都属于沟通不良造成的。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举措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很好的发展人际关系,发挥个体的内在潜能,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指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人际关系则是85%。

据说,美国大学曾对10 年前的毕业生做过跟踪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在校时学习成绩拔尖而不善于人际沟通的学生,毕业后获得事业成功的只占20%,而那些在校时学习成绩一般却显示出其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事业成功的占80%。

这个调查结果令人深思!自2002 年以来,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会上,对“情商”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一些成绩好的名校毕业生因沟通能力差,表达能力欠佳,多次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沟通能力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靠沟通,参加工作后在社会交往中亦需要沟通。

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 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相应举措已势在必行。

(1)将沟通纳入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不断进展的社会,知识爆炸、信息频传、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主宰着社会的发展,它要求人们必须重视沟通,加强交往。

信息共享,沟通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逐渐显示出它的不可缺性。

很多毕业生都有这样的体验,没有高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可能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如果不能自如地同招聘者沟通,成功地推销自我,得到别人的赏识,恐怕连工作的门槛也难以迈进。

因此,学校亟待在大学生中加强沟通方面的知识培养,把沟通教育纳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系统化的训练。

使他们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与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他们认知自我、理解他人并与他人顺利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如:武汉理工大学针对大学生普遍缺乏沟通与交际能力的状况,开设了《实用汉语交际技能》课,这门课不用考试,不用作论文,学生只需要与异性聊天达10 分钟就能拿到2 学分。

这旨在提高那些不爱说话,不善交际的学生的交际能力。

山西师范大学已将《现代沟通学》作为一跨专业选修课。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大生中加强沟通教育,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普遍足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也解决了,他们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顺应时代的潮流了。

(2)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沟通平台。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话多”。

有的大学生厌倦沟通,并非他们生性不擅长言辞与往,而是没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与可信赖的倾诉对象。

虽则,各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而往往只能解决严重的心理问题,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更何况现今的大学生隐私观念较强、面子薄,就是有心理问题也不见得主动找心理咨询室治疗。

日积月累,心理负荷超重,出现校园暴力、自杀、他杀的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我认为,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大学生搭建一个轻松的、无拘束的沟通平台。

可以创建一个沟通网站,开设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栏目,或利用电子信箱与建立QQ聊天室等等,聘请有关专家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宣传和推广新的沟通理念,同他们交心换心、授业解惑、就业指导、人生感悟。

有了这样一个广阔的沟通平台,相信他们无话不谈。

(三)将沟通的效果纳入综合测评考核。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人与人直接沟通的尴尬。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是任何先进工具都无法替代的。

只有让大学生不论面对熟人还是陌生人,是独自一人还是大庭广众之下都能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地进行沟通,才能称得上是他们有了沟通能力。

据笔者近几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发现在大二的学生当中存在个别沟通可以,群体沟通不行;非正式沟通可以,上台发言胆怯;同性沟通自如,异性沟通紧张;同同伴沟通还行,同老师沟通诚惶诚恐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主动找学生谈心,每人至少一次,不受谈话内容、形式、地点的限制,尽量让他们有一个轻松的心境,愉快的心情。

这样,沟通时,他们才会说心里话,道出实情。

其次,把学生主动找我沟通纳入综合测评考核当中。

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勇敢地、自愿地同我沟通。

通过沟通,既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又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动态,便于及时做疏导工作。

再者,在班上随机编组,要求他们就某事或某个问题去沟通,再考核沟通结果。

实践证明,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说话不再语无伦次了,男生与女生也有正常的交往了。

出此招,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同不同人群沟通的能力。

总之,在大学生中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要求社会各界转变观念,尤其是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应重视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沟通教育的地位,为社会输送适用的、合格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