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全

最新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评价澳大利亚社会保障的发展是按照慈善(charity)—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社会救助)—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所以,澳大利亚学界对于这三个概念的讨论也散见于已有文件中。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关于社会保障发展及其福利国家形态的认识与讨论也丰富多彩。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1. 慈善慈善事业发展是澳大利亚社会福利体系建立的开端。

在澳大利亚研究文献中经常发现有“philanthropy”和“charity”两个不同的词,其都表示慈善事业的意思。

如果说对于澳大利亚慈善事业的研究作者都用这两个不同的词,可以说完全是作者的喜好而已,但是对于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的研究使用这两个词,则是有一定缘由的。

那么这两个词到底又什么区别呢?理查德?肯尼迪(Richard Kennedy,1982)对其做了清晰的解释,他说这两个词其实差别很小。

“charity”原本意味着基督教的爱,但是在中世纪以后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人灵魂或者精神的拯救和施舍。

而“philanthropy”原本意味着人类之爱,但逐渐转化成统治阶级为挽救或者保存自己的财产的社会行动。

基于此概念的辨析,理查德?肯尼迪对澳大利亚殖民时期的慈善事业做了分类,如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在墨尔本的慈善行为源于基督之爱的慈善的转化,而出现在悉尼的慈善行为受英国慈善的影响为人类之爱的慈善。

其实,一般在早期关于悉尼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文献中作者习惯性使用“philanthropy”,而对于墨尔本的慈善事业历史研究会习惯使用“charity”。

2.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在澳大利亚属于非缴费型的收入审查类社会保障项目或者制度。

比如必须通过收入审查的老年、残障及遗属保险,各种补助性支付(payment)、收入性津贴(allowance)、及福利性支付(pension)类项目,澳大利亚均将其归“social security”类。

从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待遇享受的条件综合判断,澳大利亚使用的是下一概念的“社会保障”,其具有以下三个要件:一是政府立法实施。

澳大利亚在推出每一个保障类项目时都是立法先行,其法案就是政策。

二是待遇享受者不需要缴纳费用。

所有保障类项目,都不需要个人缴费,由政府财政全额承担。

三是必须通过收入—资产审查才能享受待遇。

这是保障类项目区分其他福利项目的唯一特点。

在澳大利亚,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并列的社会福利制度,都是社会福利体系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救助。

彼得?桑得斯(Peter Saunders,1994)对澳大利亚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范围也证实了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属于狭义概念范畴。

3.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澳大利亚社会保障领域使用的正式用语。

其涵盖了澳大利亚所有为社会成员提供得以缓解贫困、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措施的总称。

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戴维?托马斯?约翰逊(David Thomas Johnson,1996)指出社会福利不仅仅是针对个人、家庭等独立个体概念,也包括了全社会整体范畴,和贫困概念一样,有其特定的内涵。

其政策目标是使贫困最小化,是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因此,社会福利的内涵远远大于全社会所有个人和家庭福利之和。

社会福利是衡量国家整体有序运转的一个指标,也是对一个国家管理绩效水平的衡量。

和社会福利相关联的一个概念“生活水平”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内涵。

因此,社会福利是个人、家庭以及在他们之间利益分配的一个综合效用。

不过理想的社会福利概念还应该包括选择、机会及自由的含义,只是这些含义要应用到实践政策中还不能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进而也不能进入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体系中。

理查德?肯尼迪指出福利基本的定义是给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现金补助,不过主要是限定于穷人群体范围,而在20世纪逐渐出现了福利较为宽泛的概念,主要存在于福利国家中,由政府干预实施。

澳大利亚首次使用“社会福利”一词是在1939年,来源于英国。

从实践中看,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内容繁多,内涵丰富,其基本印证了戴维?托马斯?约翰逊的概念界定。

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体系,除了收入—资产审查类社会保障项目外,还包括了社会保险制度、各种福利服务制度。

由此,也说明了澳大利亚使用的是广义的概念的社会福利。

本书所称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是采用中国广义的社会保障概念,其实质是至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制度。

4.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和会保障、社会福利与社会关系这三个概念总是紧密相关联的,而连接他们的一致性因素是反贫困问题。

讨论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无法回避其余的两个。

戴维?托马斯?约翰逊(David Thomas Johnson,1996)曾做了一个有趣的排序,即“社会政策的主要兴趣在于社会福利,福利是幸福或生活水平,而贫困是福利光谱底端的福利,不平等现象是社会福利的异化”。

卡尼?特里(Carney Terry,1986)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讨论之后,指出社会保障比社会福利的内涵和外延都要狭窄,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的子集。

而社会福利除了社会保障外,还包括教育、职业福利、福利服务及住房等。

他强调,社会保障作为减贫的一项措施并不能否定导致贫困的结构性决定因素。

对贫困问题的人是要从经济、社会阶层及性别等多方面去研究。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与立法讨1.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1)反贫说。

卡尼?特里(Carney Terry R.,1986)通过对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政策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认为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立法基础源于反贫措施。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收入关联社会保障、健康保障和福利服务政策的制定均是旨在解决那些处于长期生活困难中、失业或者单亲家庭的人的生活和生存问题。

他将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建立看作是应对贫困的社会政策选择的结果。

主要是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理由:第一,贫困问题是困扰澳大利亚社会的一大痼疾,社会救助等措施应运而生。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部的布莱恩?豪(Brian Howe,1986)在为卡尼?特里(Carney Terry,1986)的书籍写序的时候提到“过去澳大利亚关于贫困与社会保障的研究一直受剩余论理念的影响,过于强调将贫困测量作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重点”。

第二,大量失业人员需要经济支持,失业保险制度得以产生。

第三,单亲家庭收入能力不足需要经济支持,单亲家庭福利得以产生。

洛伊斯?布赖森(Lois Bryson,1983)从女性贫困及其福利接受着的角色出发,对澳大利亚妇女、儿童及家庭福利制度产生的历史进行了研究,更进一步体现了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反贫困的说法。

(2)公平与正义之说。

沃尔特?纳什(Walter Nash,1943)是一个新西兰人,从一个朴素的公平与正义的思想角度,述说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说:“一个国家的财富首先应该为老年人付费,因为他们在其生命早期一直工作,并富有成效的使我们享受今天我们所享受的生活标准成为可能;为年轻人付费,因为除非我们对他们关心,今后将不会有人为他们提供;为生病付费,因为生病的人不能照顾自己。

在提供了这些公共产品以后,那些给予社会有益服务的人,有权享有他们的所有劳动成果”。

显然,从这一看似简单的财富分配理念,让我们不仅仅读到了公平正义的财富分配原则,更重要的是沃尔特?纳什为澳大利西亚(Australasia,早期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附近殖民区地域的总称)勾画出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核心内涵。

从澳大利亚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开展的一系列社会福利项目可以洞察初期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

卡尼?特里(Carney Terry and Peter Hanks,1986)指出经济不公平、财富不公平和医疗健康不公平是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建立的基础。

(3)化解社会矛盾说。

早在19世纪末期由于工会和劳工讨价还价的力量严重削弱、大量失业和工人罢工,工人运动成员和自由政治家、法官和牧师提出并确立了“生活工资(living wage)”原则。

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是由于澳大利亚各州法庭的权力干扰了自由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条件不匹配,此种情况下,特别需要一个“道德(ethical)”工资调节政策加以调和。

为此,社会各阶层从社会公平理念出发提出了“生活工资”概念,以保护那些处于维持生活水平以下的低收入者。

后来这一原则被转化成对家庭成年男性劳动者获得维持他本人及家庭成员过上较为合理而又舒适生活的基本的最低工资的权利。

于1907年,该概念被联邦法院的调解和仲裁委员会采纳,就像最低工资一样,适用在那些没有技术的劳工、他的妻子及有三个需要抚养的儿童的家庭,也就是说“生活工资”的标准就是能够使有2个成年人3个孩子的5口之家获得合理而又舒适生活的标准工资。

1914年新南威尔士仲裁机构重新界定了“生活工资”使用的家庭单位,即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以及有两个儿童需要抚养的家庭。

后来联邦和州的工资法庭在正式启用“生活工资”标准时,规定享受生活工资的家庭单位应有4-5个成员,且户主必须是一位养家糊口的男性,该生活工资标准适用于所有没有技术的成年男性劳动力。

有了生活工资标准,后来联邦政府以此为依据,从所有成年男性收入中提出一部分支付给家庭中非工资成员如儿童和妻子或者母亲等,继而产生了后来的儿童援助、母亲津贴和家庭津贴福利计划。

家庭津贴福利计划至今仍在实行。

(4)政党纷争说。

如前所述,在20世纪交替之际,澳大利亚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尤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以及各种政党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炽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多种力量谈判的结果。

弗朗西斯G卡斯尔斯(Francis G Castles )认为澳大利亚的最低工资、生活工资以及家庭福利保障不仅仅是工人运动的结果,也源于劳动党的执政及其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具有极大的关系。

约翰。

墨菲(John Murphy,2011)将澳大利亚20世纪20年代提出简历生育保险和国家保险设想的失败归于各党派的意见分歧。

罗布、沃茨(Rob Watts,1978)也认为政党立场和实施理念是澳大利亚福利国家形成的基础之一。

(5)受他国的影响。

根据弗朗西斯、G卡斯尔思(Francis G Castles)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早期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受新西兰影响较大。

早在1882年,新西兰作为英国的一个殖民地,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年金计划的设想,试图为发生意外伤害、疾病、老年、寡居,孤儿等居民的收入损失提供保障(排除了所有就业者,也就是由劳动收入的人)。

这种综合的社会保障设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对澳大利亚殖民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