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产业政策及相关分类

生物产业政策及相关分类


2012 年 7 月 9 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 指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划》中, 明确将生物产业细分为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和生物制造产 业四大类。
2012 年 12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 争力、促进生物医学工程高端化发展、增强生物农业竞争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标准 化 发展、促进生物能源商业化发展、发展壮大生物环保产业、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 根据 《规划》,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 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七大领域。
2015 年 3 月 12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0 年,中关村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 及相关产业体系功能完备、结构合理,产业总收入突破 1 万亿元。其中重点发展方向包 括生物制药、新型药物制剂、中医药现代化、高端医疗器械、新型临床诊断、检验检 测 技术及精密仪器、高端保健食品及化妆品和互联网医疗服务八大领域。
图时表间1:不 同 国发 家文 机级构政 策 生政物策 名产称业 分 类
细分领域
2012.07.09 国务院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1
时间 2012.12.29 2016.11.29 2017.01.15
发文机构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家发改委
政策名称
细分领域
业发展规划》
生物农业产业和生物制造产业四大

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
《生物产业发展Biblioteka 划》、 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

《 “ 十 三 五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规划》
物服务七大类 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 、 生物制造、生物服务和生物能源六 大类
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 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
2016 年 11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 提出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推 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从本《规划》 的角度,生物产业可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 和 生物能源六大领域。
2017 年 1 月 1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 出在“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推 动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促进生物环保技术应用取得突破、培 育生物服务新业态”等领域抓紧建设、重点部署。因此,根据《“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生物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 保、生物服务七大领域。
( 一 )国家级政策
自“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物医药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并对生物医药产 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划分。尽管不同文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划分略有差异,但整体思 路和政策导向是高度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的重磅政策文件中,均使用了“生物 产业”这一概念,而“生物医药产业”则作为“生物产业”的子领域,特指与药品相关的领域, 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等。根据四份重磅国家级文件,我们认为,生物产业主要包 含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七 大领域。
一、生物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的灯塔
“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契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制度、临床试验备案改革、带量采购等重磅政策频频出台,我国生物产业正在谱写由低 端仿制到高端自主研制的佳话。
认识生物产业,首先须厘清产业的内涵与外延。至今,全球对生物产业的内含与外 延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和结论,但是,一条清晰的研究思路在于,通过梳理国家级政策 和地方级政策,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摸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关键领域。此外, 国家级政策和地方级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更可 以发挥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产业错位发展、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的“灯塔”作用。
物服务七大类
(二)地方级政策
在国家级政策的引导下,地方级政策的编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以加速推动生物技 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生物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由于各省市的政策存在差异,且各省 市生物产业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因此,在地方级政策的研究上,我们重点选取了生物发 展领先的省市政策进行分析,包括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和广州市。我们发现,各地 重点发展的方向大体接近,但存在细分领域差异,这反映出在各地区政府的部署下,各 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产业,以错位发展的战略思路,打造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 齐放春满园”的繁荣景象。
2018 年 11 月 3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 动方案(2018-2020 年)》,提出聚焦重点领域,协力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在 重点领域的选择上,上海市聚焦生物制品、创新化学药物和医疗器械三大领域,重点推 动抗体药物、新型疫苗、蛋白及多肽类生物药等产品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推动肿瘤、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大传染病等领域药物研发, 聚焦数字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治疗设备、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诊断仪器等创 新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
2019 年 11 月 12 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2)》,《规划》指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两大细分领域呈现 “三二”结构。从产业链看,苏州市产业链条完整,在医药制造领域,形成了从上游靶点筛 选和确认、化合物合成与筛选到制剂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了涵 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康复设备、植介入设备和医用材料等多个门类的全产业链布局。 根据《规划》,苏州市将以生物制造和医疗器械两大领域为抓手,持续激活产业创新活力 , 进一步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