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复试内容、参考书目、复试准备、复试资料011数学统计学院一、复试方式和内容1.笔试科目(学术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专业型):统计学2.笔试要求:闭卷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3.口语面试:以抽签方式回答或叙述有关应试问题及内容4.面试:以问答或叙述形式回答或叙述有关问题及内容。
范围涉及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品德、身心健康;本科阶段所学全部知识及毕业设计有关内容,突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能力的测试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测试;计算机使用能力等。
要求考生正面回答问题。
二、参考书目《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统计学原理》,黄良文、曾五一,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三、复试分数线学术型:政治50 英语50 专业一90 专业二90总分:348专业型:政治60 英语60 专业一100 专业二100总分:380012物理学院一、复试方式及内容:3月22日上午8:30~11:50;下午2:00~5:30以二级学科点(或中心)组织面试考试(包括英语听说和专业面试),每个组点由3~5名教师及一名记录员组成。
1.英语听说面试前,做好命题准备工作,时间约为8分钟,考试全程录音,录音保存期为6个月。
(1)考生与主考就考生的大致背景进行简短问答交流,约3分钟。
(2)主考针对考生发言提问,进行交谈,约5分钟。
2.专业面试(1)面试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品德等考核内容。
每名考生面试约20分钟。
(2)要求各小组做好记录,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做好硕士生录取工作。
8:30 ~ 11:00 考试科目:力学(第二版)郑永令等编,高教出版11:00 ~ 11:50 有关政治表现等考查二、考试成绩的计算:复试成绩= 笔试(满分16分)+英语口试(满分8分)+专业面试(满分16分)物理学科(0702):政治45、外语45、数学80、专业课80,总分:300分以上。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政治50、外语50、数学90、专业课90,总分:330分以上。
学生总成绩按100分计算,总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
计算公式如下:初试成绩=初试总成绩/5013化学与化工学院一、复试方式及内容1、英语:参见《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实施办法》2、笔试:无机化学专业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四大化学平衡、配位化学基础分析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有机化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物理化学、工业催化专业化学综合(基础化学实验操作知识 20%、无机化学25%、有机化学 25%,物理化学30%)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综合(含实验) (电化学40%,无机与分析30% 有机与高分子30%)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化工综合一、专业面试:(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分析化学专业需进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考核二、成绩评定:复试成绩=英语(20%)+笔试(40%)+面试(40%)014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复试主要内容1、英语听说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20%)英语听说测试,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在3月16日下午进行。
测试分三部分:1)主考教师就考生背景提问,考生作简要回答,约1分钟;2)考生听一段约2~3分钟的录音后,就相关内容陈述个人观点约2分钟;3)考生现场抽取专业阅读材料,根据考官要求复述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双方进行交谈,约5分钟。
2、专业笔试(分专业或工程领域进行,考试时间2小时,占复试总成绩的40%)专业笔试大纲周一(11日)公布,详见机械学院研究生教育网页。
3、专业面试(占复试总成绩的40%)考核要点为教育背景(本科就学情况)、毕业设计情况(应届生)、研究或业务工作情况(非应届)、思维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口头、书面)及综合归纳能力、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技能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印象及相关业绩。
二、复试资格我院2013年的复试资格分数线为:原报考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的考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080204、工业工程08022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和原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考生(机械工程085201、工业工程085236、车辆工程085234、项目管理和仪器仪表工程):总分不低于355,且单科不低于:外语50,政治50,业务一90,业务二90。
原报考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的考生(设计学):总分不低于330,且单科不低于:外语45,政治45,业务一80,业务二80。
01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复试形式及内容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材料工程(材料方向)专业:笔试(40%):①高分子物理和化学、陶瓷材料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三组试题,考生可任选其中一组试题作答,30分。
②英语专业翻译,10分。
英语口语(20%):简单的英文对话;听录音回答问题。
面试(40%):3分钟的中文ppt考生自我介绍(文件名:考生姓名+考号),推销与展示自己;面试老师随机提问,五位面试老师的平均分为该考生的成绩。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材料工程(加工方向)专业:复试分为笔试、面试两部分。
笔试部分共40分:综合考查考生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及专业知识水平。
面试部分分两小组进行,共60分。
①.英语口语组20分:简单的口语对话;听一篇短文,根据短文的内容,回答老师的提问。
②.专业知识组40分:从若干题中抽取一题解答;回答老师的提问。
各专业复试成绩要求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总分在335分(含335分),单科校线(50 50 90 90)以上者可参加复试。
按复试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材料加工工程、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总分在368分(含368分),单科校线(50 50 90 90)以上者可参加复试。
按复试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材料工程专业: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总分在330分,单科(50 50 90 90)可参加复试。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复试要求、方式及内容: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
初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40%。
复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其中外语听说测试占20%,专业考核笔试占40%,面试占40%。
(二)英语听说考试根据研究生院的要求,学院统一安排英语听说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英语听力考试和英语口语考试两部分,两部分成绩各占复试成绩的10%。
1. 英语听力考试考试内容:针对一篇文章进行听力测试,文章播放两遍。
考试方式:短文填空和文章评论。
填空共10个空,每空0.5分。
针对文章的评论字数控制在200字符以内,共5分。
2. 英语口语考试考生现场抽题并阅读后,根据考官要求复述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双方进行交谈。
(三)各学科复试笔试科目及要求1、工程热物理(080701):笔试要求及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为《工程热力学》,题型:简答、分析和计算题。
考试范围:(1)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
状态及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及其特性。
系统的能量,热量和功。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表达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开口热力系的一般表达式。
稳态稳流的能量方程。
焓。
技术功。
(3)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表述。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熵。
热力系的熵方程。
温-熵图。
熵产原理与孤立系熵增原理。
能量的品质、可用能。
火用。
可用能损失的计算。
(4)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理想气体模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通用气体常数。
理想气体的比热。
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熵及其计算。
(5)理想气体混合物。
分压力和分容积。
混合气体的成分表示及不同成分的换算。
混合气体的折合分子量和折合气体常数。
混合气体的比热、内能、焓和熵的计算。
(6)实际气体及蒸汽的热力性质:实际气体。
纯物质的P-v-T关系。
三相点。
范德瓦尔方程。
(7)蒸汽的热力性质。
水蒸气图表及其应用。
(8)湿空气:湿空气的概念。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含湿量。
露点。
湿空气的焓。
干湿球温度。
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其应用。
(9)气体与蒸汽的热力过程:分析气体与蒸汽热力过程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定容、定压、定温和绝热过程。
理想气体多变过程。
(10)压气机的型式及其工作原理。
定温、绝热和多变压缩过程的压气机功耗计算。
压气机效率。
多级压缩中间冷却。
(11)气体与蒸汽的流动:一维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
*音速与马赫数。
气体与蒸汽在喷管和扩压管中流动的基本特性。
绝热节流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12)动力装置循环:分析循环的目的及一般方法。
分析循环的热效率法。
活塞式内燃机循环。
各种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的比较。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循环功和效率的计算,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法。
蒸汽动力装置朗肯循环及其效率分析。
提高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的各种途径。
(13)制冷循环:逆向卡诺循环。
热泵循环。
制冷系数、供暖系数。
制冷能力。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参考书:《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编,高教出版社,第三版。
2、热能工程(080702)、笔试科目四选二:任选《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工程热力学一》,四门课程中的二门课程考试,两门课程各占50分,共计100分。
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题等。
(1)《汽轮机原理》汽轮机级的能量转换过程;多级汽轮机;凝汽系统;变动工况;汽轮机强度与振动;汽轮机自动控制。
参考书:黄树红主编. 汽轮机原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锅炉原理》锅炉机组的组成、工作原理、分类;锅炉燃料分类及特性,热平衡计算;煤粉制备的原理与过程;燃烧过程基本理论;煤粉炉及其燃烧设备;锅炉受热面及其运行问题;自然循环;蒸汽净化及其装置;半辐射和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电站锅炉本体的布置与设计。
参考书:范从振编. 锅炉原理.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3)《热力发电厂》发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及主要热经济指标,发电厂的蒸汽动力循环及其热经济性;表面式回热加热器及除氧器的热经济性分析,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方法;热电联产的基本概念,热电联产节约燃料的条件,热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发电厂各局部热力系统(主蒸汽系统、给水系统、旁路系统、回热系统及辅助热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参考书:叶涛主编. 热力发电厂.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4)《工程热力学一》考试范围:(1)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
状态及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及其特性。
系统的能量,热量和功。
(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表达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开口热力系的一般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