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与水文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答案:(1)C (2)D
2.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强冷空气南侵 B.冷锋南下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答案:A
素养一 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综合思维)
1.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 B.地形平坦,地势低,水流慢 C.植被破坏,覆盖少,调节差 D.河流众多,水面窄,河床浅
3.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 交通 、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 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 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 (5)洪涝过后易引发瘟疫,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知识链接] 1.概念: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 和过程。

北方 大陆 和冰 雪洋 面
冬半年(9 月至次年 5 月),除滇南、青藏 高原、台湾、海南外
大部分地区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 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 到冻害,交通、通讯 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

【学以致用】
1.[2019·湖北襄阳高一期末]当地时间 2017 年 11 月 12 日, 菲律宾塔克洛班,强台风“海燕”来袭,摧毁多栋房屋,灾区现 场一片狼藉,士兵和警察在灾区找到多具尸体。中国红十字会常 务副会长赵白鸽 22 日在马尼拉表示,在菲律宾红十字会日前发 出援助请求后,中国红十字会迅速响应,为菲律宾台风“海燕” 灾区提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援助。据此回答(1)~(2)题。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 ↓
干旱
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 ↓
旱灾
知识点二 干旱灾害
1.概念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 干燥 、 土壤 缺水 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
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危害 (1)造成 农业 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对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 、加剧草场退化和 沙漠化。
【提示】 (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分别是华北、华 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2)这些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这些地区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少的季节或年份,就容易 形成旱灾。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 7、8 月份。7、8 月份 随着我国雨带的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 流,降水稀少,容易形成伏旱。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3.分布 由图可知,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华北 、华南、 西南 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
思考 1 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 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 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1)台风“海燕”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⑥洪涝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
(2)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重、北方轻 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 D.沿海重、南方重
解析:第(1)题,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狂风、特大暴雨和 风暴潮。特大暴雨会引发洪涝灾害。第(2)题,我国是世界上少 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 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思考 1
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 地区?
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 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知识链接] 1.最大风力 ≥12 级即为台风。
2.台风形成条件 (1)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在 26 ℃以上)。 (2)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3)动力条件:南北半球信风相遇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 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提示】 (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对农业 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 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 小。
3.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没有台风? 因为赤道穿过,无地转偏向力。
知识点三 台风灾害
1.构成 由图甲可知,台风由 外围大风区 、漩涡风雨区和台风眼
三部分组成。
2.源地及其影响范围 由图乙可知, 西北太平洋 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台 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 东海 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 (1) 狂风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洪涝灾害 读洪涝灾害相关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 强降水 导致江河洪水泛 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 亚热带 季风区、亚热带湿 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 低洼 地区。 (3)由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 河的中下游 平原。此外,广大 山区 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而“十年九旱”出现在半干旱区;盛夏季节,东北地区常有久晴 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长江地区 7~8 月份在副高影响下形成“伏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城市供 水,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华北地区春季升温 快,蒸发旺盛,此时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 如油”的说法。
(2)洪水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有关, 也与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 的因素。
(3)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多,多暴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 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归纳拓展】 1.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
2.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 易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 洪涝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 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 (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洪涝多发区在哪里?主要分布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然后分析洪涝多发的原因。气候异常导致的长 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该地区洪涝多发最直接的原因。
答案:A
素养二 干旱的原因分析(综合思维) 2.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
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
材料二 “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 年)”示意图
(1)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 方?
(2)洪水频率的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提示】 (1)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 的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 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关中地区和云贵高原的部分 地区。
【归纳拓展】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旱灾的自然原因
2.干旱、暴雨分布与置
雨带位置
春末、5 月份
北纬 15°~20 °
夏初、6 月份 北纬 20°左右
7~8 月份
北纬 25°~30 °
华南(A) 长江中下游(B) 华北(C)、华北(D)
9 月份
副高南退 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
知识点四 寒潮灾害
危害 (1) 剧烈降温 使农作物遭受灾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冬雨造成畜牧业损失。 (3)阻断交通、破坏 通信设施 和输电线路。
思考 2 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能形成寒潮吗?
提示:不一定。形成寒潮的冷空气活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强冷空气,即冷空气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二是所经地区温度 较高,冷空气袭来后降温幅度达到寒潮标准。
重点二 我国的旱灾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 年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 94.5%的地区先 后遭受干旱,出现了 60 年罕见的旱情,为 1951 年以来历史同期 范围最广的一年。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这些地区易形成干旱灾害?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学以致用】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 M 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M 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 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 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 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 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灾害
【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