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简介
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简介
活力 ▪ 中小企业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一、 KAB中国项目的兴起背景 二、 KAB中国项目简介 三、 KAB中国项目 Nhomakorabea成果与挑战
1. KAB创业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2. KAB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3. KAB项目资格认定标准 4. KAB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5. KAB项目师资培训 6. KAB项目的拓展体系 7. KAB项目的交流推广
• 新经济的特征:知识化; 创新化; 全球化; 网络化; 科技化; 持续化。
• 新经济时代,经济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智力 密集型转化,人才成为各国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决定性要素。
• 2000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国际竞 争力报告》中,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31/47,比 99年下降2位,科技竞争力排名28/47,比98年下 降3位。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
——KAB(中国)项目的理念、实践与成
果
一、 KAB中国项目的兴起背景 二、 KAB中国项目简介 三、 KAB中国项目的成果与挑战
一、KAB中国项目的兴起背景
• 新经济时代需要创业教育 • 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需要创业教育
1. 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 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 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 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 大调整。
积极试验
抽象概括
主要的教学方法
• 头脑风暴 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产生想法的技术方法。
• 角色扮演 通过戏剧的形式来再现实际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 的各种情境。
• 讨论 培训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就某一特定的题 目自由交流知识、想法和观点。 一般有开放式讨 论和分组讨论两种。
主要的教学方法
• 案例分析 通过对现实或模拟情景中事件的分析和研讨,练 习和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 法。
•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 主要因素
2. 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需要——全球性难题
▪ 全球青年失业人数从1995年的7400万增长到2005年的8500 万,增长了14.8%。
▪ 在全球失业人口中,青年失业人口占了43.7%,而青年劳 动力人口只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5%。
▪ 2005年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3.5%,同期全球总体失业率为 6.4%。青年失业率是成人失业率的2-3倍。
• KAB项目开展了“创业大讲堂”、“创业 计划大赛”、“KAB创业俱乐部”等课外实 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解企业、参与创业 的机会。
诺基亚青年创业大讲堂
• 青年创业大讲堂活动是全国青联、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 同发起的“YESPLAN-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大型公益活动的 其中一项
• 该活动拟三年内在全国有KAB师资的全国高校,开展包括 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培训、青年创业计划大赛、青 年创业基金扶持等项目。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 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难点在于就业岗位不足
--据世界银行估计,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
市场,但世界范围内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 ▪ 青年的创业意愿和潜力比较强
--全球创业观察显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
家,青年都是最具创业活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
▪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和创业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商业计划书
商业构想
市场 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法律模式 启动资本 启动资本来源 机构与员工
KAB主题内容
模块5 主题1:产生想法 主题2:确认并创造商业机会
模块6 主题1:选择合适的市场 营销MIX(模块7:主题3也涉及)
模块6 主题3:企业所有权的法律模式
模块6 主题4:开办企业所需的资金
模块6 主题5:获得资金开办企业
• 其中94所院校已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 程
• 截止到2008年6月,共培训来自24个省,209所高校 的556名师资
• 34所院校已建立“KAB创业俱乐部”
学员相互介绍
• 分组规则:“你”、“好”——一对搭档
• 步骤:(1)两人聊天(限时5分钟),了 解对方的姓名、学院班级、专业、爱好等 信息,也可了解年龄等私密信息;(2)画 最能代表自己的动物并向对方解释;(3) 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搭档;(4)把纸折 三折,折成座位牌,写上自己的姓名
营组织或经营体。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下过许多 定义:
[1] “企业是一种冒险活动或组织,尤指投入财产的冒险事业”——美 国《布莱克法律词典》
[2] 日本学者认为,“企业通常是指从事一定财物生产和提供劳务的经 济组织”
[3] “企业是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从事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的 独立单位”——许涤新.政治经济学辞典,人民出版社,1980.562.
▪ 2005年在全球5.48亿青年就业人口中,大约有1.25亿人每 天的工作收入不足1美元,3亿人每天的工作收入不足2美 元。 --据国际劳工组织2006《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
我国的就业问题
• 青年人口大国,15-29岁青年人口约达2.8亿。
• 每年城镇新增1000万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人员75%左右是35 岁以下的青年。
E
Energy(精神,精力,活力,能量),Experience (经验,经历, 阅历,体验)
N
Need to achieve (需要完成),New ideas (新想法,新思想), Novelty (新鲜,新颖)
T
Task oriented (任务导向),Time management (时间管理), Talents (才能,才干)
• 请大家给企业下个定义
• 写出您们给出的企业定义中的关键词
• 请大家比较下列定义与你们给出的定义的 不同之处
英语中用来解释“enterprise”的词
术语 Idea(想法、思想、概念)
Planned(计划了的) Implemented(贯彻,执行)
Activity (行动,活动) Reward (报酬,回报)
• 委托清华大学职业生涯发展教研室进行俱乐部开 展效果的评估工作。
一、 KAB中国项目的兴起背景 二、 KAB中国项目简介 三、 KAB中国项目的成果与挑战
KAB项目的成果
• 共有276所院校已开展KAB项目,已有34所高校通 过了项目评估,被共青团中央、国际劳工组织命名 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1. KAB项目的定位
• 创业教育中的启蒙教育 • 着眼于“创业精神”教育 • 三个重点: ✓ 创业意识培养(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 ✓ 创业过程体验(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 ✓ 创业知识了解(全而不精)
KAB项目的目标
1.培养创业意识,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及创业在社会 中的作用。
2.提供创办和经营小企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发展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4.鼓励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理性职业选择。
了解学员心理
• 写下你对这门课程的最大期望 • 写出你能对这个班所做的最大贡献
模块一 什么是企业?
主题1 企业(Enterprise)的含义
•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企业(enterprise)广义概念和 狭义概念相联系的词汇和要素。
• 教学原理:
通过对企业(enterprise)广义和狭义概念的 理解,学生将会认识到每个人都参与了企业 (enterprise)活动。
元素 Identification (辨明,鉴定) Imagination (想象) Thought(思考,想法)
Thought out(彻底思考,设计出) Written down(写下)
People used(人) Materials used (物) Money used (财)
Can be seen (看得见) Can be touched (摸得着)
小结:创业教育的意义
服务个人发展 ▪ 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态度、知识、行为、目标,培养创业
精神和创业能力 ▪ 更多学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职业选择 ▪ 提升学生在企业中就业的能力 ▪ 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发扬创造潜力
服务国家战略 ▪ 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 ▪ 更多人创业会带来就业机会、影响社会文化 ▪ 新创企业会对上游和下游的其他企业产生影响、增强经济
•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 高校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从2001年的117万人激增到 2009年的610万人。
✓ 大学毕业生按期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门的信息,大学生 按期就业率约70%;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中国大学毕业 生就业机会总量: 166万(06)
✓ 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50%的大学毕业生在私营领域就 业。
• 青年创业教育计划的第一阶段为青年创业大讲堂,目的是 通过宣传创业思想,展示成功事例,使青年人得到创业思 想的教育。
KAB创业俱乐部
• 支持开展KAB创业教育的院校建立KAB创业俱乐部, 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的各类创业活动,帮助学生在 实践中认识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 业能力。
•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 金会在项目第一阶段将为符合条件的50个KAB创业 俱乐部提供资金、技术和网络支持。
[4]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并具备一定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 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经济组织”——刘文华.新编经济 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 “企业是经营性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的组织”——李占祥.积极 创新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4,4
英文 字母
相关术语
• 游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员,依据共同的规则,以相 互合作或竞争的方式来完成既定目标的培训方法。
• 练习 要求学员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常常是对所学知 识的应用或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