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第一章绪论1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A 牙列拥挤B 低位牙C 腭向错位牙D 近中错位牙E 易位牙*2关于错合畸形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错合畸形可以由先天性因素引起B错合畸形可以由后天性因素引起C近代错合畸形概念只是指牙齿错位合排列不齐D错合畸形的机制是牙量与骨量、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颌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E WHO把错合畸形定义为“牙面异常”,不但影响外貌也影响功能。
*3关于个别正常合概念说法错误的是A存在轻微的错合畸形 B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C对美观无大影响 D个体之间表现有所不同E必须保存全副牙齿,且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4错合畸形的危害性*1)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 前牙反合会影响上颌骨发育B 拥挤不齐的牙齿好发龋病、牙周病C 前牙开合会影响发音D 后牙锁合会影响咀嚼功能E 错合畸形与心理发育没有关系**2)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严重下颌前突可造成吞咽异常B严重下颌后缩可影响正常呼吸C即使个别牙错位也可造成严重的下颌颌运干扰D严重上颌前突可影响正常呼吸E错合可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消化道疾病*5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A 龋的早期治疗B 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C 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D 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E 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6错合畸形矫治的目标及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个别正常合 B 理想正常合C 平衡D 稳定E 美观第一章颌面部的生长发育1胚胎第几周时构成面部的7个突起开始出现A 第二周B 第三周C 第四周D 第五周E 第六周*2 颌面部的生长曲线是A “s”型B 神经系型C 性器官型D 淋巴型E 直线型3 在颌面骨骼的生长中心中最后停止生长活动的A 鼻中隔软骨B 蝶枕软骨C 枕骨的各部分间软骨D 髁状突软骨E 蝶筛软骨4 颅底平面又称Bolton平面是指A鼻根点到Bolton点连线B眶下点到Bolton点连线C 耳点到眶下点连线D 耳点到Bolton点连线。
E Bolton点到前鼻棘点连线。
**5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A 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B 骨的表面增生C 软骨的增生D A+BE A+B+C*6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A 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B 骨的表面增生C 软骨的增生D A+BE A+B+C**7下列关于面部生长发育说法不正确的是:A面高度在10岁左右已完成85%-90%B面深度的生长发育规则是面下部较面中部增长多C下颌角间距(下面宽)在第一恒磨牙萌出时已完成85%左右。
D下面宽比上面宽有微小增加倾向E 从替牙期到成人,面高度的增加规律是后面高比前面高增加量小。
8下列关于牙弓宽度与面宽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上面部宽者,其上牙弓也宽B下面部宽者,其下牙弓也宽C 窄面孔者牙弓不一定窄D A+BE A+B+C*9颌面部的第三快速发育期是指A 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B 7个月-6岁,乳牙列期C 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D 7-11岁,替牙列期E 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10与错合治疗关系最大的生长期是A 第一快速生长期B 第二快速生长期C 第三快速生长期D 第四快速生长期E A+B+C 11不属于上颌复合体与其他颅面骨之间的骨缝是A 腭中缝B 额颌缝C 颧颞缝D 翼腭缝E 颞颧缝*12上颌牙槽骨长度增加量最多的是A 前牙区B 双尖牙区C 恒磨牙区D A+BE B+C**13下颌骨左右两部分融合的时间为A 出生后三个月内B 出生后三个月到六个月C 出生后六个月到一年D 三岁E 六龄牙萌出时**14下颌骨成骨的主要方式是A 骨缝生长B 软骨成骨C 骨表面增生D A+CE B+C**15与下颌高度增长关系不大的是A 牙齿萌出B 牙槽骨边缘表面增生C 髁突软骨骨性增生D 下颌下缘向下增生E 下颌升支后缘增生,前缘吸收**16关于下颌骨生长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下颌骨生长主要靠髁突软骨成骨合骨表面增生B 下颌体、升支、下颌角都发生改变C 下颌角从出生到成人其角度减小D 下颌角从成人到老年其角度增大E以上说法全对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牙龋只要不痛,可以不治疗B乳牙龋是一种牙体病变,与错合形成无关C错合形成中只有牙列拥挤与乳牙龋有一定关系D单纯乳牙龋,只要不导致乳牙早失,就与错合形成无关E乳磨牙龋损后须行牙体修复治疗***2关于乳牙早失,说法错误的是A下颌乳牙早失对恒牙列的影响不大B第一乳磨牙早失,如第一恒磨牙已建立中性咬合关系,则牙弓长度不会缩小C乳牙早失,继承恒牙6个月之内萌出则影响不大D乳牙早失越早,错合发生可能性越高E单纯上颌尖牙或下颌第二双尖牙错位常与第二乳磨牙早失有关*3关于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导致上颌正中间隙 B形态常异常C可单独或多个发生 D易埋伏阻生E无需早期拔除,等恒牙完全替换后再处理*4巨舌症易出现A牙列拥挤 B牙列间隙 C前牙反合D后牙锁合 E开合5.通常10-12岁时上唇系带距中切牙间龈缘上方约A 1mmB 2mmC 3mmD 5mmE 8mm**6以下与佝偻病的错合表现关系不大的是A上牙弓狭窄 B上前牙拥挤 C上前牙前突D开合 E上牙列拥挤**7以下不属于肢端肥大症错合表现的是A上颌前突 B下颌前突 C颧骨前突D 全牙弓反合E 开合8肌功能与错合形成* (1)翼外肌功能不足常导致A远中错合 B近中错合 C牙列拥挤D牙列间隙 E开合*(2)翼外肌功能亢进常导致A远中错合 B近中错合 C牙列拥挤D牙列间隙 E开合**(3)奶瓶乳头开口过大时易导致A近中错合 B远中错合 C开合D牙列拥挤 E牙列间隙4采取平卧位人工喂养且橡皮乳头开口过小易造成A近中错合 B远中错合 C开合D牙列拥挤 E牙列间隙*9下列哪一项与错合形成关系不大A精细柔软的食物 B胚胎及婴儿期维生素缺乏C慢性扁桃体肥大 D人类进化 E肥胖10口呼吸与错合形成*(1)下列哪项与口呼吸无关A舌体处于低位且后缩 B颊肌张力增加C下颌后缩 D腭盖高拱 E上颌后缩**(2)引起口呼吸的疾患不包括下列哪项A慢性鼻炎 B慢性扁桃体肥大 C慢性喉炎D增殖腺肥大 E慢性鼻窦炎**(3)慢性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口呼吸易造成A下颌后缩 B下颌前突 C上颌前突D上颌后缩 E下牙弓狭窄**11与儿童错合关系不大的是A斜颈 B真性关节强直 C唇腭裂D哮喘 E小儿麻痹症12吞咽与错合**(1)正常吞咽动作不包括A上下牙紧密咬合在正中合位B上下唇分开 C舌体与牙齿舌面接触D舌体与硬腭接触 E面部表情肌无活动(2)正常的吞咽活动不包括A上下牙紧密咬合在正中合位B上下唇分开 C舌体与牙齿舌面接触D舌体与硬腭接触 E面部表情肌无活动*(3)属于婴儿式吞咽的是:A上下牙紧密咬合在正中合位B上下唇闭合 C舌尖位于上下牙切牙之间D舌体与硬腭轻微接触 E无面部表情肌活动**(4)异常吞咽可形成A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开合B上颌前突,下颌前途,开合C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深覆合D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反合E 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深覆合13斜颈*(1)斜颈会导致A反合 B开合 C深覆合 D颊面不对称 E深覆盖**(2)斜颈患者的首选处理措施是A早期外科手术 B早期肌功能锻炼C观察至替牙完成,视错HE情况相应处理D观察至18岁生长发育停止后外科手术E佩带功能性矫治器14吮指习惯* (1)吮拇指习惯易造成A前牙反合 B深覆合 C前牙梭形开合D前牙圆形开合 E以上都不是** (2)以下哪种错合表现合吮指习惯无关A上牙弓狭窄 B前牙反合 C后牙反合D前牙开合 E开唇露齿**(3)儿童几岁之后仍继续存在的吮指习惯属于不良习惯需破除A 2岁B 4岁C 6岁D 8岁E 10岁***(4)关于吮指习惯说法不正确的是A3岁之前的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B3岁之后的吮指习惯必须要强行制止C吮指习惯的产生与替牙口腔生理功能的改变有关D儿童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会诱发吮指习惯E饥饿、疲劳、替牙等均可诱发吮指习惯*(5)吮拇指习惯一般会造成A 前牙梭形开合 B前牙圆形开合C前后牙广泛开合 D局部小开合 E 后牙小开合*(6)吮小指时,一般会造成A 前牙梭形开合 B前牙圆形开合C前后牙广泛开合 D 局部小开合 E 后牙小开合*(7)吮拇指导致的错合畸形一般不包括A上前牙前突 B牙弓狭窄 C单侧后牙反合 D前牙深覆合 E腭盖高拱*15口呼吸导致的结果中不包括A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B牙弓狭窄 C前牙间隙 D 下颌后缩 E上颌前突16伸舌习惯**(1)与伸舌习惯无关的错合是A前牙梭形开合 B前后牙广泛开合 C前牙圆形开合D下颌前突拌下前牙间隙 E双颌前突伴前牙间隙*(2)伸舌习惯易造成A牙列拥挤 B深覆合C前牙开合D后牙反合 E偏合**(3)下列哪种错合与伸舌习惯无关A前牙梭形开合 B前牙圆形开合C前牙反合伴下前牙间隙 D双颌前突E双侧双尖牙区开合*17咬唇习惯(1)咬下唇习惯易造成A深覆盖 B前牙开合 C后牙反合D开合 E下颌前突**(2)不属于咬下唇习惯引起的是A前牙深覆盖 B下前牙舌向倾斜 C上唇短 D前牙开合 E上前牙前突*(3)咬上唇习惯易造成A 前牙反合B 后牙反合 C前牙深覆盖D 开合 E下颌后缩18偏侧咀嚼习惯**(1)关于偏侧咀嚼习惯,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发生在乳牙早期B咀嚼侧牙列趋向远中关系,废用侧则趋向近中C下前牙中线偏向咀嚼侧D废用侧常有深龋或乳牙早失E咀嚼侧颜面发育充分*(2)关于偏侧咀嚼习惯,说法不正确的是A下前牙中线偏向咀嚼侧B咀嚼侧牙列趋向近中关系,废用侧趋向远中关系C废用侧常伴深龋或乳磨牙早失D咀嚼侧颜面发育较充分E局部合干扰与偏侧咀嚼习惯形成关系密切第四第五章错合畸形的分类检查诊断一、牙列拥挤度*1.重度牙列拥挤是指牙列拥挤度大于A 6mmB 8mmC 10mmD 12mmE 14mm二、错合安氏分类*1、完全近中合是指A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B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C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D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E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咬合于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2、开始远中合是指A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B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C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D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E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3、远中合是指A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B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C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D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E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三、覆盖、覆合分度*1.III度深覆盖是指覆盖大于A 3mmB 5mmC 6mmD 8mmE 10mm2.II度深覆合指上前牙牙冠在垂直向超过下前牙牙冠A 小于冠1/3B 超过冠1/3而不足1/2C 超过冠1/2而不足2/3D 超过冠3/4E 超过冠2/3*3.I度开合指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A 1mm以内B 2mm以内C 3mm以内D 4mm以内E 5mm以内四、记存模*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记存模的常规用途A 研究诊断B 确定治疗方案C 治疗过程中对照观察D 医学纠纷时原始资料E 送给患者留作纪念*2.下列哪一项不是记存模型必须准确反映的A 牙齿B 基骨C 移行皱襞D 唇舌系带E 颤动线3.用模型修整器修整记存模时,模型磨的厚度约为A尖牙到前庭总高度的 1/3B尖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2C 磨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3D 磨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2E 双尖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2**4.记存模模型后壁距离最后一个牙远中约A 2mmB 3mmC 1/2牙冠宽D 1个牙冠宽E 2牙冠宽五、牙弓长度*1.牙弓弧度长度是指A 第一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B 第二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C 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D 第二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E 中切牙唇侧移行粘膜处牙槽骨之最凹点到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之距离*2.牙弓应有长度是指A 第一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B 第二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C 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D 第二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E 中切牙唇侧移行粘膜处牙槽骨之最凹点到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之距离六、基骨宽度*1.基骨宽度是指A 左右第一双尖牙中央窝间宽度B 左右第一双尖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距离C 左右第二双尖牙中央窝间距离D 左右第二双尖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距离E 第一磨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距离七、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用途*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用途A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B 牙颌面畸形诊断分析C 了解患者的骨龄 D 错合治疗方案设计E 评估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