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分层教学初探心得
去年,我在师专二附小听了一节体育课,他们上课的方式是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学习一个阶段后再自行调换。
这种方法很受大家的欢迎,主要优点是:分层教学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享受各种教学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使体育课分层教学更具操作意义,我结合自身实际作了进一步的探究。
一、分层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的人数,涉及整个学校的办学规模,每班50名计算,一次体育课的学生达200人,如果有8名以上教师参与一次体育课,等于每个普通班配备2名体育教师。
分层教学的分组,可以参照班级授课制所创下的种种方案,根据学生的体能、技能、性别、兴趣等相关因素,结合场地、器材和师资情况,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
分层教学的人数多、空间大,分组也应更具弹性,这样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练习的积极性,也便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几年的学习,能较好地、系统地掌握2~3项运动技术及基础理论,在普及和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特点
1.活动空间增大
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明显增大,每一个学生所占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直接、更频繁。
2.活动时间增多
学生人数的减少,使体育课中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大大增加。
如在一个大班中做一个练习动作,50人只能每人做2~3次,而在小班中,人数减少了一半,练习的次数却增加了一倍,每一个学生进行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加。
3.师生关系密切
以往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大群体”,而小班教学,教师可以面对一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增加了,个体获得关爱、点拨、指导的机会远远高于大群体中的个体。
师生关系更密切了,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更多的学生把教师当作他们中的一员。
4.自主练习能力增强
以往的教学中,对于一个新的技术动作传授往往是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学,不管学生对动作要领是否理解,只要按教师的讲解去做就行。
而在大体育课中对于一些新的动作技术传授,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做,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动作中所存在问题进行讲解与指导,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动作要求与要领
有较深的印象,更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
学生个体的差别非常大,体育的基础、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在一堂课上用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法,有的喜欢,有的就不喜欢。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吃饱、吃好”。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的愉悦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竞赛等活动,可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改造,围绕教材,将游戏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一气呵成。
针对枯燥无味的素质练习,将其改编成小游戏,既激发了练习兴趣,又达到了素质练习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初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存在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措施
要搞好分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自信心、运动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同时还需具备勇于创新、不断钻研的精神,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会面临许多难题,只有教师不断地解决难题,才能使分层教学更完善。
目前,分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研究、探
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创设更适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