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前形势及其问题

中国当前形势及其问题

中国当前形势及其问题
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文科1班蔡曼琪201242709139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日关系
回顾历史,李鸿章赴日出席会议所受凳子之小的屈辱,在日签署《马关条约》而中枪擦伤脸部,而后发誓再也不会踏入日本半步,在日留学生亦在日题字此为“伤心之地”。

确实,日本对我国所有屈辱,作为爱国人士,应当铭记在心,但是,中国人亦应该深思本国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日留学的学生,有应不诚实而被炒得事迹,这中国人真的应该好好反省。

总的来说,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但深化,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日关系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佳绩,双方积极推进亚洲外交,中日关系明显改善,国家安全压力减轻。

但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谓遇到过不少波折。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处的“蜜月期”和冷战后的“摩擦期”之后,正在步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

然而,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领土争端依然存在,双方的政治关系因而一再趋于冷淡,与经济上的渐入佳境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日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追溯历史,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仍以中国为师,中国亦是日本当时最为向往的地方,中日当时近几个朝代亦建立了良好关系,后来因日本将军侵略我国,使得中日关系断裂,中国亦在清朝实施闭关锁国。

近代明治维新之后,西方列强的冲击,美国黑船舰队要求日本通商,然后签订一些不平等跳页,制定了五条誓约。

1914年,日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且站在了战胜国一边,日本通过掠夺得到大量财产,这些财产大量放在海军方面以扩充军队,教育方面也在加强。

对比日本,中国统治阶级注定灭亡失败,918事变、七七事变、128珍珠港事件等等,都是强烈的抨击。

所以,日本还是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

如今,中国周边总体稳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增加,而且,周边不和谐因素仍将长期存在,维持周边安雀任重道远。

如今我国安全形势呈现“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东缓西急,北和南忧”的发展态势。

“局部动荡”主要来源于内政问题与国内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如台湾问题、疆独势力、西藏分裂势力等。

这些不安定的因子在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的同时,亦成为了某些充满野心的国家制约中国的棋子。

“东缓西急”中的“缓”主要体现在中日、中美关系的日益发展上。

中国安全形势现状如此复杂,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其一,中国疆土辽阔,邻国众多,中国作为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也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路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近年来,我国虽然致力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的纠纷,尤其是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其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何意识形态的差异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进行了一些领土的扩张和收缩,很多领土的边界线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分界线。

很多边界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而互有争端。

尤其是中国同印度、俄罗斯的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甚至是争端,可谓是关系重大,影响巨大。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被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其中
不乏一些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敌对情绪,更是有很多国家和中国发生利益冲突,打着意识形态的幌子公开叫板,寻求大国的支持。

其三,世界格局环境的变化莫测。

我国位于多极中心,乃是热点不稳定地区,正因如此我国的安全形势受到外界影响颇多。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而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

还有印度,以及周边东盟,印巴,缅甸,阿富汗的武装冲突不断,大国手腕在中国周边伸出触角,对中国施行包围压制的策略。

目前看来,日本对华政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借美国之力威慑中国,另一方面借“多边机制”,利用其它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制约中国。

中日关系会继续发展下去,但日本谋求其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步伐不会放慢,我们应随时保持高度警觉。

首先,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经济因素在综合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主要因素,发展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

但发展中日关系贸易关系式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达到互惠互利。

其次,我国应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最后,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仍然不可忽视。

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

在缺乏资源、市场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

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是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

民生与腐败问题
我国当前面临的民生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我国来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在0.4%,但是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包括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和医疗费用高、药品居高不下。

虽然现在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都买了医疗保险,但是在报销的时候遇到了还能多麻烦,而且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困扰着大家,让人们大病医不起,小病不敢医。

第四个问题是安全生产的问题。

安全生产一直是最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比如说矿难、瓦斯爆炸、食品安全问题,就今年而言,食品安全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第五个问题是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

比如说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被就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第六个问题是能源、资源问题。

就目前我们国家而言能源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效率低,节约意识不强。

就最近的电荒、煤荒、油荒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资源能源的发展出现了瓶颈状况。

管制民生是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必要要求,关注民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要切,关注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要要求。

所以,面对这些民生问题,我国政府应当做出相应的措施。

南海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问题并未突显,但是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南海由于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

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以来程度都很大:越南强国梦的一大支柱就是南海的石油,菲律宾严重缺油,马来西亚、印尼、文莱都是石油生产和输出国。

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石油进行掠夺性开发。

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争议海域内的开发活动成为引发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在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方面,中国、台湾代表的中华民国与越南三方均声称拥有该群岛完整的主权,菲律宾、马来西亚则宣称拥有部分岛屿的主权,且皆有部署军力在此地区确保自身的权益。

而文莱与印度尼西亚则是宣称拥有此区海域的主权,进而间接包含了南沙群岛部分水域。

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通常有三种方法,战争、政治与法律。

在20世纪前,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被认为是合法手段。

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经禁止使用战争行为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

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更明确规定在国际关系中部的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必须使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只有在自卫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武力。

我国一贯实行和平外交政策,所以采取战争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是不可取的。

政治方法主要是指协商谈判,这是国际社会用来解决争端的基本办法。

这也是我国确定的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办法。

但从实践看,用这个办法不是很容易。

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还没有正式开始南海问题的谈判。

法律方法分为两种。

一是国际仲裁,根据1899年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国际上设立了常设的仲裁法院,设在海牙的和平宫,与联合国国际法院在一起。

争端当事国可以协议组成一个仲裁法庭。

仲裁法庭做出的仲裁是有约束力的。

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二是通过国际法院的国际司法解决。

联合国国际法院是二战后根据《联合国宪章》成立的。

从实践来看,有不少国家都将有关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国际司法解决,并接受其裁决结果,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公平的解决争端的方法。

我国至今不主张把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等方面的争端提交第三方裁决解决。

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不少,不管是政治问题,还是民生问题,都十分重要。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我国领导与政府人员的积极应对以及我国全体公民的团结统一。

当前我国形势严峻,全国人民必须积极应对,团结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