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五版)数学教案_第1章

(完整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五版)数学教案_第1章

(5)+3是-3的相反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7.绝对值
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代数定义: 一个整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0的绝对值等于0
学生思考例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结:(5分钟)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一、分式
概念: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O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即
(M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三、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加减运算时使用通分进行的,分式的乘除运算时使用约分进行的。
学生听课做笔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无理数
概念: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如 、 、 、 …
分析:
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一是小数,二是不循环。
3.实数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分析:
包括整数、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三种数在内。
4.数轴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分析:
要有满足四个条件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直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加减运算时使用通分进行的,分式的乘除运算时使用约分进行的。
加:
减:
乘:
除:
四、例题解析
例 计算:
(1) (2)
(3)
分析 分式的加、减法关键是求最小公分母,基本方法:
先将各分母分解因式;
将所有因式全部取出,公因式应取次数最高的;
将取出的因式相乘,积为最小公分母。在分式的乘除运算中,先要将各分式的分子、分母都因式分解,相乘时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再化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等。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 , 不一定是负数。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如:-3是3的相反数,-a是a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是一个正数-(-3)是(-3)的相反数,所以-(-3)=3,于是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
即如果x与y互为相反数,那么x+y=0;反之,若x+y=0, 则x与y互为相反数
7.绝对值
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做︱a︱。
回顾初中知识的时候要慢,学生基础不扎实,要帮助他们重拾知识。
教案
课题
第一章数式与方程第一节数式的运算二
教学
目标
幂的运算法则
常用乘法公式
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
幂的运算法则
常用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加: (注意查找最小公分母)
减: (注意查找最小公分母)
乘:
除:
回顾初中知识的时候要慢,学生基础不扎实,要帮助他们重拾知识。
教案
课题
第一章数式与方程第一节数式的运算四
教学
目标
指数幂

根式
教学重点
指数幂

教学难点
根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周次
第二周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回顾(10分钟)
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5) 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5(2)-3(3)0
(4)-3(5)-2b (6) a-b
(7) a+2
例2 判断:
(1)-2是相反数
(2)-3和+3都是相反数
(3)-3是3的相反数
(4)-3与+3互为相反数
回顾初中知识的时候要慢,学生基础不扎实,要帮助他们重拾知识。
教案
课题
第一章 数式与方程 第二节 解方程
教学
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解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
教学重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方法
教学难点
解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周次
第二周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10分钟)
解方程,我们学习数学的作用就是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解方程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n>1,n是正整数)
四、例题解析
例1:计算 。

例2.求-8的立方根,16的四次方根
学生听课做笔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8的立方根为
16的四次方根为
小结:(5分钟)
指数幂、根、根式
课后作业:
练习册P4 B组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第一章数式与方程第一节数式的运算四
一、指数幂
1.正整数幂
2.零指数幂
3.负整数指数幂

周次
第一周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10分钟)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新课讲授(65分钟)
一、幂的运算法则
其中a、b不为0,m、n是整数。
举例证明:假设a=2,b=3,n=2,m=3,分别代入以上式子:
1.
2.
学生听课做笔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
4.
二、常用乘法公式
课后作业:
习题册P1 A组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第一章数式与方程数式的运算一
一、有理数
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二、无理数
概念: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三、实数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四、数轴
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五、倒数
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六、相反数
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二、分式的运算
新课讲授(65分钟)
一、指数幂
1.正整数幂
2.零指数幂
3.负整数指数幂
二、根
学生听课做笔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平方根 若 ,则称x为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2.立方根 若 ,则称x为a的立方根(三次方根)。
3.n次方根
若 (a是一个实数,n是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数x为a的一个n次方根。
教案
课题
第一章数式与方程数式的运算一
教学
目标
数的基本知识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有理数
无理数
实数
绝对值
教学难点
数之间的关系
绝对值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周次
第一周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10分钟)
回顾初中数学知识。
新课讲授(65分钟)
一、数(式)的运算
1.有理数
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二、根
1.平方根若 ,则称x为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2.立方根若 ,则称x为a的立方根(三次方根)。
3.n次方根 若 (a是一个实数,n是大于1的正整数)则称数x为a的一个n次方根。
三、n次根式
我们把形如 (有意义时)的式子称为n次根式,其中n称为根指数,a称为被开方数,正的n次方根 称为a的n次算术根,并且 (n>1,n是正整数)
分析:
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
例:
整数的概念是:小数点后面为0
如1、2、3、3.000等
分数的概念是:A/B,有两种情况,一是可以除尽,如1/2=0.5、1/4=0.25、1/25=0.04、1/8=0.125等等;另一种情况是除不尽,如1/3=0.3333…、1/6=0.1666…、1/7=0.142857142857…等等,即判断是不是分数有两个办法,一是小数有限(全是零可不计),二是小数无限,但循环。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引入(10分钟)
数式与方程的运算法则
回顾初中知识的时候要慢,学生基础不扎实,要帮助他们重拾知识。
教案
课题
第一章数式与方程第一节数式的运算三
教学
目标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运算
教学重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分式的运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周次
第二周
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回顾(10分钟)
一、幂的运算法则
二、常用乘法公式
三、因式分解
如:
根据公式 ,
求得解为
二、课堂练习
1.解方程
(1)
①用因式分解法
(x-6)(x+1)=0
②用公式法
(略)
(2)
解:由I式得
把此式代入II式得
用分解因式法求解得
(x-9)(x-1)=0

X1=9,X2=1把此结果代入III式,
解得
Y1=19,Y2=3
即,方程的解为 或
学生思考做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结:(5分钟)
解一元二次方程四种方法
解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课后作业:
练习册P5 A组,P7 A组,P8 A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