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_卫灿金

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_卫灿金

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2期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卫灿金(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临汾041000)摘要:叶圣陶先生语文思维教育观的基本点是:语文是一门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学的原则应该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应该让学生受到思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方法上则应该愤悱启发,举一反三,让学生得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思维教育观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02)02-0026-04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当代最受敬重的一位语文教育家。

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并将对中国21世纪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继承和发扬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近20年来,人们从各个方面开展了对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的世纪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新体系,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将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继续加强对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仍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

本文所探讨的是叶老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认真研读叶老这方面著述就会发现,叶老在20世纪初就对语文学科的思维教育有着许多令人叹服的论述,可以说他是一位最早意识到语文学科应该重视思维教育的先觉者。

在近一个世纪里,他的语文思维教育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语文思维教育观,成为他整个语文教育观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对叶老的语文思维教育观进行阐述。

语文教学的观念: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标: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文教学的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教学方法:愤悱启发,举一反三,开启智慧之门;阅读教学:从课文受到思维训练,养成思考的习惯;作文教学:作文为思考的练习,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限于篇幅,这里发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两部分。

一、阅读教学:从课文受到思维训练,养成思考的习惯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实现训练思维的目标,主要是由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来实现。

叶老对阅读教学的思维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阅读训练的基本功:要弄清作者的思路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而理解能力是核心。

叶老认为,所谓理解,最主要的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思路。

叶老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26· 夹注中“文集/1/630”指《叶圣陶教育文集》第1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30页。

“论集”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跋集”指《叶圣陶序跋集》,“乙集”指《叶圣陶散文乙集》,斜线后表示页码。

卫灿金(1942—),男,山西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收稿日期:2001-04-10思路的开展。

(论集/545)看人家的文章,把他的思路弄清楚,主要的意思也就弄清楚了。

(论集/692)他说:“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

……了解了这个,你才跟作者合得拢在一块儿,你才有接受它,信从它,欣赏它,感受它,辨正它,批评它的资格。

”(论集/208)他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文集/1/630)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地也就表现为能否真正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地也就是训练学生能够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这可以说是阅读训练的基本功。

正如叶老所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

……这些就叫基本功。

练,就是练这个功夫。

(文集/3/189)(二)阅读教学的任务:凭借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思考的习惯教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思路,既是理解整篇文章的需要,也是借以训练学生思维的需要。

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凭借着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叶老说: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材料就是课文。

一篇篇的课文都是作者动了脑筋写出来的。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

教师一方面给学生指点和引导,一方面督促学生练习,这就是训练。

(文集/3/177)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

我们凭借着一篇篇的课文进行训练,让学生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也就学到了作者思维的经验,获得了思维的能力。

在能力和习惯的关系上,叶老认为无论哪一种能力,只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那种能力,因而他特别重视习惯的养成。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就是要通过对作者思路的分析理解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他说:“要达到彻底了解,得用分析的工夫,辨认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这个工夫同时就训练了咱们的思想习惯。

”(论集/210)又说:“读课文当然受到种种教育,得到种种知识,同时也从课文受到思考之训练。

各篇课文不同,但是有相同之点,思想必然有一条路径,一步步进展。

……咱们教的时候如果给学生指点清楚,真能使学生领会,则学生每读一篇即加深一回印象,其思考习惯即于无形中受到影响。

”(文集/3/ 453)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阅读教学的宗旨: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阅读教学如何教?叶老有一句名言: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论集/692)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主要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思路;对教师来说,则主要是能够引导学生理清楚作者的思路。

正因为理解作者的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实质所在,所以叶老把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的教师称作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摸清楚作者的思路呢?一是要引导学生从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去揣摩作者的思路。

叶老说:“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

”(论集/692)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的功夫,通过用心地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去辨别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

三是要在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给以指点和引导。

叶老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

”(论集/73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自己理清作者的思路,再揣摩学生不易领会之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的功夫自己去摸索作者的思路,只在不易领会的地方给以指点和引导,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路教学”。

二、作文教学:作文为思考的练习,目的在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文教学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27·位,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正因为如此,在叶老的著作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下面我们从作文教学相关的几个主要环节上研究一下叶老的思维教育思想。

(一)作文教学的目的:练习说话,练习思想,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搞清楚写作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练作文。

叶老1946年写过一篇《习作是怎么一回事》,他说:无论什么人都有意思情感。

随时都有把意思情感发表出来的需要。

发表可以用口,可以用笔,比较起来,用笔的效果更大。

因此,人人都要学习用笔发表,人人都要习作。

“习作就是练习说话,也就是练习思想,把那结果写出。

”(文集/3/401、402)1958年在《和教师谈写作》中又解释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呢?无非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个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言固定下来。

”(文集/3/446)1961年在一封复信中说:“命题作文,不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

(论集/716)1962年在《作文的练习》中说:“作文为思考之练习,目的在养成良好之习惯,以应实际需要。

”(文集/3/453) 1981年又在《从出题到批改》中说;“让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

”(文集/3/465)从叶老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写作,就是为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写作,就是练习说话,练习思想。

学生练作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作文前的准备:观察、推理、判断有条有理叶老非常重视学生作文前准备功夫的养成。

他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只考虑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

思想、情感虽然是生活里的事,但这是作文的根本。

叶老在《作文论》中就指出,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生活的源头,在实际生活里训练思想,培养情感。

应该让学生有意地接触外界的事物,能够对外界的事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文集/3/302)1951年他写了一篇《拿起笔来之前》的文章专门谈作文前的准备功夫,这种准备功夫就是要学生在实际生活里养成三种良好的习惯,即“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和“正确的语言习惯”。

(文集/3/408、409)叶老说,这些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

从观察和思维来讲,如果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

有一天忽然为了要写文章,才有意去精密观察一下,仔细认识一下,这样的观察和认识,成就必然有限。

如果平时想心思没条没理,牛头不对马嘴,临到拿起笔来,即使十分审慎,定计划,写大纲,也不能保证写成论据完足推阐明确的文章来。

(文集/3/413)(三)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因为写作是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所以叶老说:“定期命题作文,原是不得已的办法。

”(文集/3/370)只是因为学生“初学作文,意在练笔”,于是才定期命题作文。

(文集/3/ 287)正因为如此,除命题作文外,叶老鼓励学生“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以便把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使作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文集/3/333)但命题作文又毕竟是学生作文的一种主要形式。

命题作文的首要环节就是教师命题。

就教师命题的问题叶老大致谈了两方面的意见:一是题目应该切近学生生活的范围,使学生觉得确实有话可说,甚至感到非说不可。

二是题意应该切近学生认识的范围,应该具有思考的价值。

叶老曾对“题目”作过一个诠释,他说:“题者何?思考之范围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