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

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

中西方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审美方式上存在着许多差
异。

但这种审美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决然对立的。

在同西方文
化的审美心理作了比较之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文
化及审美心理的特点,也才能在这种相互比照、相互阐发的过程
中寻求一种相互认知,为民族审美心理的更新提供理论认识的依
据。

中西审美方式是在各自的文化大背景中沉淀而成的,其表面
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文化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
面来解析,但向内收缩到最核心的地方应该是哲学。

因此,对
于中西方审美方式的比较和分析也应该从其各自的哲学起点——
“道” 与“逻各斯” 出发,在其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中国道论思维
和西方逻各斯思维是中西审美方式不同的根源。


、中国审美的哲学起点——“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毫无疑义在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中。

最为其所推崇的就
是这个“道” 。

但究竟何谓“道”?老子认为。

“道” 如果是可
以被严格定义、被言说的。

那么它便不足以代表我们所要追求。

所欲企及的“道” 。

因为所谓的“大道” 、“常道”是不能够为
语言所全尽形容的。

中国的“道” 无论是在儒家那里还是在道家那里。

都是难以
用逻辑语言加以把握和表述的。

孔子在回答弟子的问题时。

极少用语言表达他的仁义之道的内涵。

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

以现实
的例子对同学给以启发。

道家更明确地宣扬道的不可言传性之特
点。

在中国儒家哲学中。

“道” 即人伦忠恕之道;老庄的道论虽
然较之儒家更加奥妙玄远。

具有宇宙本体论的色彩和哲学超越性
的特征。

但它的落脚点仍是现实人生。

总之。

儒道两家的“道”
都关怀现世人生。

使人在向社会人伦和自然本性的复归中实现人
生的超越。

“道”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核心的范畴。

其含义繁复多
变。

事实上可以把“道” 看成是自然之道。

追求人与道的融合、
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

中国古人追求的是“人之因小技而窥天
地” 即把握“道” 的存在。

如果说在中国艺术中有所谓的“本
体” 的话。

那么这本体便是“道” 。

中国“道”论思维的特点使
得中国审美传统没有把美的本原归结为像西方那样的“上帝” 或
理念。

而是将审美追求指向现世人伦化。

42
戴大方朱华
二、西方的哲学起点——“逻各斯”
在西方哲学中,“逻各斯” 被看作是产生一切的本源,“万
物” 都根据这个逻各斯而产生。

逻各斯(Logos)是西方的传统思想。

此蕴涵着人和自然的
二元对立。

亦透露着寻求一元归宗的动机。

希腊自然哲学对于后
来整个西方文化的意义正体现在这里。

这种二元对立乃是我们理解西方自然价值观念的关键。

诸如造物者与造物的二元对立,本体与现象的对置,神与万物的对置,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等等。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使用“逻各斯”这一概念,所传
达的是一种认识自然、力图解释宇宙结构的理性主义思想。

“逻各斯” 被看成是人的一种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道” 与“逻各斯” 在中西哲学范畴系统中都极为重要,
在中西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它们之间在存在共性的同时,更有着其本身决然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的不同之处对中西审美方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道” 主要是现实性、此岸性的,而在西方文化体系中,“逻各斯” 对来世性、对一般性的宗教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

西方人常把“天命” 与“人生”划分为二⋯⋯
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为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

而中国文化。

即认为“天命” 与“人生” 同归一贯并不再
有分别。

所以中国文化起源亦不再需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

中国文化重现实性而西方文化重来世性的宗教的不同。

“道” 与“逻各斯”对这种不同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西民族思维方式及审美心理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哲学起点
上。

研究表明东西方人的思维和心理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大脑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让审美更加具有感性化、直观化的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不对称性。

左半球主要负责对语言、文字、计算、时间等信息的加工。

右半球主要负责对图形、音乐、方位等信息的加工。

相比较而言。

西方人偏重于左脑进行思维。

中国人偏重于用大脑两半球的平衡作用来进行语言思维。

不难看出。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分析和抽象特征与他们偏重用左半球进行思维密切相关:同样。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象性、具体性和诗性也同偏重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平衡作用进行思维有很大联系。

三、中国人思维方式——女性偏向
林语堂曾直率的指出。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女人思维
方式。

从性别比较的立场来看。

中国人偏重以大脑两半球的平衡作用进行思维,这也意味着在思维方式和心理性格方面具有一定。

相关主题